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記說,“強工”就是“強工壯局”,目標是“建設百億元食品工業城。”我們要按照產業布局合理、企業集群發展、加工能力強、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範圍廣、產品質量安全、牽動農戶增收、保障優質安全食品有效供給的要求,實施“工業強局、產業富民、統籌城鄉、加快發展”戰略,圍繞六大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培育壯大骨幹企業,不斷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確保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集聚為工作重點,大力發展肉類、玉米、水稻、有機蔬菜、乳品、大豆、特色食品等產業。
劉書記說,“美城”就是“美城帶區”,目標是“建設山水生態森林城市群。” 我們要把我局建設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文化濃鬱、環境優美、文明現代,能夠集聚產業要素,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山水生態森林城市群。打造寶泉嶺“1+12”精品城市群格局,即寶泉嶺農墾中心城市和12個農墾城。城市群規劃要著意山水,突出生態,融會田園風光、自然山水、優良生態、現代生活等特色,製訂以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為基礎,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規劃相互銜接、功能互補、定位清晰的現代城市規劃體係。2010年,局直城市建成區麵積達到13.8平方公裏,常住人口規模6萬人;創建12個農墾城,城市化率達到67%。到2015年,形成由分局10萬人口城市到農場萬人農墾城到千人管理區組成的較為發達的城市群。全局建成高標準管理區30個,城市化率達到75%,城市化進入高速發展期。
劉書記說,“富民”就是“富民強局”,目標是“建設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活富庶之地。”我們要把我局建設成服務體係完善、社會管理有序、勞動就業充分、社會保障健全,實現共同富裕,人人安居樂業,能夠盡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活富庶之地。這方麵的工作很多,如發展新興產業,開辟富民新路;加強文化建設,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分局文化軟實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多渠道擴大就業,繼續落實扶低支富計劃,提高貧困低收入職工脫貧脫低能力。發揮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用,實施助困、助學、助醫等社會救助製度。發展公共事業,保障群眾基本需求。加大對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職工群眾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製,推進平安分局建設,確保分局社會和諧穩定。
劉書記說,達到“農優、工強、城美、民富”這些目標的根本保證,是各級黨組織的有力領導。黨的有力領導是我們北大荒的政治優勢。北大荒的建設主體是複轉官兵,又曾經有7年的生產建設兵團的曆史,人民解放軍令行禁止的特點,在墾區體現得非常充分。黨支部建在連上,下級服從上級,總局黨委重要的決策,能夠不走樣地貫徹到各管理局、農(牧)場、管理區和家庭農場,這是一個非常優越的體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墾區又不斷創新、適時調整,在以行政為主要特征的組織化上,又充實了市場規律、價值規律、法律約束等內容,進一步提高了組織化程度。這種組織化,在全國大的係統中看,除了軍隊以外,其他係統很難像墾區這樣有強大而有力的執行力。周邊的農村更是沒有辦法相比。這大概是墾區決策果斷高效、執行力強的原因所在。這些年北大荒也經曆過動蕩的改革,生產力大進步,生產關係大調整,但黨的領導從來沒有動搖過,黨的基層組織一直很穩定。所以地方上有人說:“要找黨,去農場。”所以我們在提出“優農”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強工”建設百億元食品工業城、“美城”建設山水生態森林城市群、“富民”建設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活富庶之地的目標後,又提出的建設“黨建模範局”的目標。別看和前四個目標比,這個目標是虛的,但卻是最重要的。
2011年7月2日,在全國先進黨組織和優秀黨員的表彰大會上,寶泉嶺管理局黨委榮獲“全國先進黨組織”的光榮稱號。局黨委的正確決策和切實有力的指導,各級基層黨組織的盡職盡責,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寶泉嶺的發展推向了新的曆史階段。
