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求人辦事時,話該如何說(3 / 3)

如果要用打電話的方式找人辦事,在打電話之前,一定要有所準備。你是否精心準備過,對方是可以聽出來的。因為看不到別人的表情,我們需要在打電話之前設想出具體的場景,做好充分準備來應對突發情況。

首先,要考慮打電話的必要性。也就是說,要明確你打電話的目的,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能不能達到辦事效果。

其次,要確定打電話的對象。你要解決的問題,與誰的關係最為密切,找誰解決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對方是否有能力解決你所提出的問題。

再次,要確定打電話的時間。要考慮對方現在是否方便接電話,你與對方是否存在時差;還要考慮你們要討論的話題是否已經時機成熟。

最後,就要設計談話內容了。你要跟對方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對方給出某種回應之後你應該如何繼續深入。最好先將事情要點逐條列出,以免丟三落四。而且,談話要點最好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列,先說重要的、緊急的,做到主次分明。

另外,打電話辦事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夏目誌郎是日本有名的人際溝通訓練師。有一天晚上,他準備休息時突然想起還有一個電話要給客戶打。他立刻起身,像早晨剛起床一樣,換掉睡衣,穿上襯衣,打上領帶,再穿上西服、襪子、鞋子,然後走到洗手間把頭發整理好,並且對著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這才撥通了客戶的電話。

掛斷電話之後,他的太太非常不解地問:“你幹嗎不在臥室打電話,還要這樣梳妝打扮一番呢?”

夏目誌郎解釋道:“我想讓客戶感覺到我是在辦公桌前工作。如果是穿著睡衣在床上打電話,客戶通過聲音可以感覺到你的慵懶,你的姿勢會影響你的音調。”

可見,夏目誌郎非常注意人際溝通中的細節,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電話溝通時,我們首先要注意接通電話的第一聲問候,應該用清晰、動聽的聲音向對方說“你好”,然後說出自己的名字或者公司名稱。接電話的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微笑,對方是可以感覺到的,切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帶到電話中去。事情談完後,一般應由打電話的一方提出結束通話,應說“再見”之後再掛斷電話,千萬不要隻管自己講完就直接掛斷。讓對方先掛,是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

求人辦事時激將法的妙用

一個人想推銷自己的書,就去找朋友幫忙。他登門第一句話就說:“哥們,你的朋友不是很多嗎?能幫我推銷20本書嗎?”說完便用探詢的眼光注視朋友。見朋友猶豫著,他又補充道:“倘若你沒什麼朋友,又無力幫助,我就隻好另找樂意幫忙的朋友了。”一聽這話,那位朋友當即拍著胸脯答應了。

求人辦事時采用這種激將的方式也能收到奇效,但需注意的是,它隻適用於那些心直口快、爭強好勝的人。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多次采用激將法,可謂是英明之舉。

三國時期,曹操一度勢力龐大,孫權雖胸懷大誌,但也對曹操的勢力心存畏懼,一時間還不想和曹操針鋒相對。劉備想要聯吳抗曹,卻想不出好辦法。這時,諸葛亮主動要求出使東吳,遊說孫權。

諸葛亮對孫權說:“當前形勢,天下大亂,將軍屯兵江東,而我主劉備雄踞漢南,均欲與曹操爭霸天下。曹軍兵多勢大,就算是有三頭六臂的英雄,也奈何不得!倘若將軍以為貴國的兵力足以抵抗曹軍,就應立即與曹操斷交,決一雌雄;而倘若將軍覺得敵不過曹軍,就幹脆歸順曹操,俯首稱臣。”

孫權聽著已是滿臉怒氣,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質問道:“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劉備為何不歸順曹操呢?”

諸葛亮見孫權已落入自己的圈套,添油加醋地說:“將軍可曾聽過田橫的故事?他是齊國壯士,因其講義氣,不願臣事漢高祖,最後自殺殉國。況乎劉備是漢室後裔,其才能也為各路英雄所仰慕。這種人怎能臣事曹操呢?”

