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百世悟禪意
養性千年識玄機
橫額是“九九歸真”
再看那兩隻蠟燭一見主人走了,“嗵!”的一聲跳下地變作兩個紅臉大漢跪於曉冬麵前求告說:“大師快快救救我們兄弟倆吧!”曉冬和金鳳都吃了一驚,曉冬說:“你倆分明是一對蠟燭,為何變作人形?何言相救?”
“大師有所不知,我倆原是南海火龍之子,隻因當年我弟兄二人外出閑耍,被這金蛤蟆遇上,因他法度甚高,收了我倆給他照明,然而天長地久,我倆也能修煉作人身,隻是太苦了,一直苦站不能動,實望大師還我自由,回家去見爹娘。”曉冬聽了說:“這好辦。這個金蛤蟆,我等理當收服於它,你二位就起來回龍宮去吧!”
“謝大師!”二火龍異口同聲叩首三通化道火光向洞口飛出,不知去向。金鳳同曉冬隨後順著洞走了出去,卻到了一個三岔洞口,共有三個洞,同樣是各刻一副石聯。正中洞聯是:
苦海無邊誰回頭
人寰劫難自作為橫額是:萬念皆空
左洞聯是:
有緣當作天上客
無緣休雲空無路橫額是:上天有路
右洞聯是:
地府有門人不知
閻羅無請誰皆去橫額是:入地有門
曉冬和金鳳看完對聯後金鳳說:“看樣子這是三界之門了,按理說我們找金蛤蟆是該走右門了。”
“不。”曉冬看了看右洞聯說:“金鳳姐,你是不是搞錯了,那右洞是去幽冥之路,去有何益,這中間洞才是通向人間的陽關大道。”
“那咱們下洞是要在地下找金蛤蟆,要是走這中間的洞其不又出了洞到了陽世嗎?”金鳳一時很難搞清。曉冬聽了笑著說:“其實咱們還在陽世的洞中洞天之中。說明這裏是一個世外桃園,也是金蛤蟆的修身寶地,牠沒有可能在陰間修身,來吧,咱們還是走中間的洞找這寶貝金蛤蟆吧。”言訖,二人進了中間洞,沒走多遠前邊便亮了起來。
“冬弟,洞口亮了,想必是到了出口了。”果然沒走幾步便出了洞口看看眼前和外界一樣,日月藍天,花草樹木一點也不遜色於外界。隻見洞內走出的披頭花衣老人走至海邊將身子一滾就變成一隻金光閃閃的蛤蟆鑽到海裏去了。
“是了。”曉冬說:“這一定是金蛤蟆了,趕緊得下水了。金姐你拿籠子在岸邊等我,我這就下水去了。”說著念動避水訣,隻見茫茫大海之中顯現出一條通道來,曉冬順著通道一直走去,沒多大功夫到了一處城池,隻見玉宇瓊樓起伏,亭台樓閣晃動。近前一看:一個高大的牌坊便在眼前,五光十色,晶瑩亮麗,過了牌坊便到一處高大門樓之處,上寫“水晶宮”三字。兩邊卻是珍珠嵌成的一副對聯,即:
江河湖海沼澤流
溪潭池漟汪洋清
“咦,這不是龍王的宮殿嗎?”曉冬自言自語地說:“不好,這水族之寶都歸龍王所有,要是讓龍王知道我取金蛤蟆,這不定個盜竊罪嗎?罷了,於其膽顫心驚地盜寶,還不如堂堂正正和龍王求寶?”俗話說:“開口三分利,不給也夠本”。於是他進了門樓,早有守門海差拒之門外曰:“何處怪物,竟敢私闖龍宮?”
“兩位公差大哥不必動怒,念凡塵之人劉曉冬濟苦拔貧、普救萬民心切,欲求龍王相助,功德無量。”
“既要求見龍王,請稍候。”其中一門官說:“我這就去稟報龍王。”說著便入內回報龍王去了。
卻說這裏原是東海龍王敖廣之所在—水晶宮,守門差官報知有人要求見,敖廣倒也有些好奇,說:“讓他進來吧!”曉冬正在門外觀看景緻忽見門官撒手曰:“請——”。曉冬進得大門,曆經三道門進了水晶宮,但隻見:
頂上銀珠耀眼,地下明媚顯影,四壁水晶玲瓏剔透,憑水分內外;兩廂文武排班助威,細看識真麵。雙雙玉柱高聳,攀龍附鳳。對對玉瓶低陳,流光溢彩。攀龍附鳳,二龍戲珠鳳奪冠;流光溢彩,珊瑚鬥豔金魚戲。正坐龍王玉珠冠,背靠海水朝陽卷。上懸“普救萬民”匾,五顏六色嵌金邊。下置玉桌展宏卷,雨簿令箭四寶全。
卻說曉冬見了龍王俯伏叩拜曰:“龍王在上凡民劉曉冬叩見。”龍王一聽,頗覺有意思,便捋捋龍須趣笑地說:“哈哈!好你一個凡夫俗子劉曉冬,有史以來陽世來水府的隻有屍魂兩分的陳光蕊落屍留魂涇河十三年還了陽,再其次就是美猴王也就是後來的弼馬溫,大鬧龍宮,強索我‘天河神針定底鐵’,爾今沒想到你一個血肉之軀的凡夫俗子卻如何能闖進我龍宮來?”
