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剛開頭的那幾年人們對武術的熱愛大都隻存在於精神層麵,想認認真真學功夫的除了西方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就剩下些別有目的的了。
所以在那個年代開武館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行業,為了能在業界擴大知名度,很多武館無所不用其極。但陰謀詭計都是上不了台麵的,學員們(大多是外國人)也不是傻瓜,你隻會吹卻沒有真功夫是蹦躂不了幾天。
為了生源武館界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三年以省為單位舉行一場爭霸賽,但是競爭實在太過激烈,三年一次這個頻率實在跟不上行業發展,於是很快比武就從三年一次改為一年一次。
02年廣東,霍家武館算是一個例外。對於爭霸賽是三年一次還是一年一次它絲毫不在意,因為霍家武館根本就不參與。如果僅僅是不參與的話,廣東的武館同行倒是無所謂,可問題是人家雖然不搞奪名宣傳,但是生意卻好的不得了。
這下業內同行不幹了,整個廣東生源就那麼多,我們辛辛苦苦打排名,而你啥都不幹就平白分走三四成的學員這他涼的不公平呀。
於是轟轟烈烈踢館運動開始了,老一輩的還不好意思出手,其實也不敢出手,畢竟小輩被打敗了還可以說是學藝不精,而對方也隻能派小輩應戰。可如果老的被打敗了那事就大了,別到最後沒踢成別人家的館子倒是先把自家招牌給砸了,這個買賣實在不劃算,所以當時霍家武館門前就出現這樣一幕。
每天天剛亮武館門前總會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來堵門,一天一個絕對不重樣,當然仔細觀察可以找到這些人的共同點——五大三粗的占九成以上,因為瘦子不耐揍。
與踢館者不同,霍家應戰的人就隻有一個——霍門三傑中最小的小師弟。就這樣踢館運動在眾多武館不懈的努力下持續了一個月,可是沒有一個人知道跟自己動手的少年叫什麼。
因為動手前少年就說一句話:“打贏了我,我就告訴你我是誰。”說完這句話接著就是幹。畢竟懸念還是蠻大的,踢館子的都是二十歲左右外加五大三粗,那身板感覺能夠掀翻一頭牛。而少年才十三四歲,兩人站在一起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所以每天清晨霍家武館門前總會出現極具視覺衝擊力的一幕,一個少年背著一堆肉山以各種姿勢,各種角度進行各種過肩摔。這個運動每天大概持續十五分鍾左右,運動結束後門口的觀眾們開始各種口哨,各種吹然後高高興興的開始一天枯燥的生活。而霍家武館則開始迎接新學員和一天的教學工作。
這樣的日子是不會持久的,因為踢館運動使霍家武館火了,僅僅一個月霍家武館的學員急劇增加。生源的銳減讓廣東另外兩大武館不樂意了,在罵那些小武館不自量力的同時也在想方設法限製霍家的發展,再這樣下去除了霍家,大家就都沒有飯吃了!
霍家武館並沒有位於市中心,而是市區邊緣的一座老宅子,前後是個二重院落,外麵的一個大院落用於學員練武,裏麵則是霍家人自己的住房。
館主霍東卿是當時南方武林公認的第一高手(雖然當時武林早已經淡化)但是能評上第一也是有真功夫的。這也是之前那些武館隻敢派小輩來挑戰的原因,因為在當時能和霍大俠對上幾招的還真沒幾個。
霍東卿作為霍門第七代傳人,年輕時遊曆各地,不僅把自家武學融會貫通,更是集眾家之所長創出高於自家武學的龍虎拳和縛骨手,一時風光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