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麼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幹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隻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隻腳而已。”那人說:
“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隻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以羊替牛
楊子(即楊朱)是戰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隻羊。鄰人立刻率領親戚朋友們去追尋,還來邀請楊朱的仆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願地說:“瞎!跑丟了一隻羊,何必要這麼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說:“你不知道,那裏的岔路太多了!”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說:“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麼多人怎麼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說:“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麼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著頭腦。
人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麵臨岔路無從選擇的情形嗎?
割席斷交
管寧和華歆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倆成天形影不離,同桌吃飯、同榻讀書、同床睡覺,相處得很和諧。
有一次,他倆一塊兒去勞動,在菜地裏鋤草。兩個人努力幹著活,顧不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鋤好了一大片。
隻見管寧抬起鋤頭,一鋤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個硬東西。管寧好生奇怪,將鋤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過來。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個黃澄澄的東西閃閃發光。管寧定睛一看,是塊黃金,他就自言自語地說了句:“我當是什麼硬東西呢,原來是錠金子。”接著,他不再理會了,繼續鋤他的草。
“什麼?金子!”不遠處的華歆聽到這話,不由得心裏一動,趕緊丟下鋤頭奔了過來,拾起金塊捧在手裏仔細端詳。
管寧見狀,一邊揮舞著手裏的鋤頭幹活,一邊責備華歆說:“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
華歆聽了,口裏說:“這個道理我也懂。”手裏卻還捧著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麼也舍不得放下。後來,他實在被管寧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可是他心裏還在惦記金子,幹活也沒有先前努力,還不住地唉聲歎氣。管寧見他這個樣子,不再說什麼,隻是暗暗地搖頭。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麵沸騰起來,一片鼓樂之聲,中間夾雜著鳴鑼開道的吆喝聲和人們看熱鬧吵吵嚷嚷的聲音。於是管寧和華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一位達官顯貴乘車從這裏經過。一大隊隨從佩帶著武器、穿著統一的服裝前呼後擁地保衛著車子,威風凜凜。再看那車飾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製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