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 惜眉語笑議癡紅塵,度虛發撫珠搓香灰(1 / 2)

1。引

撚來琵琶,卻說曾經。屋前簷下,描眉勾目,桃花附來,簫淡花癡,未及千年,念上虛人鳴,不解思幾分。

縱觀史冊,千篇一律,卻一字一句殊之誅心,大都慨歎風雲無常,塵蕭音起,聲聲懸心,聲聲湮滅,辭雪之外,仙境桃園。喜上交眉語,相攜玉誰家。朱絲霜雪總白頭,朝霧散來盡是空。枉為世人誤心事,奈何曇華不由己。

夢憶從前,別了晝夜,斷了念頭。舞意起,獨留紅妝人散場。

天未皆紅,朝朝思明。皆隻因這情種落定,餘下寂寞。

喜金鴣,年上欲寄思千層,叫上幾枝梅花開。其情傷,究不知。

南方數豔梅,子規啼終了。曾聽聞數年之前,佳人南子。?上演一出,深宮戲說,“南子賦”。

說那南子乃宋後昭公之女,其生母宋姬子將其生下便離宮為僧,到底也未回去,宮人傳一兩句形容,此花初聞孤終,再聞妖嬈餘香,後悟猶嬈卻愁。原是位愁美人,最後一言終於此。

當年宋姬子閣中最多宮人,珍寶數多,離宮時一人未帶,一物沒攜,後無人看望,稀了奇的再無議論,聽說當初也有人不解其中,猜想不透,問過多少宮人皆不知所以,幾年以來,無人答複,便斷了猜測。失了這一位趙氏,還有千萬趙氏,裏外淡忘此人,再久些,除非談及公主之母,誰也不會無故想起此人。

南子雖沒了母親,卻容貌驚美,眉眼常含笑意,加之綰上玄青絲發,常是精白衣裳。優雅及過其它公主數倍,禮教端重,得人喜歡,自生下一直養在昭公左右,居在簫規閣,金釵之年叫宋薑夫人人瞧上收作了女兒。

這宋薑夫人乃是右相之子,叫做薑仲,年前及出閣歲數,嫁與昭公做了夫人,並無子嗣,卻因是相門嫡女,須有所出,發愁間聽聞簫規閣有位公主,自幼失母,見過多次也實在喜歡,便問昭公要了她來。此後,傳說暫失這往後幾年。

佛前曾遇知語花,談笑紅塵一句癡,身姿楚楚,麵上奇貌,卻一句歎了塵世,一句誤了在世,倒不如窗外梅花,妖豔傲氣。

得閑若去詠春院瞧一瞧,那兒有個女子,素色衣著,青痕點點,美掃蛾眉,懸坐秋千,如詩如畫,她時常笑說紅塵,解語事故。

2。緣故

我碰著昏暮姑娘倒不覺著稀罕,倒是一旁蒼蘭少見,她來的晚些,幾番描述也記不下來,我叫她邊上玩去了,瞧她坐上秋千,我客套著問,姑娘又來聽曲兒了吧,怎麼院裏那樣忙還不忘賞臉。她客套著答,近來我也乏了,不願理會院中鎖事,閑來到這兒避一避,也算聽聽妙音,緩緩疲乏。

幾句客套,我找了借口打發了她,而後從秋千上拽下蒼蘭,道,你可千萬要記得昏暮姑娘,好歹是個人物,下次見了,你也跟著打個招呼。蒼蘭道,姑姑你總比我知道的多,我盡管聽姑姑的便是。我教訓了蒼蘭,這才走了。

院中倒不忙,我也閑著,便時常聽鄰陌說些什麼,也知道一二,這昏暮乃是詠春院最為盛名的女子,正如天下因山河而秀麗,枯樹因新蕊姹紫嫣紅,詠春院也因昏暮出名,隻憑她了解眾多紅塵事,多少年前,現在年間,便總有人聞名而去,我也問過許多,隻當聽個故事,她倒記得下我,總帶許多信徒來我這聽曲,長來我也感謝,便叫院中姑娘見了問候。

瞧著屋外頭落了滿院的樹葉,我才意識秋天的來到,想想曾在這樣天氣裏發生的諸多悲寥事情,不由心涼,身陷思慮,卻有人喚,我方緩神,原是昏暮,便回應了聲,她也不作答,一個轉身入了廳堂,坐上軟椅,我跟上去,隨即坐下,等了許多不見她的意思,我便獻上笑意,“姑娘是有什麼事?”她終究開口,不緊不慢,“來給姑姑說個事故,姑姑可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