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要保守,給人留下改過自新的機會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通常人們總認為批評是不好聽的。其實,忠言何須逆耳?挨批評會讓人很丟麵子,但隻要拿捏得當,被批評的人也會歡天喜地。在不小心得罪了人時,一定要及時道歉,誠摯的歉意不僅可以彌補破裂的關係,還可以促進彼此心理上的溝通。
年輕人處事容易毛躁,往往批評別人時不給人留麵子,導致雙方撕破臉皮,沒有起到批評的目的,反而使彼此關係惡化。人無完人,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會犯錯誤,但你不可以大發雷霆。如果你一味指責別人,並且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那麼,除了得到別人的厭惡和不滿之外,你將一無所獲。你的批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所選擇的批評方式,要保守批評,給人留下改過自新的機會。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保守批評呢?下麵有一些具體的方法以供參考。
1旁敲側擊
不直接批評對方,而用打比方、舉例子的辦法提醒對方,從而促使對方解除疑慮或恐懼,提高認識,改正缺點。例如,有一個老板開辦了許多大商店,他每天都要到商店裏去看看、轉轉。一天,他發現有位顧客在櫃台前等著買東西,可沒有一個售貨員注意到他,而售貨員正站在櫃台的另一邊閑聊天。看到這些,這個老板沒說一句話,自己站到櫃台後麵,給顧客拿了要買的東西。年輕的售貨員見狀,立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2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一般的批評,隻是指出對方的“錯誤”,但卻並不指明對方應如何去糾正,因此收不到積極的效果。正確的方法是,在批評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對方改正錯誤。如此一來,被批評者也會更加認識到你批評得很有道理,並心悅誠服。
3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讓批評者站在被批評者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被批評者著想,假如我是他,我對自己的過失是否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甚至會主動檢討而不希望被人嚴厲斥責?通過換位思考來把握批評的程度和分寸。
4批評口氣要盡量委婉
被質問會讓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會把對方逼到敵對、自衛的死角。被訓斥會讓人感覺低人一等,會使對方感到壓抑、反感。而如果批評時的口氣溫和、委婉,則會使對方在心理上產生內疚感,從而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得體的語調、表情或其他的身體語言,可以避免彼此意見溝通時的敵意。
5先給“甜頭”,再給“苦頭”
讚美既可以使人謙虛,又可以建立友善的氣氛。在即將批評糾正他人的過錯時,應先提及他人的優點,猶如刮臉時先塗點肥皂一樣,可以使人感到輕鬆愉快,消除刺激和敵意,使對方更容易接受。在肯定和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讚美其優點的基礎上,再提出你的批評意見。如果在批評他人時先謙虛地承認自己的不是,然後再指出別人的錯誤,或者在批評之後再指出被批評者的優點,這樣就會更容易讓人接受了。
6讓被批評的人理解你的難處
也許你有求於人,但對方可能了解不到你的難處,這時如果你能用智慧來應對對方的懈怠,用巧妙的批評來表明你的立場,難題便會迎刃而解。
莊周一生過著清貧的隱居生活,年輕時尤為貧困。一天,莊周的家裏又揭不開鍋了,無奈之下,他隻得去監河侯那裏借糧食,而監河侯卻借口要“進城收租”來敷衍。莊周就說:“昨天,我在離家來你這裏的路上,發現一條快要幹死的小魚向我要水喝。我對它說:‘你等著,我去見越國和吳國的大王,請他們想辦法把西江的水引來迎接你回東海。’小魚聽後生氣地說:‘我隻要一小桶水就能活下去。如果照你的計劃,等到西江水引來時,就隻能到賣幹魚的貨攤上去找我了。’”聽到這裏,監河侯羞得滿臉通紅,於是便把糧食借給了莊周。
7就事論事,不要否定別人的將來
“你是怎麼做事的?!”這樣的話會刺傷對方,應該就事論事,不能不著邊際地亂批評,最好拿具體的錯誤來批評。此外,千萬不要否定別人的將來,不能說“你這人以後不會有多大出息”這樣的話。
8切忌傷人自尊心
宋朝時有個官員叫張詠,他聽說寇準當上了宰相後,感慨寇準是個奇才,隻可惜學術方麵欠缺一些。因此,他很想找個機會勸勸寇準多讀些書。恰巧不久後,兩個人遇見了,寇準問張詠:“先生有什麼要教導我的嗎?”張詠對此早已有所考慮,略微思考了一下,說道:“《霍光傳》不可不讀。”當時,寇準不明白張詠的用意,直到後來他翻看《漢書·霍光傳》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張詠是勸他要多讀書啊!