曉冬聽了龍王一席話,情知龍王有小看之意,便暗自默念金光神咒,漸漸金光罩體,便說:“龍王在上,凡民為繼師傅‘濟苦拔貧,普救萬民’遺誌,誠心修煉,即將跳出五行中,超越三界外。不辭千辛萬苦,找到龍宮,意欲懇求龍王賜助弟子一臂之力,功德無量。”
“汝師何人?從實講來。”
“凡民尊師王遁元。”這龍王不聽便罷,一聽便五內俱焚,青、黃、白、赤、黑,五氣不打一處來,真是氣的三屍神暴燥七竅內生煙,“呯!”的一拳打在玉案上,嚇得文房四寶亂跳,令旗招搖,令箭自跳。大喝一聲:“呔!好個大膽劉曉冬,有其師,必有其徒,左右於我拿下,責罰四十鉗,以解我心頭之恨。”
“龍王息怒。”曉冬情急之下放膽痛斥:“好你個普救萬民的龍神,原來卻是披著龍皮的怪獸,我與你素不相識,隻問了師傅名字就要動刑,不知龍王為何要嫉妒我師傅?”
“好,就給你個明白,好讓你無怨無悔,痛痛快快的挨鉗子。”龍王怒氣衝衝地說:“這已是去年的事了,你師傅盜北海龍宮至寶——金馬駒,命喪黃泉,你今又來東海龍宮非偷即盜,本龍王豈能饒你?告訴你:本王就是那大名鼎鼎,普救萬民的東海龍王熬廣的便是。”曉冬聽了哈哈大笑個不停,把個熬廣笑的摸不著頭腦。兩眼園睜,張口結舌地問:“你笑什麼?有什——什麼好笑?”
“我笑你身為四海龍君之長妄受人間香火,糟蹋了玉帝賜你‘普救萬民’的牌匾;我笑你身為龍君之長卻小肚雞腸,不問青紅皂白濫用刑法;我笑你……”
“氣煞本王也。”沒等曉冬講完,敖廣氣的臉色發青,龍爪在玉案上磕得“嘣嘣”響,說:“左右蝦兵蟹將退下,讓他說完再鉗也不遲。”劉曉冬看看機不可失,便直接了當地說:“大凡神、人、仙皆以修行積德以晉級,玉皇上帝廣修萬千餘劫方登九五,如來修身數百萬年將分身之盧修出金身,複修數萬劫修得十二品蓮台,而修身必善事於眾,得之萬人稱頌方成正果,爾身為龍君,廣受人間香火,當知人世之苦衷,然世人有目睹貧苦起憐憫之心者,苦心修煉,為濟苦撥貧、普救萬民求助於爾龍神,爾不相助而妒打,損功失德何時可修為天龍耶?曾不記涇河老龍嫉妒袁守誠改了降雨點數犯了天條,落得個人曹官魏征斬老龍。凡民還是懇祈龍君,以普救萬民為重,網開一麵,賜予凡民金蛤蟆吧。”熬廣一聽卻也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常言說:“識盡南京的貨,識不盡路上的人。既敢隻身闖龍宮,決非等閑之輩,不如做個人情打發走算了。又一想,不好,自從那毛猴子取走北海的定海之寶——天河神針定底鐵後,北海屢屢泛濫成災,是本王啟奏玉帝後,玉帝差遣天蓬元帥,星夜送來鎮寶——金蛤蟆,安放北海畔,這才力挽狂瀾,海麵風平浪靜,水族安寧。今要是沒了金蛤蟆,惟恐海域再受前災,不可!不可!想到這裏便和顏悅色地說:“劉曉冬呀劉曉冬,看你金光罩體必有三分仙體,聽爾一番言語勝讀十年寒窗,濟苦拔貧,普救萬民本王何不亦樂乎?隻因北域定海針被那弼馬溫強行索去,自從失去神針定底鐵,以致北部海域每每泛濫成災,本王無奈之下啟奏玉帝,這才受得玉帝恩準,差遣天蓬元帥送來天河金蛤蟆鎮於北域海邊,從此海水平靜水族安寧,要是這金蛤蟆賜予你濟苦撥貧、普救萬民,雖是一件善事,卻恐我東海將失安寧。”曉冬看看龍王左右刁難,心想:我苦口婆心無用,倒還不如嚇他一嚇。於是說:“龍王若能如我所願,回到人間設立香案,敬疏於玉皇大帝自有東海平靜之法,若還萬一不如所願,曉冬隻好念動真言,請來當年的孫大聖助我一臂之力了。”熬廣一聽,如坐針氈,左思右想,最後說:“可萬萬再不敢來那弼馬溫,我龍宮裏再也經不起折騰了,本王就依你便是,不過你也別言而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