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口才需要培養和鍛煉(1 / 3)

搜集豐富素材,夯實口才的基本功

要想成為交際場中的明星,就需要具備過硬的口才基本功。然而,好口才並非天生的,更多的是靠後天不斷學習得來的。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知識、搜集素材,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提高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在麵對各種不同場合、不同交談對象時才能應對自如。

談話的素材必然來源於生活。豐富的素材依靠日積月累。想要使自己頭腦中擁有取之不盡的素材,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擴大知識麵

口才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它必須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一個人隻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審時度勢,運用豐富的素材,促成妙言成趣的談話氛圍;才能對事物進行透辟深刻、居高臨下、入木三分的分析,從而做出恰當的比喻,在交際場上縱橫捭闔。一個人知識麵越廣,懂得的越多,則他與人交談時的話題就會越多。一個交際高手,就要懂得交談對手的興趣所在,無論對方是哪一類人,對什麼樣的話題感興趣,他都能夠圍繞對方的興趣展開話題,這樣才會使雙方的交談更加深入,更加投機。所以,要想夯實口才的基本功,就必須廣泛涉獵,充實自我,不斷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收集智慧的浪花,從名人趣事的精華中擷取耀眼的寶石,從日常生活的言談中汲取語言文化的精華。

2.不斷積累有用資料

多看、多聽,才會擁有良好的口才基礎,才能便於模仿各種形式的語言。可以用來借鑒、參考的語言資料多了,說起話來所用語言自然就豐富了,運用語言的能力當然會得到提高。語言的養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汲取。首先是文學,文學被譽為是語言思維軌跡的錄像。就拿幽默文學來說吧,幽默文學在弘揚生命、啟迪智慧的文學功能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學家都是幽默高手,他們的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幽默氛圍濃重的文學名篇。當然,要成為幽默高手最直接的方法是從生活中汲取。因為在人生的旅途上,淚水和笑容、悲傷與欣慰、成功與挫折無時無刻不錘煉著人的靈魂。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無不折射著生活的色彩。

在平常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筆劃出那些有意義的語句,或者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將其摘抄下來。一開始的時候不要貪多,但一定要堅持不懈,如此這般兩三個月,思想定會比以前豐富許多。同樣,平時在聽別人說話時,也可以將充滿智慧的詞語和句子記下來,日積月累,我們談話的題材和資料自然就會豐富。

3.開動腦筋,勤於思考

多思考,注意從別人的言談中體會語言的要領。僅僅從抽象的概念中學習語言的要領,往往是不深刻的,隻有結合大量的談話實例進行深入體驗,才能真正體會語言的要領,從而使自己能夠自如地運用語言。

口才是可以學習的,在同人交往的過程中,留意語言,隨時學習語言知識,用心搜集關於談話的素材,一旦你開始同別人交談,那些素材就會很自然地湧出來,再通過自己的話加以發揮,久而久之,你的口才就會越來越純熟,無論說什麼都會有條有理,無論什麼場合你都能夠出口成章。

修飾你的儀表,巧妙掌握肢體語言

成功的社交口才,不僅要有動人的談吐,還要有得體的表情和動作,隻有如此,才能趨於完美。語言更多地顯示內在的思想和智慧,舉止則更多地彰顯外在的風度和形象。恰當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會使你的表達更具有魅力。

有聲語言的不足正好可以借助肢體語言來彌補,肢體語言通過有形可視的、具有豐富表現力的各種動作和表情,協助有聲語言將所要表達的內容形象地展示出來,使聽眾在視覺、聽覺兩種感官的雙重作用下,對你的陳述有一個完整、確切的印象,也會為你非凡的談吐和優雅的儀表所折服。

在各種社交場合,人們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會傳遞出大量的信息,顯露出主體的思想情感、愛憎好惡以及文化修養。身體語言的設計和運用使得談話聲情並茂、形神皆備,使談話者更具風度。要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首先就要知道完美肢體語言的一些要領。

1.眼睛要傳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與他人交談時,要巧妙地運用眼神來傳情達意。一項研究表明,交談時,目光接觸對方臉部的時間占全部談話時間的最佳比例範圍是30%~60%,倘若超過了這一界限,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對他(她)本人的興趣要高於你們談話的內容;反之,又會讓對方覺得你隻關注談話內容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一般情況下這種行為都被看做是失禮行為。因此,在與他人交談時,要敢於並善於同別人進行目光接觸,這不僅僅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紐帶,幫助交談的雙方維持一種聯係,也使談話在頻頻的目光交流中持續不斷。倘若你在交談過程中眼神閃爍不定,就會讓對方感覺你精神不穩定或性格不誠實;倘若你在交談過程中不願與對方進行目光交流,就會讓對方感覺你在企圖掩飾什麼,或者是過於怯懦和缺乏自信,這些都會妨礙你與對方的交流。

當然,在類似發表演講、作報告、新聞發布、產品宣傳等一些較為宏大的場合中,你不可能將目光一對一地投放給每一個聽眾,這就需要在廣闊的視野中或平視、或掃視、或點視、或虛視,與聽眾建立持續不斷的聯係,以期收到最佳效果。

2.表情要適時

表情就是要表達情意。麵部表情,主要是指臉部各部位對情感體驗的反應動作。它與說話內容的配合最直觀,在各種交談場合使用頻率極高。適時的表情可以準確地傳情達意,讓對方一目了然。

生活中常用的表情含義有:點頭表讚同,搖頭表否定;昂首表驕傲,低頭表屈服;垂頭表沮喪,側首表不服;咬唇表堅決,撇嘴表藐視;嘴角向上表愉快,嘴角向下表敵意;張嘴露齒表高興,咬牙切齒表憤怒;鼻孔張大表憤怒,鼻孔朝人表輕蔑;目瞪口呆表驚訝,神色飛揚表得意,等等。這些表情時常會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加形象直觀的表達意圖。