人際交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與你意見相悖的人的某些做法,如果實在看不下去選擇批評指導時,也請注意找到一個恰當的方式。因為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改過自新,在錯誤中吸取教訓,而不是為了給別人製造難堪或發泄自己的怨氣。
克製自己,不要當麵指責他人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做人正直固然好,但是最好內方外圓。因為,與人交往時,口無遮攔的人往往會無意間傷害到對方,尤其是在別人犯了錯誤之後,不管旁邊有多少人,就對其當麵指責,這樣會讓對方下不來台。要知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也許你的指責真的是為他好,但是你的無心之失卻使他在眾人麵前失去了長期苦心經營所樹立的形象,畢竟常人的度量是有限的,對方很可能會因此記恨你。
韓信喜歡在集市上身佩長劍,一位少年看到了就張口當麵侮辱韓信,他說:“你常身佩長劍,但你敢殺人嗎?如果你能殺人,可以把我殺了;如果你不能殺我,那麼,就請你從我的兩腿之間鑽過去。”韓信於是彎著身體,從那位少年的兩腿之間鑽了過去。這就是“胯下之辱”的由來。後來,漢高祖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將曾經侮辱過自己的那個少年叫到跟前,對他說:“你過去曾經侮辱我,現在還敢問我當年的問題嗎?”那位少年嚇得跪倒在地,求韓信饒命。韓信赦免了他的罪過,還封了他一個小官做。
韓信算是很有氣量的大將軍了,尚且把落魄時一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的挑釁侮辱記在心頭長達數年,功成名就後還要把當年失去的麵子找回來。平常人更會在遭到指責和羞辱後伺機行事,以挽回自己曾經“掃地”的顏麵。所以,做人不可棱角太分明,尤其是原本就棱角分明的年輕人,本來就不諳世事,說話辦事還不夠老成,比較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得罪人。因此,年輕人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讓自己有無心之失,盡量不要當麵指責他人,即使你正直,即使你誠懇。換一種顧及他人麵子的方式,效果會更佳。
趙亮從學校畢業後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工作沒幾天,他接手了一個重要的案子,為其中一方辯護。在辯護中,最高法院的法官說:“海事法追訴期限是6年,所以根據……”法官的話還沒說完,趙亮就打斷了法官的話,他率直地說:“法官大人,您搞錯了,海事法根本就沒有追訴期限。”
法官的尊嚴受到了挑釁。是的,法官的確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可是作為最高法院的法官,竟然被人當庭指出錯誤,實在是很沒麵子。一時間,法官的臉變得鐵青,愣在那裏足足5秒鍾,沒有說話。
從此,每次看到趙亮,這位在別人眼裏平易近人的大法官總是一副冷漠的表情。
其實,趙亮指出別人的錯誤是沒錯,可是他選擇的方式不對。他完全可以在休庭時悄悄告訴法官,或者遞張紙條也好,可是他為了展示自己的學識和“膽氣”,選擇了最愚蠢的方式——在庭上當麵指出法官的錯誤,而且還很沒禮貌地打斷法官說話,他的錯誤換來了法官一臉冷漠的表情,而在下麵的故事中,年輕的林肯差點為了自己的錯誤丟掉了性命。
林肯在年輕的時候,不隻是指責別人,還寫信作詩諷刺和挖苦別人。他故意把那些信件丟在易被人發現的路上,甚至投稿給報社,公開攻擊他的對手。
1842年秋天,林肯在《春田時報》上刊出了一封匿名信,在信裏他辛辣地諷刺了一個叫詹姆斯·史爾茲的人,使得詹姆斯·史爾茲成為鎮上所有人的笑柄。史爾茲這個人驕傲而敏感,當他知道是林肯在作怪後,便當即跳上馬去找林肯決鬥。
史爾茲體格健壯,瘦小枯幹的林肯見狀不禁顫抖起來。幸好,最後他們的助手阻止了這場決鬥。
這是林肯一生中遇到的最恐怖的一件事,美國也差點因此而失去了一位英明的總統!林肯從這件事中吸取了教訓,從此再也沒有寫過一封侮辱他人的信件,再也不取笑別人了。
實話實說是最好的借口
我們在前麵已經學習了很多語言技巧,在麵對他人不懷好意的提問或刁難時,應對的方法很重要。有時,采取回避的方法未必是明智的,而說謊也肯定不會令對方滿意,在一時間想不出巧妙回應的方法時,實話實說可以讓自己輕鬆走下台。
1979年1月,時任我國副總理的鄧小平出訪美國。當兩國簽署完有關貿易、科技、文化等方麵的協定後,一位美方記者向鄧小平提問,他說:“在中美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這個問題上,您在中國國內遇到政治上的反對了嗎?”所有在場的人都關注著鄧小平的回答。隻聽他開口說道:“有啊!”稍作停頓之後又補充道:“我在中國的一個省遇到了反對,那就是台灣省!”
