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與藥師記憶中那個遙遠曆史中的朝代一摸一樣,藥師甚至懷疑自己是穿否過時間的亂流而跨越了千年的塵囂。隻是這懷疑沒過多久就“咯”得碎了,因為藥師見到了那正統曆史中決不會出現的事物:仙人和妖怪。
當第一次看到一個麵貌猙獰的皂衣男子從自己頭頂飛過、當第一次看到一隻身軀巨大的牛頭怪物在踐踏村莊後揚長而去、當第一次看到肋生兩翼的白虎載著清麗無比的美人飛翔於天際,藥師深深明白,這裏決不是曆史課本上所講述的那個祖先的王朝。這個世界更象是自己曾看過的一本書,書的名字很有趣,叫作“封神”。
流浪的日子繼續著,但老人的身體卻每況日下。當藥師迎來這個世界的第三個冬天時,老人的身體已衰敗得無可挽回。終於,在離都城朝歌五十裏的地方,老人倒下了,再也沒有氣力挪動一步。藥師也明白,老人的時日已不多了。但正是因為黃泉路近,藥師才更希望老人在最後的日子中能過地舒坦一些。於是,藥師將老人在一個小村莊外的棄屋中安頓下來,希望在寧靜中陪伴這個唯一的親人度過剩下的一點時光。
但事實上,拾荒者並不適合在一個地方長期停留,因為很難找到足夠維持生計的食物。更何況嚴冬到來後,那些原可以果腹的野兔、田鼠也不見了身影。為了盡量利用冬天短暫的白日,每天一早在盡可能為老人保暖後,藥師就頂著滿天的星辰出門了。他奔波在附近的村莊,尋覓村民丟棄的殘羹剩飯;他遊蕩在光禿的田野,搜尋可能遺留下的麥粒甚至秸稈;他匍匐在冰雪覆蓋的土丘,挖掘每一個可能的兔窩和鼠洞。入夜時分,藥師帶著一天的收獲趕回小屋,為老人熬製稀薄的湯水來溫暖老人那瘦骨嶙峋的胸腔。
老人已不能說話了,但藥師能明白老人的心思。每天吃完飯,藥師陪在老人身旁說說自己一天的見聞時,都能從老人的眼中讀出一種複雜的情感。那裏麵包含了喜悅、包含了愧疚、包含了對死亡的企盼、也包含了對自己的不舍。每當此時,藥師都會感到自己並不孤獨。透過老人的眼神,藥師甚至看到了遠在時空另一端的家人、愛人。
“俺是您的娃,俺要伺候您到一百歲!”
老人拾荒一輩子,但此時心中一定是不悔的。因為在自己生命最後的一段歲月中,老人拾到了天地間最珍貴的至寶。有這樣的娃,老人無憾矣。縱然身入幽冥,亦能含笑九泉。
正是:
人隨天地老
獨上奈何橋
吾有至孝孫
生死兩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