在寶泉嶺2012年的黨委擴大會上劉炳東書記的報告中,我看到這樣的話:2010至2012年,是我們爭創先進局的重要時期。三年來,我們取得了一係列新的曆史性成就,為全麵實現爭創先進局目標和率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局綜合實力、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建設、百億元食品工業城建設、山水生態森林城市群建設、社會文化建設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邁上了新台階。2012年,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2億元,是2009年的2.26倍;人均純收入23094元,是2009年的1.82倍;糧食總產315.7萬噸,是2009年的1.25倍;工業銷售收入114億元,是2009年的2倍;工業增加值33億元,是2009年的2.8倍;城鎮化率81.7%;全局投入幫扶救助資金1.5億元,595戶脫低脫貧,兩萬餘名中小學生喝上免費學生奶。
我問到2013年的發展,劉書記說,各種數字還在統計,總的看還是保持了快發展、大發展的勢頭,盡管去年沿江的幾個農場遭受嚴重的水災,但經濟總量不減反增。農業現代化的水平已經使我們有了相當強的抗災能力。隨著黑龍江灌區係列工程的完成,全局的農業生產能力和效益會有一個更大的提高。
“劉書記現在思考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還是創新發展問題,如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尋找第二次創業的突破口,是我們黨委集中解決的問題。”
劉書記沉思片刻,說出了讓我也思考過的問題。
“這些年北大荒名氣很大,影響很大,這是我們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才創造出來的榮譽。北大荒原本是個落伍者、後來者,在幾乎一片空白的起點上起步,先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開拓者,後成為世界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最高的領先者,建成了世界最大糧食綜合生產基地和國家最需要也是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這當然值得我們自豪。但我們也應該清醒,不能用平均數掩蓋貧困場區,農業的現代化水平高不能掩蓋工業化水平低,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不能掩蓋還有相當多的職工住房困難,種糧大戶的住別墅開汽車的富足生活不能掩蓋部分職工還沒有脫貧。當然,還有和地方共性的幹部作風問題,群眾還有相當的意見。我們正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著力解決。”
劉書記說,我非常讚成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在充分肯定北大荒農業優勢的同時,尖銳地指出,關鍵的問題是墾區的工業可能是二流,加工規模不夠,2010年糧食加工綜合達產率為58.4%,墾區工業實際加工各類糧食產品隻有1258萬噸,農產品加工業毛利潤率為6.7%,比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7.5個和9.8個百分點;服務業(主要是物流、銷售)可能是三流,這反映在墾區的加工食品、特別是綠色食品的價格是三流產品的價格,這是北大荒集團整個產業鏈的兩個最薄弱的環節,我形象地稱之為三大產業“三條腿”,但是“一條腿長、兩條腿短”,這兩條“短腿”不能適應那條“長腿”,這就直接影響了墾區的總體效益,盡管北大荒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基地,但是並沒有成為最大的高端綠色食品供應商。這確實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一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
我想,劉書記的這些憂思是一種寶貴的清醒。我在寫《仰視你,北大荒》這本書的後記的標題是“北大荒的光榮和輝煌沒有句號”。現在還不是北大荒人沾沾自喜、滿足現狀的時候,應該打點行裝,開始新的進軍。這不是一次再開荒,而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在保護和節約現有資源的情況下,建設綠色安全的大糧倉和大廚房,建設生態美好的人人富足幸福的家園。
我問到,寶泉嶺局正在開展的“一優三好”活動。劉書記說,“一優”就是做優秀的北大荒人,“三好”就是建設好隊伍、樹立好作風,打造好民風。他說,生產力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生產者人,隻有高素質的人才有高水平的生產力。北大荒的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關鍵在於人的思想現代化。我們不僅要發揚“北大荒精神”,還要學習新知識,增加市場意識、誠信觀念,還要有世界眼光。北大荒人不做“桃花源”中人,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中有所作為。
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寶泉嶺要打造什麼樣的“民風”,劉書記說,好民風的標準是:“淳樸向善、樂學向上”。表現為淳厚樸實、遵規守信的淳樸品格;善行義舉、助人為樂的向善品德;熱愛學習、學以致用的樂學氛圍;愛崗敬業、幹事創業的向上精神。
好!我說,我在基層采訪時,已感受這種民風撲麵而來。
告別劉書記我又去見劉相增局長。他濃眉大眼,氣宇軒昂,是可以當北大荒的形象代言人的。我是在2010年夏天采訪北大荒時,在天下“第一場”友誼農場認識他的。那時,這個全國農墾最大的國營農場在這位年青場長的領導下正風生水起,現代化水平和貢獻率為全國矚目。他主持建設的全國最大農機博覽園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更為我們這幫文化人青睞。當時,就聽說劉相增就要調到省政府的農業主管部門當頭。這個年青人的前途就像夏日的陽光一樣燦爛。
