奉獻並非高不可攀的境界,它主要體現的是給予者的態度。我們倡導奉獻精神,旨在喚醒人們心底的勤勉、善良、友愛。構築美好社會,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在各自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
奉獻源於一種利他的自覺性,應是一種主動自願的、不計回報的行為。文明社會存在著大量的社會公益事業,人們樂於為周圍的人提供幫助,這樣的環境下,奉獻就會成為多數人的自覺行為,它會形成一種鏈條式的傳遞。
奉獻是一種精神,是為了國家、社會、組織和他人利益而自覺自願犧牲自身利益的一種精神,社會和組織需要這樣的精神。但是,我們還要進一步看到,隻有把這種精神落實到行動上,而且也隻有通過人們的躬行實踐,才能作出有益於社會、組織和他人的奉獻來。
“沒有行動的奉獻”是不存在的,也是沒有意義的,這一點,雖顯而易見卻至關緊要。把奉獻的精神落實到奉獻的具體行動上,最經常、最廣泛、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自覺主動地在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盡職盡責。
閱讀思考:
1. 關於李素麗奉獻在崗位的感人事跡,你還知道哪些?
2. 你是如何理解“奉獻精神”的?
許振超:幹就幹一流,爭就爭第一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要想在該行業中站穩腳跟,作出一番成就,就必須具備精到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
2007年9月19日,57歲的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隊隊長許振超,榮獲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他說:敬業奉獻是自己一生的追求。
當一名現代工人,如果缺乏愛崗敬業的技能,單憑愛崗敬業的熱情,是遠遠不行的。許振超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來,以“幹就幹一流,爭就爭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職,務實創新,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他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淨”、“無聲響操作”等絕活,並模範地帶出了“王嘯飛燕”、“顯新穿針”、“劉洋神繩”等一大批具有社會影響的工作品牌。他帶領團隊按照“泊位、船時、單機”三大效率的標準要求,深入開展比安全質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風的“四比”活動,先後六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讚歎,將“振超精神”名揚四海。“10小時保班”服務品牌為顧客提供了超值服務,吸引了全球各大船運公司紛紛在青島港上航線、換大船。2006年青島港集裝箱達到770.2萬標準箱,位列世界第11強。
許振超積極響應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按照青島港“管理挖潛年”的要求,多方試驗在冷藏集裝箱上加裝節電器,僅2005年就節約電費600萬元,投資回報率達到60%。自2006年以來,他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領銜組織實施了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改造,填補了這一技術的國際空白,在全部77台輪胎吊投入使用後,年節約資金3000萬元以上,噪音和尾氣汙染大為降低,接近於零。
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說:“為什麼會有振超效率?許振超能夠將下麵的一幫子人領起來。在許振超的帶動下,他的絕活、振超效率,80%以上的人都已能熟練掌握,許多工人還掌握了新的絕活。世界紀錄不斷被刷新,已不僅是許振超一個人的力量,更是許振超帶動下的團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