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求人辦事的八個博弈門道(3)(1 / 3)

第二十一章 求人辦事的八個博弈門道 (3)

一般人求人,態度一定會低三下四,讓對方可憐,好像隻有這樣才容易獲得救助。但是這種態度對方可能見得比較多,也就會見怪不怪了。如果你一反常規,巧用手段為自己貼金,從氣勢上並不輸給對方,然後你再故意說一些抬高身價的話語,對方肯定會想到你或許真的實力不凡。正如上例中,那位場長沒有刻意地恭維對方而是底氣十足地向對方提出要求,緊接著在不經意中道出自己與另一家公司簽訂了合同,無形中抬高了林場木材的身價,致使對方對他刮目相看,如此一來事情自然好辦多了。

平常辦事時,你不妨改變以往謙恭謹慎的求人態度,用一些博弈手段如自我貼金,為自己更好地辦事創造條件。第二十二章 商戰博弈——決勝商場的十條競爭策略

兵不厭詐,誘使對手出錯招

人常說,兵不厭詐。商場如戰場,也存在驚險的博弈規則。見招拆招固然重要,但能讓對方出錯招則更省時、省力,並且對方決策失誤容易帶來“一步錯,百步錯”的後果,從此一蹶不振。

20世紀90年代,派克公司和克羅斯公司展開了一場空前激烈的競爭。出人意料的是,實力雄厚、財大氣粗的派克公司竟一敗塗地,走向衰落。而克羅斯公司則在這次激烈競爭後一躍而起,取代派克公司成了美國製筆業的新霸主。

被稱為“世界第一筆”的派克筆,於1889年申請專利,至今已曆經100餘年而長盛不衰,年銷售量達到5500萬支,產品銷往全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克羅斯筆有90年以上的曆史,年銷量達到6000多萬支。所不同的是,派克筆占領的是高檔市場,克羅斯筆則熱衷於低檔市場。這兩家公司的產品流向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而是經過幾番競爭才形成的。數十年來,這兩家製筆公司雖然在表麵上井水不犯河水,但在暗地裏卻不斷增強自己的力量,雙方鬥智鬥勇,各自使出絕招。

20世紀90年代初,鋼筆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進一步拓展市場,派克公司任命了新的總裁彼特森。與此同時,克羅斯公司也在采取對策,除調整營銷策略之外,還加緊搜集彼特森的興趣、愛好,以及上任後所要實施的營銷策略。

當時的美國製筆業,由於多方麵的原因,高端筆市場陷入疲軟狀態。為了不使公司的經濟效益受影響,同時也為了打響上任後的頭一炮,彼特森意欲在拓展市場方麵下一番工夫。正密切注視彼特森決策動向的克羅斯公司獲悉這一信息後,立即召開會議研討對策。

克羅斯公司通過一家有名的公共關係信息谘詢公司向彼特森提出了“保持高檔市場,下大力氣開拓低檔產品市場”的建議。這正中彼特森下懷。

於是,彼特森決定趁高檔產品市場疲軟之時,全力以赴地開拓低檔產品市場。

聽到這個消息,克羅斯公司非常開心,知道彼特森已經中了他們的圈套,趕緊實施第二步計劃:一是裝模作樣地召開應急會議,作出一副惶恐、膽怯狀,製訂出了和派克公司爭奪低檔產品的市場措施。二是由公司總裁給派克公司總裁致函,聲言兩家產品的市場流向是有協議的,不能出爾反爾。克羅斯這麼一番逼真的表演,愈發使彼特森覺得他的決定是正確的,更堅定了其決策信心,緊鑼密鼓地開始向低檔鋼筆市場進軍。為了不使派克公司看出破綻,窺出有詐,克羅斯公司還做了幾次廣告,製造競爭的緊張氣氛,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勢。這一切使派克公司看在眼裏,急在心頭,為了搶先一步,派克公司憑借其財力和名牌效應,投巨資大做廣告,製造聲勢。

克羅斯公司見已達到預期目標,便傾全力向空虛的高檔鋼筆市場挺進。

盡管派克公司花了不少的力氣,卻收效甚微。試想,派克筆是高檔產品,是體麵的標誌,人們購買派克筆,不僅是為了買一種書寫工具,更重要的是為了一種形象、一種體麵,以此證明自己的身份。派克筆價格再昂貴,人們也樂意接受。而現在,高貴的派克筆卻成了3美元1支的低檔大眾貨,這還有什麼名牌可言呢?派克公司雖然順利地打進了低檔市場,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贏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