我和劉局長一見麵就舊話重提了。他說,政府機關那麼多業務幹部都比我更適合那個崗位,我是北大荒長出的莊稼,這裏最適合我的成長。劉相增是山東移民的後代,先輩被貧窮生活所迫從山東老家跑到遼寧,還是生活不下去,又跑到黑龍江。聽說,伐大木頭能掙錢,父親就跑到伊春林區當采伐工,還是度日艱難;聽說下井挖煤能掙錢,父親又跑到雙鴨山煤礦當工人,可還是吃不飽飯;聽說北大荒地多,父親又跑到寶清縣當了農民,從此父母領著四個孩子在寶清站住了腳,開始了順壟溝找豆包的生活。從小幫助父母幹農活的劉相增,卻在學習上出類拔萃,竟考上了寶清縣一中。為了早點掙錢替父母分憂,初中畢業他就報考了佳木斯農校。
那時的小相增夢想著成為讓地多打糧,讓種地的農民都富起來的農學家。1981年劉相增被分配到勤得利農場的農研所當上了農業技術員,在這個黑龍江畔的農場開始了他的創業夢想。後來所裏領導發現這個埋頭苦幹沉默少言的年青人很有內秀,很快就讓他當副所長,在他26歲時就被當作後備幹部派下去當分場的場長。從1998年開始,劉相增在建三江管理局的勤得力、前哨和859農場當過副場長、書記和場長。在他在859農場當了八年場長之後被調到紅興隆管理局的友誼農場當書記、當場長。在這個難得廣闊的天地裏,他的才能得到施展,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2013年的新年剛過,劉相增就到寶泉嶺局報到了。
劉局長對我說,我到寶泉嶺才一年多,椅子還沒坐熱,實在說不出來。不過言談中還是掩飾不住他對這裏的幹部群眾和這片山河的熱愛。他說,寶泉嶺的工作基礎好,幹部隊伍好,各農場的幹部都是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有工作經驗,有上進心。各級班子團結和諧有戰鬥力。從他們身上我學到許多東西。有這麼多好幹部,寶泉嶺不愁發展不快。
說到區位優勢,劉局長更興奮了。他說,寶泉嶺的核心區地處兩江彙合處,水源極其豐富,是發展農業的最大優勢。正在建設的黑龍江灌區的係列工程,將使綏濱、二九○、普陽和梧桐河等多個農場受益。寶泉嶺的500萬畝耕地,將有350萬畝水田。150萬畝旱田中,有80萬畝可以灌溉。這樣一來,寶泉嶺是完全可以旱澇保收的。
劉局長對國家支持黑龍江農業發展的兩大平原農業試驗區的建設,特別關注。他說,對我們北大荒來說又是一次巨大的機遇,我們要用好政策,迅速壯大自己,在加大農機投入、江河治理、改造低產田、發展合作社經濟等方麵搶先下棋,把文章做大。
作為北大荒建設的親曆者和領導者,劉相增說,這片土地其實是和共和國共命運的,前三十年我們著力埋頭墾荒,後三十年實現了巨變,轉折點是農場體製的改革,現在我們要實現現代化大農業的目標,出路仍是改革。他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目的。創新產業發展作為我局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其內涵充分體現了“三個解放”的內在要求,是“優農、強工、美城、富民”統籌發展方針推進落實的實踐載體和重要支撐,是發展之本、強局之基、富民之源,是拓展我局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重要途徑。這是我們經過認真思考分析把握國內經濟格局調整和墾區經濟發展形勢變化的基礎上做出的戰略部署,是我們認識、理解與探索經濟發展規律的實踐選擇,是我們敢為人先、勇於創業的智慧勇氣和堅定決心。
劉局長說,對於以農為主的農墾國有企業而言,長期依賴土地收費,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資源優勢沒有充分利用,是我們的長期弊端,如何破解資金困境和發展“瓶頸”,拓展新的經濟增長極,是我們發展現實的迫切要求。創新產業發展,既是對原有經濟發展方式所進行的一場改革,更是對傳統思想、傳統模式的一個衝擊和解放。雖然,既無規律可循,又無經驗可鑒,但其實踐意義非常重大。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定不移地抓產業發展,決不能有絲毫動搖,必須以先行先試的勇氣和先知先覺的智慧,確保創新產業發展實現突破,築強我局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要緊緊圍繞“五大平台”培育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八大主體”生力軍的作用,形成“大產業頂天立地、小產業鋪天蓋地”的產業發展格局。
劉局長向我展示了今年管理局黨委擴大會議確定的目標:經過3-5年的發展,我局要建成以生豬飼養屠宰加工、白羽雞養殖加工、石墨加工為主的3個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支柱產業,培育10個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主導產業;每個農場培育和發展1-2個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主導產業;機關各部門根據行業特點興辦、領辦、協辦1-2個產業項目,並做好分管行業的產業服務工作。各農場要成為創新產業發展的先行軍、主力軍,要在發展實踐中培養我們自己的企業家隊伍。
接著劉局長又說起“1+12”的寶泉嶺城鎮建設,他如詩人般激情澎湃。他說,寶泉嶺依山傍水,風景美如畫;離鶴崗隻有16公裏的距離,交通條件特好;現在的城區朝南坐北,橫平豎直,格局規範;難得有尚誌公園這樣的革命聖地,還有文化繁榮必須的文化宮、大廣場。而最吸引人的是一流的教育和衛生條件。老年人以看病治病為頭等大事,年青人以孩子教育為頭等大事,而我們的醫院是墾區最好的,我們的高級中學升學率也是全墾區最高的。要養老到寶泉嶺,要高考到寶泉嶺,拉動了房地產,也會拉動其它更多產業發展。幾年內把寶泉嶺建成十萬人的城市不是夢想!
