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西天靈河岸邊、靈山腳下,生長著一株桂樹。普通的桂樹有金桂銀桂兩種:金桂開黃花,銀桂開白花。但這株桂樹說來奇特,一到金秋,花開滿樹,但卻是東邊開黃花,西邊開白花,黃白燦然,奪目耀眼。這桂樹久在我佛如來腳下,朝聽晨鍾,晚聽暮鼓,日聽經文,夜聽梵音,曆經幾世幾劫,竟然慢慢有了靈氣,修成人形。想到自己本桂樹所化,因而以“桂”為姓,並取名為“靈”。便以“桂靈”這個名字,或化身公子少爺,混跡於市井裏巷;或化身紅妝少女,山泉林間,飄然往來。每到晚間,便隱去形體,暗上靈山,悄悄聆聽佛音,欲求終結善果。正是:黃白花開玉露滋,佛光普照世間稀;菩提樹下連根長,蔭庇東方又一枝。
這一晚,如來正向眾羅漢講述《楞嚴經》。桂靈又潛到大殿窗下偷聽。當聽如來說道自阿難示墮、佛入定放光說咒,文殊將咒往救的情節,他暗中以阿難自比。想到自從修行種種經曆,不知何時方能破除魔障,修得正果,不覺暗自神傷。然後又聽到阿難請示修定的方法,我佛如來方便示導,現身說法。當聽到破魔障所經曆的七處徽心、十番顯見之時,桂靈頓覺胸中大快;而後再聽到如來開示五陰、六入、七大、十二處、十八界等如來藏妙真如性之時,頓如醍醐灌頂,眼前一片光明,竟不知身處何處,今夕何夕。正出神處,忽聽得如來佛音如同來自天外,飄飄渺渺,又好像就在身旁,喁喁耳語,說道:“耳在牆外,終不能登堂入室;兀那樹精,快快請進!”
桂靈遽然驚醒,知道來曆被如來喝破,行藏已然敗露,羞赧不已;聽得如來傳喚,內心十分興奮。於是回複人形,飄身進入大殿。舉目望去,但見眾羅漢雙手合什,低眉垂眼,眼觀鼻,鼻觀心,聚精會神,傾聽佛音。我佛如來端坐蓮花寶座之上,寶像莊嚴,佛光耀眼。桂靈匍匐前行,跪倒於蒲團之上,不敢抬頭。
如來法眼微睜,語帶慈祥:“你日夜修行,其誌可嘉。但僅靠偷記幾句語錄,或者了解一點義理,終是皮毛。欲成善果,首需善行。今有一樁普濟眾生之功德,不知你可願行?”
桂靈連忙答道:“弟子願行,還請如來開示。”
於是如來把那故事娓娓道來。
“東土大唐時期,唐三藏曆經八十難,來到西天,取走佛經。由八金剛駕祥雲護送回國。觀音菩薩得知,說到‘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揭諦,‘趕上金剛,還生一難者’。這揭諦得令,飛雲一駕向東來。一晝夜趕上八大金剛,暗中吩咐金剛在雲端把風按下,將他師徒四眾,連馬與經,墜落下地。師徒四人落地一看,不是別處,正是取經來時經過的通天河西岸。但要東返,還得渡河。而那通天河波濤洶湧,號稱八百裏寬。三藏師徒舉目四望,四野茫茫,杳無人跡;更何談槳聲帆影。這八百裏通天河如何得過?三藏師徒十分著急。
“正在此時,忽聽得有人叫道:‘唐聖僧,唐聖僧!這裏來,這裏來!’四眾皆驚。舉頭觀看,四無人跡,又沒舟船,卻是一個大白賴頭黿在岸邊探著頭叫道:‘老師父,我等了你這幾年,卻才回也?’三藏一看,不是別人,卻是當年馱他師徒過河的那隻白黿。孫行者笑道:‘老黿,向年累你,今歲又得相逢。’三藏與八戒、沙僧都歡喜不盡。行者道:‘老黿,你果有接待之心,可上岸來。’那黿即縱身爬上河來。四眾以及白龍馬攜著行禮經卷隨即跨上黿背。那老黿蹬開四足,踏水麵如行平地,將他師徒四眾,連馬五口,馱在身上,徑回東岸而來。
“老黿馱著他們,翽波踏浪,行經多半日,將次天晚,好近東岸,忽然問曰:‘老師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見我佛如來,與我問聲歸著之事,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原來那長老自到西天玉真觀沐浴,淩雲渡脫胎,步上靈山,專心拜佛及參諸佛菩薩聖僧等眾,意念隻在取經,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問得老黿年壽,無言可答,卻又不敢欺,打誑語,沉吟半晌,不曾答應。老黿即知不曾替問,他就將身一幌,呼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眾連馬並經,通皆落水。咦!還喜得唐僧脫了胎,成了道,若似前番,已經沉底。又幸白馬是龍,八戒、沙僧會水,行者笑巍巍顯大神通,把唐僧扶駕出水,登彼東岸。隻是經包、衣服、鞍轡俱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