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低調是涵養的深層表現(2)(1 / 2)

第二章 低調是涵養的深層表現 (2)

他的師傅見他力氣比自己大,隻好使出留下未傳的那最後一招,一把將他扭住。他還不知怎樣招架,就已經被師傅舉過頭頂,拋在地上。滿場的人都歡呼叫好。國王賞賜師傅一襲錦袍子,並斥責那個徒弟說:“你妄想和你師傅較量,可是你失敗了。”

徒弟說:“陛下!他勝過我並不是憑力氣,而是用他留下沒教的那一點兒小本事,才把我打敗的。”

師傅說:“我留下這一招,為的就是今天。聖人說過:‘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給你的朋友,萬一他將來變成敵人,你怎樣抵擋得住?’還有個從前吃過徒弟虧的人說過:‘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變,還是世上本來沒有情義。我向他們傳授射箭技藝,最後他們卻把我當做天上的飛鵠。’今天看來,我當時的決定是對的。”徒弟聽完後,羞愧難當。

真正有本事、胸懷大誌的人是不驕傲的,這是一個人的修養達到較高境界的表現。倒是那些胸無大誌的人、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驕傲。至於驕傲的本錢,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根本沒有,也會憑空驟生驕氣,如一個有趣的寓言所說的,長頸鹿因為能吃到幾米高的樹葉而驕傲,而小山羊則因可以從籬笆縫隙裏鑽進去吃草而驕傲。這說明:驕傲的程度與愚蠢的程度成正比,與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既堅定又穩健,必須放低姿態,戒驕戒躁,永不自滿。千萬不要做半瓶子醋,要以一種空杯的心態虛心學習,養成求取上進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我們才會在有所成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才能步履堅實地邁向成功。

成功者的低調尺度:水滿則溢,過猶不及

古今中外,那些恃才傲物、好大喜功,不明白見好就收,不知道“水滿則溢、月滿則盈”道理的人屢見不鮮,這樣的人往往不能取得成功,甚至會因此而斷送自己的性命。

據說清朝慈禧太後很喜歡下圍棋,盡管棋藝不高,卻最嫉恨別人贏她。像總管太監李蓮英那樣的人,因為知道慈禧太後的脾氣,但凡與之對弈,總是先假裝與之鏖戰,經過幾次跌宕起伏之後,故意露個破綻,讓老佛爺獲勝。因此,這幫人雖陪侍慈禧太後多年,卻安然無恙。可是,一些初來乍到的小太監卻不懂得這一套處世的道理,常常把慈禧打得落花流水,以致觸怒慈禧,遭受處罰,甚至送了性命。

有一次,一位十幾歲的小太監奉命陪太後下棋。開始的時候,那位小太監因為地位懸殊還有點膽怯,不敢抬眼正視太後。可是,下著下著,他的心思就完全轉移到棋局之中,而把周圍所有的事都忘在腦後了。慈禧太後因為要考慮國家大事,心思本來就不在棋盤上,正在因為內憂外患而窩著火呢。也是活該小太監倒黴,他趁慈禧太後分神的時候,鑽了一個空子,一下子把太後的棋子吃掉了一大片。小太監當時一高興,禁不住拍手叫好:“您這片兒全完了!”慈禧太後一聽,勃然大怒,小太監也就嗚呼哀哉了! 

一個才智超群出眾的人,本來應該保持謙恭有禮、不露鋒芒的態度,可是,很多人反而誇耀自己的本領如何高強,這種人表麵上看起來好像很聰明,其實他的言行跟缺乏知識的人沒有不同,他的事業怎能不失敗?成功的人應懂得“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凡事不能做得太過頭。

有一次,孔子帶領弟子們在魯桓公的廟堂裏參觀,看到一個特別容易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圍著它轉了好幾圈,左看看,右看看,還用手摸摸、轉動轉動,卻始終拿不準它究竟是幹什麼用的。於是,孔子問守廟的人:“這是什麼器物?”

守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邊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恍然大悟,說:“我聽說過這種器物。它什麼也不裝時就傾斜,裝物適中就端端正正,裝滿了就翻倒。君王把它當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總放在座位旁邊。”

孔子忙回頭對弟子說:“把水倒進去,試驗一下。”

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裏倒。剛倒一點兒水,它還是傾斜的;倒了適量的水,它就正立;倒滿水,鬆開手後,它又翻了,多餘的水都灑了出來。孔子慨歎說:“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裝滿了卻不倒的東西呢?”

子路走上前去,說:“請問先生,有保持滿而不倒的方法嗎?”

孔子不慌不忙地說:“聰明睿智,用愚笨來調節;功蓋天下,用退讓來調節;威猛無比,用怯弱來調節;富甲四海,用謙恭來調節。這就是損抑過分,達到適中狀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