說起個人來,這兩位領導人是低調的,說起事業來,他們又是高調的。高低之間,我看出了他們的境界,也看出來他們的智慧。一個甲子的歲月,北大荒的土地上培養鍛煉出了一批有理想有知識有經驗、能擔負起建設現代化大農業曆史重任的幹部,這是讓我最欣慰的。
我們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47——輝煌的原野 神聖的高地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是唐朝詩人孟郊的詩句,也表達了我這次走馬觀花式采訪寶泉嶺的心情。我雖然沒有孟郊登科中舉之後的興奮,但北大荒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為這片土地付出生命和青春代價的老墾荒者和新一代創業者的故事,還是讓我這個“抗戰八年”的老知青在采訪時,數次落淚。艾青的那句詩,也準確地表達了我的心情: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010年為了給人民日報寫報告文學《仰視你,北大荒》我曾萬裏采訪,走過三十多個農場,展現在我麵前的是,三代墾荒者,以青春和生命代價的鑄就的曆史豐碑和人間奇跡。一個古老的農業大國的農業現代化的曙光,就在這片昔日的荒原上展現:千百年來飽經苦難的中國農民的小康夢想,終於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了。
在這幾年我一直關注著北大荒的發展,對這片土地的愛成了我的鄉戀和鄉愁,甚至為保護北大荒的榮譽還與朋友唇槍舌戰的爭論。我知道,北大荒是罵不倒的;但舉世矚目的北大荒也不缺少溢美之詞。當寶泉嶺發出激情,我還是背著電腦走進這片土地。其實首先為的是“自我救贖”,我怕離開我熱愛的土地太久了,會成為飽食終日無魂有體的“稻草人”。也怕成為曾宿身革命現在牢騷滿腹、罵完貪官罵皇帝的“老爺子”。同時,我也覺得有話要對北大荒人說,在巨大的成就麵前,他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戒驕戒躁,多找差距;在這偉大的曆史轉折時期,要經常回望曆史,重溫傳統,乘勝前進。不徘徊,不折騰,不猶豫,且行且珍重。不能因為個別人的掉隊,而放慢自己的腳步。
在結束采訪告別寶泉嶺的那個早晨,我又登上了後山的那個尚誌公園。隻有幾天的時間,山都綠了,樹自豪地舉起長出新葉的枝條,那新葉在陽光下閃著光澤,陰坡下的殘雪也被一片片新生的綠草趕走了。山間的小路上急匆匆地走著晨練的人群,山下公園廣場飛來優雅的音樂,隨聲而望,大媽們的舞步自信瀟灑。順著台階,我登上公園的最高處,我仰望高聳雲天的趙尚誌烈士紀念碑,心中默默地為寶泉嶺的6115平方公裏的山河大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22萬人民祈禱。我祝願這片山河大地永遠壯麗富饒,祝願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永遠幸福安康!
這時,被晨光籠罩的寶泉嶺城竟如神話中的仙城那般神奇。仔細看,那縱橫的街道、錯落的樓群是真實的物質存在。那是三代拓荒者在野山之下荒原之中用雙手建立的家園。在地圖上它隻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可也像星星一樣閃放著奪目的光彩,那光彩源於拓荒人燒荒的火,如今已演變成中國農業現化代的曙光。
我從尚誌公園的趙尚誌紀念碑走下,我在公園門前找尋1950年早春王世英團長和莫餘生副團長點起篝火,然後打下零號柱的地方,隻見舞步飛旋處如鏡的地麵下毫無舊時的蹤跡。我又沿著王世英親自規劃的這條寬闊的寶泉大街,尋找五千人大俱樂部和千人大浴池的遺址,可惜它們早就湮滅在新建築的海洋裏了。還好,我找到那六十年代建設的、直到現在仍然很宏偉的工人文化宮,多少知青名流、如今中國藝壇明星都是在這裏開始“處女秀”的,而在文化宮1993年6月展現了回訪知青跪拜北大荒那動人的一幕,至今還讓寶泉嶺人難忘。意外的收獲是,一位散步的老同誌幫助我找到了“將軍鬆”,那是六十年代初,王震將軍在寶泉嶺視察時親手栽下的一棵樟鬆,現在已是樹幹粗壯枝葉繁茂的一棵大樹了。見物思人,王震將軍的往事已經成了這一代的民間故事和古老傳說,他像神一樣讓人崇敬。他那親切的笑容和威嚴的目光,讓北大荒人不能有一點鬆懈。
在這個平常的早春,我在寶泉嶺下的大地上尋找,我在黑龍江和鬆花東交彙的三角洲上尋找,我在小興安嶺的村落裏尋找,我尋找在解放戰爭的硝煙成立在綏濱建立的第一個國營農場的舊址,我尋找在開國大典的禮炮聲中誕生在鶴立河畔的榮軍農場開荒的第一道犁痕,我尋找解放軍老五團創建二九○農場時唱過的歌,我尋找楊華帶領北京青年墾荒隊進軍蘿北荒原時舉過的那麵胡耀邦授予的旗,我尋找來自齊魯大地的數千支邊青年帶來的組織介紹信,我尋找王震將軍策劃十萬轉業官兵進軍北大荒的那座軍營,我尋找吹響“一顆紅心交給黨,英雄解甲重上戰場”號角的那位轉業的少尉、已經蒼老的詩人,我尋找梧桐河畔抗聯戰士的營地和延續了他們的血脈的開荒者的足跡,我也尋找我的知青戰友從家鄉城市最早進入這片荒原的時間地點和他們成長為共和國部長和藝術名流的心路……當然,我也一次次走進風燭殘年的老英雄、老戰士、老勞模清貧的家中表達我遲來的敬意。我見到的更多的是北大荒新一代的建設者——雄心勃勃的領導者、信心滿滿的種糧大戶、正讓夢想開花的大學畢業生和活力四射的“荒娃們”。
