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新員工當中,有一組人沒有通過甄別測試,但在樂觀測試中,他們卻取得了“超級樂觀主義者”的成績。跟蹤研究的結果表明:這一組人在所有的人中工作任務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們的推銷額比“一般悲觀主義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從此,通過塞裏格曼教授的“樂觀測試”成了該公司錄用推銷員的一個重要條件。
隻有樂觀的人能冷靜、客觀地麵對挫折。他們會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探索新的方法,隻要是能夠戰勝的困難,他們絕不回避;以一己之力無法戰勝或即便取勝了也得不償失的障礙,他們會考慮其他更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方法。總之,任何的困境和挫敗,都不會使他們失去信心,相反會成為他們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樂觀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是工作順利的條件,期望過高或總是感到不如意,其工作反而不順利,進而產生悲觀失望之感,處於一種惡性循環的情緒與行為之中。
有幾名學化工的大學生,在麵臨分配前,擔心不能留在大城市;當得知能留在大城市後又擔心進不了大的化工公司;當進了大的化工公司後又為進哪個廠而發愁,總是不滿意,明明是絕大多數同學羨慕的工作卻使他們自尋煩惱而哀歎。而有一位同學坦然地麵對分配,進了工廠後高高興興地上下班,雖然工作很累,他卻對自己說“比上學前幫家裏種地輕鬆多了”,在這種樂觀的情緒下工作,加上原來的知識基礎,一年的轉正期到了,被提到車間擔任統計員。正是有了樂觀的心態加上自學統計理論,一年後又被提到計劃處。
這也許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之中也可以看出一種必然,那些一直不滿意的學生的悲觀情緒究竟對工作起到了什麼作用?而樂觀的心態在那個工作順利的同學身上一點幫助都沒有嗎?其實,樂觀與自信一樣,可使人生的旅途更順暢。
《大學》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佛學也說:“三界惟心,萬法惟識。”兩大文化有此共識,絕不是巧合。
中國國家足球隊前教練米盧最終雖然沒有把中國足球隊帶進世界十六強,但他的那一句“態度決定一切”被廣為流傳,深得人心,改變了中國足球原有的心態,這是他的曆史功績。
在我們做的事情當中,有很多都受到感情的影響。由於我們的感情可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成就,也可能使我們失敗,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感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我們應該盡力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我們需要在逆境中調節自己的心態,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樂觀地麵對生活、工作中的不順利,隻有這樣,在我們老的時候回憶自己的一生,才會感到無憾。
日本兵法經營學者大橋武夫早年曾經經營一家生產手表殼的小廠,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十分自信地認為,他的企業一定能成功,絕不會被大企業打敗。大橋十分推崇的一句名言是:戰勝,始於將帥相信必勝;戰敗,生於將帥自認失敗。他認為一個企業的領導如果沒有勇敢的攻擊精神和必勝的信念,他絕不能作為一個經理。大橋自己說,他就是依靠了必勝的信念和進取精神才戰勝了幾次大的挫折,轉危為安。
積極心態讓人積極進取,獲得成功;消極心態卻讓人絕望,永遠沒有改變平凡命運的機會。抱著樂觀的態度去麵對工作,麵對一切,會讓你快樂、幸福。紮紮實實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笑著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閱讀思考:
1. 當你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時,你是怎樣做的?
2. 你身邊有積極樂觀的人嗎?與他們交流一下你的心得體會。
和你的工作談戀愛
從工作中獲得快樂、成功以及滿足感的秘訣,並不在於專挑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而是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
不管我們是老板,是管理者,還是員工,我們每個人都麵臨著這樣一個嚴肅的事實:我們必須長期地、努力地工作。
如果你並不喜歡你所從事的工作,那這份工作將成為你的負擔,長期下去將使你心情壓抑,工作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身心疲憊,失去對自己的工作的激情。
其實,不僅僅隻有你麵對這樣的問題,很多在工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也麵對過同樣的問題,但是,他們卻有著自己的秘訣——和工作談戀愛。
很多人工作不開心,沒有取得業績,就是因為他們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和他的工作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