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對企業而言,一個忙碌而沒有效益的人,不僅耗費了公司的資源,耽誤了公司的時間,導致一些戰略無法實施,還拉了同事的後腿,不也是一種謀財害命嗎?
因此,告別窮忙和瞎忙吧,這是對企業負責,更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閱讀思考:
1. 你是在窮忙、瞎忙嗎?
2. 你忙碌的最終業績如何?
“老黃牛”也要插上績效的翅膀
老板要的是最終的利潤。老板雇用員工不是用來欣賞他做事的過程,而是要他為公司創造效益。
在日常工作中,你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老總安排同樣性質的工作給兩位員工去做。為了做好這個工作,其中一個員工就每天提前來上班,推遲下班,而且周末也不休息,身心憔悴,愁眉苦臉。但是另外一個人從來都不加班,每天隻把該做的事情做好,然後將進度告訴老總。結果辛苦工作的那個人最終還是沒有達到老總的要求,而另外一個人則得到了老總的表揚。
以前,很多人總結個人業績時總喜歡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老黃牛”型的員工曾經是備受推崇和讚賞的。但現在的情況是,老總越來越重視能出業績、有功勞的員工,而不喜歡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後卻沒有任何成績的員工。企業裏最重視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為一個員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勞”,而是“功勞”。僅會埋頭苦幹、不問績效的“老黃牛”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崇尚“利潤至上”的今天,企業更需要的是能夠為它創造利潤的“老黃牛”。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公司的生存和發展。所以,如果一名員工隻知道乖乖聽話,不能夠為企業創造利潤,難免有一天會接到老板“另謀高就”的忠告。
不管是在老板心目中,還是在員工眼中,不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的員工,就談不上是合格員工。
從這個意義上說,隻有能為公司賺取最大利潤的員工才是卓越的員工。
許多人宣揚“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這是一種非常可笑的觀點,懷著這種所謂的“超然”心態去做事,其結果隻能是失敗。這種人所看重的“內心的體驗”也隻不過是失敗所帶來的遺憾和傷感。這種遺憾和傷感或許是詩人們創作的源泉,但對於我們絕大多數靠薪水生活的普通人來說,沒有任何幫助。
要知道沒有業績的付出隻是在做無用功。競爭殘酷無情,不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隻要你拿不出業績,那麼老板和上司就會覺得付給你薪水純屬浪費金錢。
老板要的是最終的利潤。老板雇用員工不是用來欣賞他做事的過程,而是要他為公司創造效益。
業績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每一個企業都把注重業績當做自己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把業績觀當做員工的重要素質標準之一。
在ge,業績在其核心價值觀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ge特別重視對員工的業績觀的培訓。
新員工進入ge,公司會在員工的入廠教育中,告訴他們:業績在ge的文化中非常重要。在ge,所有員工無論是來自哈佛大學,還是來自一所不知名的學校,也無論以往在其他公司有著多麼出色的工作經曆,一旦進入ge,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每個員工必須重新開始,從進入ge開始,衡量員工的是他在ge的業績,是為ge所作的貢獻,員工現在及今後的表現比他過去的經曆更重要。
在ibm,每一個員工工資的漲幅,都以一個關鍵的參考指標為依據,這個指標就是個人業務承諾計劃。隻要是ibm的員工,就會有個人業務承諾計劃。製訂承諾計劃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員工和直屬經理坐下來共同商討這個計劃怎麼做更切合實際,幾經修改,完成計劃。當員工在計劃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其實已經和公司立下了一個一年期的軍令狀。上司非常清楚員工一年的工作及重點,員工自己對一年的目標也非常清楚,所要做的就是立即去執行。
到了年終,直屬經理會在員工的軍令狀上打分,這一評價對於日後的晉升和加薪有很大的影響。當然,直屬經理也有個人業務承諾計劃,上級經理也會給他打分。這個計劃是麵向所有人的,誰都不允許搞特殊,都必須按這個規則走。ibm的每一個經理都掌握著一定範圍內的打分權,可以分配他領導的小組的工資增長額度,並且有權決定分配額度,具體到每個人給多少。ibm的這種獎勵辦法很好地體現了其所推崇的“高績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