我像斯諾走訪延安寫下《西行漫記》一樣寫下我在寶泉嶺墾區的見聞和感受,卻一時難以概括我的全部感受。但有兩句,我寫在了采訪本上,那就是“神聖的高地”和“輝煌的田野”。
並不高大巍峨的寶泉嶺是我心中“神聖的高地”,因為那山是一座由無數英雄組成的雕像,那其中有血染江河的抗聯先烈,有最早進軍荒原的鐵道兵,有朝鮮戰場鏖戰上甘嶺的戰士,有青年墾荒隊的領隊,有山東支邊青年和城市青年的代表,也有新一代創業者中的傑出者。登上這座高地的每一個人都像高爾基筆下的丹柯一樣,掏出自己鮮紅的心,站在高加索山頂,為後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我抬頭仰望他們的身影,仿佛仰望喜馬拉雅山,因為他們是偉大的北大荒精神,即“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精神的締造者。而北大荒精神融彙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獨特的紅色文化、軍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於一體,是幾代北大荒人用青春、血汗與生命培育和錘煉的一種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北大荒人將茫茫荒野建設成了舉世矚目的“戰略大糧倉”。這是“中國精神”在北大荒的充分發揚,北大荒精神又與延安精神、中國精神一脈相承,始終鼓舞北大荒人,激勵北大荒人,也成為北大荒人共同的精神財富、共同的文化家園。這種精神已經在寶泉嶺的土地上開出自己的花朵,如共青農場的“青年誌願墾荒精神”、二九○農場的“老五團精神”、綏濱農場的“龍府文化”、梧桐河的“抗聯文化”、湯原農場的“丁玲文化”、寶泉嶺農場的“知青文化”等。神聖的精神文化的高地是寶泉嶺的傳統,也是他們的優勢,它像燈塔一樣照耀著這片土地上為農業現代化而奮鬥的人們,給他們輸送不竭的正能量。
我想起了美國拉什莫爾山的國家紀念公園的總統雕像山,那座山上雕刻著美國150年曆史上傑出的總統華盛頓、傑克遜、老羅斯福和林肯的山一樣的高大形象。希望有一天,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也為我們自己的創業英雄刻一座英雄山。
如果說寶泉嶺是“輝煌的田野”,那更是名副其實。“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的建設將使這片土地稻菽飄香、五穀豐盈、庫滿倉流;“百億元食品工業城”的建設將讓這片土地成為讓人望而生津的中國最大的放心食品的生產基地;而“山水生態森林城市群”的建設使這片土地成為讓人趨之若鶩的宜居、宜學、宜商、宜遊的“北國天堂”;而“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活富庶之地”建設將使這片土地最先成為北大荒人幸福而有尊嚴生活的小康社會。這是寶泉嶺人已經可以看見的明天。你能說這不是一片“輝煌的田野”嗎?
這片田野是金色的也是綠色的。寶泉嶺人正追求“綠色的夢想”,就是要“要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墾區科學發展的突破口和基本要求,加快構建綠色農業體係、綠色產業體係和綠色城鎮體係,形成具有墾區特色和引領作用的北大荒綠色發展模式”。從“黑色”到“金色”再到“綠色”,從開荒打糧到建設安全的食品基地,再到發展綠色產業體係,建設綠色城鎮,寶泉嶺總是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因此,它總是引人注目,總是北大荒版圖上的一抹亮色。
現在“夢想”成了中國人最流行的名詞。在寶泉嶺采訪時,一個朋友說,其實在荒蕪閉塞的地方,人們最容易做夢。誰也不想過苦日子,總想一夜之間改變命運。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吧!最早的墾荒者,夢想著自己一夜之間開荒萬坰,過上“一匹馬三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而進軍北大荒軍人的夢想是過上“牛奶麵包、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日子,而當年知青的夢想是北大荒也能隨時看電影,領著女朋友逛公園軋馬路。現在這一切都“超現實”了,新一代北大荒的“北大荒夢”又是什麼呢?