其實美國記者的提問就是巧妙地設計了一個陷阱,如果回答不好就會給那些企圖分裂中國的人以某種口實。但是,他們的陰謀沒有得逞,鄧小平將計就計,假裝沒有發現對方的用心,實話實說,巧妙地繞開了陷阱。這樣完美的作答重申了一個中國的立場,使得這位不懷好意的記者沒有空子可鑽。
在外交場合中,經常會遇到這樣蓄意刁難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吳儀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
一次,一位外國記者在采訪吳儀時問道:“請問吳儀部長,您為何至今還獨身一人?”這種領導人員的私人問題在中國一向都被認為是提問禁區。但是對方提問之後,吳儀說“無可奉告”或者含糊其辭都不好下台。人們都在猜測著她將如何應對。
然而,吳儀的回答出乎所有人意料。她說:“我不信奉獨身主義。而之所以到現在還單身,可能跟年輕時的一些片麵想法有關。當時受一些文學作品的影響,心裏麵對男子漢的標準定位很高,以至於在現實中沒有符合這樣要求的。另外,當時總覺得要先立業後成家,可是‘業’又總覺得還沒立起來。在山溝裏一待就過去了20年,接觸範圍有限。之後雖然走出了山溝,但年齡也大了,工作也忙,這事也就不考慮了。”
吳儀既沒有回避,也沒有閃爍其辭,而是實話實說。她的坦誠作答讓在場的人都感到吃驚,同時也被她對事業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一個謊言可能需要更多的謊言去掩飾。交際場合中,不妨拋棄找借口的方式,實話實說地應對,在展示了自己的真誠的同時,也能贏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
運用“流星戰術”岔開話題
所謂“流星戰術”,就是在一些對自己不利或者自己難以應對的場合中,巧妙地轉移別人的注意力,繞過難說的話來陳述自己的觀點,讓別人跟隨自己的思路的談話技巧。
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年幼的兒子走在大街上,路過一家玩具店時,兒子指著櫥窗裏的玩具大聲叫嚷:“媽媽,我要這個!我要這個!”媽媽見狀,便指著天上說:“寶貝兒快看,有飛碟!”
兒子馬上停止了吵鬧,抬頭張望,儼然已經忘記了櫥窗裏的玩具,然後就乖乖地跟著媽媽去看飛碟了。
這雖然隻是哄小孩的把戲,但卻是一種巧妙地轉移對方注意力的方法。在別的場合,我們也可以試著運用這種“流星戰術”。
《三國演義》裏有“煮酒論英雄”的故事,講的是:炎炎夏日,曹操邀請劉備到自己的花園中飲酒。席間,曹操先手指劉備,又指自己,說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了大吃一驚,一不小心就把剛剛拿到手中的筷子掉到地上。恰巧當時大雨將至,雷聲隆隆。劉備靈機一動,說道:“一震之威,乃至如此!”其實曹操並未察覺到劉備當時的情形,於是笑著問道:“大丈夫也會怕雷聲?”劉備答道:“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