3.坐姿要恰當

除演說外,大多場合與人交談時是坐著的。從座位方位的選擇中,可以透露出人的性格和這個人與交談對象的關係等信息。選擇中間座位的人,通常是善於表達自己,或者處於領導地位,讓大家圍坐在自己周圍,在交流中處於中心地位;而選擇較為偏僻或角落座位的人,通常是不善於表達自己,或者不願引起別人注意,對交談缺乏興趣,持回避態度。與人交談時,最好的座位應該是麵對聽眾,這樣可以讓聽眾清清楚楚地看見自己的麵部表情,聽眾也可以及時捕捉到演說者麵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所反饋的信息,從而更好地達到交流的目的。

交談中坐姿很重要,尤其是對於初次見麵的雙方而言,身體一定要保持自然端正,這樣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舒服感,在心理上也會感覺得到了尊重,從而更好地交流。千萬不要斜靠在椅中,或者盤腿,者把手臂擱在椅背上,這樣往往會讓人誤以為你輕視對方,影響交談。

4.手要舉放自如

與人交流時,一定要特別留心如何安放雙手。這個時候,安放它們的最好辦法是將其忘掉,讓它們自然垂直在身體兩側。如果你認為它們是累贅的話,不妨把它們插在衣袋裏或是放在背後。總之,自然的才是真實的,不必過多地注意它們是否有礙,更不必顧慮聽眾會留意你手的位置,越是在意就會越不自然,就越會妨礙你保持平和的情緒和進行流利的表達。

若說話時將注意力集中於真情的流露,雙手就會成為你表情達意的工具,它們會幫助你說話。在需要的時候,它們會很自然地舉起或放下。不過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故意把雙手在胸前交叉,更不要勉強扶在講桌上,這樣會妨礙你的身體自由行動。而如果總是用手玩弄自己的衣服,會轉移聽眾的注意力,你自己也會因此顯得愚拙。

5.腿要回避禁忌

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腿部往往會呈現出這樣三種姿勢:兩腿分開、兩腿並攏和兩腿交叉。兩腿分開屬開放型姿勢,顯示穩定、自信,並有接受對方的傾向;兩腿並攏的姿勢則顯得過於正經、嚴肅;而兩腿交叉屬防禦型姿勢,往往是一個人害羞、忸怩、膽怯,或者隨便散漫的表現。

還有一種姿勢是架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蹺二郎腿。架腿姿勢通常是控製消極情緒的人體信號,專家稱其“頗有不拘禮節的意味”,這種姿勢在交流中不可取,尤其是對女性而言,要回避這一禁忌。

當你發言時,最好采用第一種姿勢,即兩腿分開。站立時,兩腿張開,兩腳平穩著地成“丁”字形或者平行相對,或者一前一後,軀幹伸直,注意不要屈膝和彎腰弓背,否則會顯得消極懶散、無精打采。坐的時候要端坐,兩腿稍稍分開,間距不超過肩寬,女性更要注意不要過分叉開,腰板要自然挺直,以從容的姿態展現在聽眾眼前,這樣不僅使本人顯得情緒飽滿,還會感染到聽眾。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口才而言,肢體語言並沒有獨立價值,而隻有輔助價值,它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處於從屬地位。正是由於這種從屬地位,才決定了它的設計和運用必須由表達的內容、情緒和對象等因素來決定。肢體語言運用恰當,就會輔助有聲語言給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而運用不恰當的話,即使有聲語言再好,其表達都會大打折扣,甚至給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從現在開始注意修飾你的儀表吧,讓端莊雅觀的儀表與你富有感染力的口才相結合,讓你成為交際場上的耀眼明星。

明確表達目的,把握表達要領

談話總是要有一定目的的,或求人辦事,或增進感情,或傾訴煩惱,或表達思想。如果談話目的不明確,就像茫茫大海中失去了燈塔,沒有前進的方向,找不到溝通的基點,出現溝通障礙。隻有具備了明確的談話目的,並在社交場合中明確表達出來,才能讓雙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從而有效溝通。

一般來說,人們進行交談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五種:

1.傳遞信息或知識。如課堂教學、學術報告、現場報道、產品介紹、展覽解說等一類的說話,都是要在發言的同時將課程知識、學術成果、事件發展情況、產品功能、展出物品情況等介紹給聽眾,讓他們有一定的了解。

2.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興趣。這樣的交談多是出於社交目的,或為了與人接觸,或為了與人溝通,或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為了取悅於人,如打招呼、應酬、寒暄、提問、拜訪、導遊、介紹、主持人講話等。

3.取得他人的了解和信任。如人們閑談、敘舊、拉家常、談戀愛等,往往旨在交流感情、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建立信任關係等。

4.激勵或鼓動他人服從一種思想或做一件事情。如讚美、廣告宣傳、洽談、請求、就職演說、鼓動性演講以及聚會、畢業典禮和各種紀念活動、慶祝活動中的講話等,這種交談旨在加強人們現有的觀念,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有時也要求得到行動上的反應。

5.說服或勸告他人。諸如談判、辯論、批評、譴責、法庭辯護、競選演說、改革性建議等此類交談,大多力圖改變對方的某種觀念或信念,鼓動或阻止對方采取某種行動。

堅持話由旨遣的原則,明確說話目的,是說話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有了明確的目的之後,交談中我們還要善於運用一些語言技巧,從而能夠有的放矢、臨場應變,使表達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