清華大學教授、我們的知青戰友胡鞍鋼說,“北大荒夢”就是“中國夢”的具體體現。這就是要建設百年墾區、進軍世界五百強、在全國率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引領北大荒人走向共同富裕,讓北大荒集團成為中國現代化綠色大農業的排頭兵,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的中流砥柱,為子孫後代既留下綠水青山的生態財富,也留下光彩奪目的精神文化財富。
這美好的“家國夢”的實現,就是我要等著看盡的“長安花”吧!
2014年2月——4月 記於寶泉嶺
2014年5月——7月 寫於鴿子洞
參考書目:
將軍與北大荒人 黑龍江省農墾史誌辦公室
北大荒六十年 鄭加真著
北大荒流人圖 鄭加真著
風雪人間北大荒 趙國春著
北大荒英雄譜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編
情係百姓 高躍輝編
大荒神農 馬學利編
寶城星光 寶泉嶺農場編
奮飛的軍川 軍川農場編
記憶中的青春 馬學利編
眷戀 張靖宇著
梧桐河——神奇的土地 梧桐河農場編
寶泉嶺管理局、二九0、綏濱、共青、江濱、軍川、寶泉嶺、名山、新華、普陽、梧桐河、湯原、延軍、依蘭各農場及管局高級中學史誌
( 另有各農場宣傳部在《北大荒日報》的大量報道及寶泉嶺管理局各有關部門和各農場提供的大量經驗材料對本文寫作幫助甚大,一起鳴謝,不一一列舉。)
附件:
走近賈宏圖
楊德君
“天下誰人不識君”。提起賈宏圖先生,凡是和文學、新聞等行業搭邊兒的人也許沒有不知道的。當然,北大荒人更熟悉他。因為他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了八年的老知青。他1968年從哈爾濱下鄉到北大荒,1976年調到《哈爾濱日報》社工作,先後任哈爾濱日報副總編,哈爾濱市委辦公廳副主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席、文化廳長和省報社長等職。賈老師所著報告文學多次獲全國報告文學大獎。特別是2010年9月3日《人民日報》用兩個整版發表了他創作的報告文學《仰視你,北大荒》,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各大報刊和數十家網站轉載,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的讚譽和好評。這篇作品更讓我們北大荒名揚天下,可以說這是關於北大荒發展的一部史詩,三代北大荒人都喜歡的一篇文章。
最早認識賈宏圖老師,是30年前的事了。當時,我才20出頭,在寶泉嶺農場宣傳部當新聞報道員。那是一個火熱的八月,在哈爾濱美麗的太陽島上,《農墾報》社舉辦了一個新聞報道員培訓班。授課老師大都是省內外新聞界大名鼎鼎的記者或作家。那天,當培訓班負責人張佑臣引導一位身著西裝、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的老師走上講台,給我們介紹這是著名記者、報告文學家賈宏圖老師時,整個課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時的賈老師已經在哈爾濱日報社做領導工作了,但是他絲毫沒有名記者和官員的架子,而是以一個老知青的身份,用宏亮的嗓音侃侃講述了他從事新聞寫作到報告文學創作的切身體會,生動地講述了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的苦與樂、甘與甜,給每位學員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他那英年才俊、瀟灑倜儻的身姿,也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裏,讓我不由得對這位才華橫溢的老師欽佩不已。
可以說,我和賈老師非常有緣。時隔30年以後的今年二月,已經從省文化廳廳長、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社長職務退休下來的他,不顧年事已高、天氣嚴寒,應我局主要領導之邀,來我局創作報告文學《無限風光寶泉嶺》。因工作關係,我有幸專程陪同賈老師先後兩次、曆時18天,走訪了我局的十三個農場和局直有關企事業單位。那十八個日日夜夜,通過零距離接觸,使得我對賈宏圖老師由30年前的羨慕、欽佩轉變為由衷的敬佩不已!
言傳身教的師長風範
我們去的第一個采訪單位是寶泉嶺農場。其時,正是春寒料峭的二月末,我們驅車到了抗聯名將趙尚誌犧牲的地方——寶泉嶺農場第四管理區。由於辦公室隻是臨時用了個電暖風,整個屋子還是冰涼,凍手凍腳的。我就說:“賈老師,你采訪,我來記錄吧”。賈老微微一笑說:“還是我自己記吧,這樣記憶深刻”。於是,采訪就這樣開始了。先是采訪了這個管理區的主任,然後又采訪了這個管理區年歲最長、80多歲的李長山,聽完李長山講完趙尚誌的犧牲過程後,我見賈老握筆的手似乎已經不太聽使喚了,在微微地抖動著,但是他仍然在一筆一劃認真寫下了每個字。
在名山農場走訪時,正值四月中旬,農場的同誌介紹有個種地大戶是農場的典型,賈老當即說去采訪他。宣傳部長羅永占麵有難色地說:“剛才已經打電話了,他在耙地呢,回不來”。賈老師幹脆地說:“那我們現在就去地裏采訪他”。車子一開動,呼呼的春風就裹挾著細細的沙塵向車窗打來。當我們驅車趕到第五管理區地邊時,看到幾台大型拖拉機在整地,一位穿迷彩服的小夥子,從車走下來,他叫邵良,他們兄弟三人合辦了一個家庭農場,成了有名的種地大戶,正是賈老要采訪的對象。我對賈老說:“我們拉著他回辦公室采訪吧,地邊風太大了。”賈老笑著說:“農時寶貴,我們還是少占用他的時間吧”。於是,采訪就在地邊進行了。賈老師邊問邊在小本子上記錄著。春風似乎有意作弄賈老師,風向總是在變化著,害得他一會兒麵衝著東,一會兒麵衝著西,還要不時地詢問著、做著記錄。就這樣,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一個著名的作家、一個曾身居要職的老人就這樣在呼號的春風中站在地頭完成了他的采訪。這一路上,每到一個農場,賈老師都一定要找幾個農戶、特別是老墾荒戰士,親自登門拜訪,一進門就像親人一樣問寒問溫。許多采訪都是在地頭、育秧大棚、機車旁進行的。他用言行給了我和陪同他采訪的記者的每個人都上了一堂生動的工作作風的教育課!
心中牽掛著每一個采訪對象
無論到哪個農場采訪,農場領導都想高規格地招待賈老師,個中緣由不僅僅因為賈老師是正廳級老領導,其實大家更看重的是他是一位非常可親可敬的老北大荒人,他用親身的體會和視角,飽蘸著熱淚和深情,寫出了讀罷讓人血脈賁張的《仰視你,北大荒》,再一次讓世人景仰北大荒、再一次讓世人矚目中華大糧倉。這一次賈老師對我局的深度采訪,正如賈老在《無限風光寶泉嶺》序言中所說的那樣: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老知青對家鄉的回報,是一個老兵團戰士最後的一次戰鬥,也是一個被北大荒的土地滋養的作家應盡的一份責任!
也正因如此,賈老師走到哪裏,就把對農場的經濟社會發展、對農場職工子女發展進步的關心帶到哪裏。在綏濱農場采訪時,正值農曆二月二,農場先是在黑龍江第一渠的渠首搞了“開耕節”活動,然後又在“龍之府”觀光園舉辦了盛大的遊園活動,吸引了來自鶴崗市、富錦市、綏濱縣、蘿北縣、寶泉嶺等地的幾千名遊客。借著旅遊觀光的話題,場長李思軍向賈老師談起了文化旅遊的思路。賈老師一邊聽著,一邊饒有興致地詢問著。末了,他興奮地對李場長說:“你的思路太好了,我們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但是眼界更要放長遠,你們的文化旅遊產業現在已經有了可喜的基礎,就應該順勢而上,順勢而為。”接著,賈老師針對農場的旅遊資源如何打造、如何提檔升級、如何造勢宣傳,都一一給出了建議。更讓思軍場長意想不到的是,賈老師當即給有關部門同誌聯係,讓他們親自來綏濱農場,為農場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助一臂之力。賈老師對農場的傾情關心,讓在場的人激動不已。
賈老師像“家裏人”一樣關心北大荒的發展,特別對文化建設更是上心,一路上,他對寶泉嶺的文化建設提出許多好的建議,如利用寶泉嶺的曲藝文化優勢,成立“薑昆藝術學校”;如弘揚中國青年誌願者精神,在共青農場建立常設的“中國青年創業論壇”;如在寶泉嶺樹立掏糞女工張汝碧和金牌教練李琰的雕像;如在290或江濱農場建設教育與展銷相結合的“荒娃藝術博物館”;如在全管局進行開荒曆史文物的普查,采取措施保護文化名人遺跡等。賈宏圖先生以他高博的文化修養和豐富的文化工作經驗,為我們提供的這些“金點子”無疑將極大的推動寶泉嶺的文化建設。
在趙尚誌將軍的犧牲地——寶泉嶺農場第四管理區采訪結束前,賈老師認真地問管理區的主任楊寶慧:“剛才李長山講的趙尚誌犧牲的事,你知道嗎?”
“不太清楚。我前幾年從八一農大畢業後,來這兒工作的。隻知道趙尚誌在這兒犧牲,具體情況還第一次聽說。”
“管理區組織大家學習過場史嗎?”
“沒有。但清明節,中小學生來送花圈,我們都看到了。”
聽完楊主任的話,賈老神色凝重、若有所思。而後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年輕人有知識、有文化,有為家鄉的發展做貢獻的決心是好的,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啊!你們生活工作在英雄灑過熱血的地方,希望你們更要弘揚趙尚誌英雄的不怕犧牲、頑強進取的精神來!”言之切切,充滿了對下一代北大荒人的關心和期望。
血脈相連的墾荒人
但凡好的作家,也一定是一個感情豐富的性情中人吧。賈老師也不例外。我拜讀過他的許多作品,無論是描寫老墾荒還是老知青,無論是敘事還是寫人,在賈老師的每個作品裏,字裏行間無不滲透著一個濃濃的情字,甚至對每個場景寥寥數筆的描述,也都無不流露出他的主觀感受。著名詩人艾青有句飽含深情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賈老師也是如此,雖然他沒有工作生活在寶泉嶺,但是他從未把自己當作一個匆匆的看客,冷峻地審視著這塊黑土地上發生的故事,而是對每個采訪對象,都用心靈去溝通,用情感去交流。在新華農場采訪時,賈老在場誌上看到了在農場建設中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烈士俞關興的記載,這個年僅17歲的上海知青為挽救28個職工的生命而犧牲,引起了賈老師的極大關注。他當即決定要專門去為烈士祭奠。早春的山地很泥濘,賈老師和陪同的管局宣傳部包日明部長,深一腳、淺一腳地登上山坡,在俞關興的墓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又默默地佇立了許久,不一會兒,熱淚便成串地從他的麵頰流了下來……。在普陽農場,我們聽說還健在著從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回來墾荒的老戰士佟心良,他們連參加上甘嶺戰役時,全連110人,下來時就剩下7個人。通過老人的女婿鄒洪平局長,我們去拜見了老人。85歲的老人童顏鶴發,滿麵紅光,眼睛很有神采,但其實他已經患腦血栓多年了。當賈老師問起上甘嶺那仗的時候,老人先是怔怔地瞅著他,然後“啊”的一聲突然就像孩子一樣,兩行老淚從那幹枯的眼窩裏撲簌簌奔湧而出,賈老師緊緊地抓住老人顫抖的手,眼淚也止不住地流下來,一位老戰士和一位老知青握手而泣的場麵感動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結束對寶泉嶺管理局整個采訪以後,正是枝葉吐芽,大地回春的時節。在賈老回省城的前一個傍晚,我陪賈老師在寶泉嶺的街道上散步。我們從農場談到了管理局,從經濟發展談到了改善民生。賈老師特別說到,這些年北大荒的領導骨幹、那些種糧大戶的收入很高,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這是令人高興的事。可許多轉業官兵、開荒的老戰士的生活還很困難,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很顯然,這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在湯原農場,宣傳部的同誌引薦了一位最早進駐湯原的鐵道兵老戰士王庭選,已經83歲了。他就是被王震將軍留下的鐵道兵九師的八十名老戰士之一。王老是1949年1月參軍的,隨劉鄧大軍挺進過大別山,而後又進軍廣西剿匪。部隊被改編成鐵道兵後就去朝鮮了,抗美援朝後,部隊回國到湯原墾荒,直到退休。但是經詢問才知道,同樣都是建國前參軍的戰士,有的老職工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而王老每月才開2900元。“都退休了,事業單位還不如企業的工資?”帶著這個疑問,王老和家人多次找有關部門也沒有解決。賈老師一直記掛著王老工資這件事,農場勞資部門說這個工資標準是上邊定的,農場自己解決不了!賈老師對此很揪心和難過!他動情地對我說:“一個建國前參軍的老戰士,不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和尊重嗎?不合理的工資製度是不是也應該一改了。這幾年,國家出台了多項在退休金方麵優惠老革命的政策,可這幸運的雨點,怎麼沒有落的北大荒的老戰士身上?!”賈老師的一番感慨和肺腑之言頓時讓我心裏熱乎乎的。我想,這是一個多麼善良和真誠的老作家,一個多麼有良知和責任感的領導幹部啊!
在離開寶泉嶺之前,賈老師請我再陪他上北山去瞻仰趙尚誌紀念碑。在路上他對我說,這次之所以來為寶泉嶺寫這部書,主要是想告訴新一代北大荒人,一是勿忘曆史,二是勿忘傳統,三是勿忘責任!他感慨地說北大荒走到今天不容易呀!要且行且珍惜,戒驕戒躁,好自為之,無愧前輩,不辱使命!
暮色蒼茫中,他在烈士碑下站了許久。
我理解了一個與北大荒血脈相連的作家的心意。
寫於2014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