經諸葛亮這麼一煽動,孫權的自尊心越發膨脹起來,大叫道:“本王擁有廣闊的國土和十萬大軍,也決不臣事於曹操!”

諸葛亮的這番話,正是針對孫權具有強烈自尊心而采用的激將法。結果,成功說服了孫權與劉備聯軍,合力抗曹,從而爆發了有名的赤壁之戰。

還有一段情節是這樣的:

馬超率兵攻打葭萌關,諸葛亮對劉備說:“現如今能夠對敵馬超的也隻有張飛、趙雲二位將軍了。”

這時,張飛聽說馬超前來攻關,感覺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終於來到了,於是就毛遂自薦,請求出戰。而諸葛亮卻假裝沒有聽見他的請戰,對劉備說:“馬超驍勇善戰,無人可敵,除非把雲長喚來,方可取得成功。”

張飛一聽就有些按捺不住了,上前說道:“軍師為何看不起我!我張飛曾頑抗曹操百萬大軍,難道還怕馬超不成!”

諸葛亮說:“你當初能夠大戰告捷,那是因為曹操不知虛實,假如他若弄清虛實,你會戰勝他嗎?天下的人都知道馬超英勇無比,絕不是等閑之輩,我擔心就是雲長來了也未必能夠戰勝他。”

張飛說:“既然這麼說,那我今天去定了,如戰勝不了馬超,甘願受罰!”

諸葛亮聽張飛這麼一說,暗自高興,因為他所用的激將法起了作用。於是便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肯立軍令狀,那就任你為先鋒!”

這裏,諸葛亮之所以成功,原因就在於他摸清了張飛的脾氣秉性,說話時“對症下藥”,用要啟用關羽的話來激怒張飛,使他進入圈套之中。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如此,求人辦事前先對對方的身份地位、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進行全麵考慮,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說辭,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美國藝術家安迪渥荷曾經跟他的朋友說過:“我學會閉上嘴巴後,獲得了比以前更高的威望和影響力。”還有一句名言:“寧可把嘴巴閉起來,讓人懷疑你淺薄,也不要一開口就讓人證實了你的淺薄。”有學問、有內涵的人一般不亂講話,而是大智若愚。那些胸無點墨又貪圖虛榮的人則喜歡誇誇其談,大發言論。所以,與人交往時,首先要學會“少說話”,尤其是在與不太了解的人初次見麵時,更重要的是在有求於人時,你的話太多可能會影響對方對你的印象,從而影響到你辦事的成功率。

也許你會反駁說:“既然人人都要少說話,那說話的方式和技巧也沒必要深入研究了。”其實不然,少說不是完全不說,你少說的同時,可以讓對方有相對較多的時間來陳述和表達,這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倘若你滔滔不絕,就會與對方出現溝通障礙,因為你根本無暇顧及對方的感受和意見。

說話要少,但又要清楚表達自己意圖的話,需要學習說話的藝術,要說得少還說得好,這才是口才的藝術。求人辦事,表明自己的意圖之後,更要傾聽對方的想法,這樣才能知己知彼,做出適應對方的調整策略。

“言多必失”是我國的古訓。說得越多,就會顯得自己越平庸,而且說出錯話和蠢話的幾率也就越大。

古羅馬時期,馬西爾斯屢立戰功,被人們奉為心目中的英雄,並且賦予他戰神科裏奧拉努斯的美名。公元前454年,科裏奧拉努斯想要競選最高執政官,進入政界以拓展自己的名望。

競選初期,各個候選人都要發表演說,科裏奧拉努斯以自己十多年來為了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在戰場中對敵搏殺留下了無數的傷疤作為開場白,引發了民眾對他的勇敢精神和愛國情操的欽佩,在場聽眾無不為之感動,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會當選。

臨近投票日,當科裏奧拉努斯在會議廳麵對眾多的元老和貴族發言時,他的講話內容大多是說給富人聽的,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真實親切,而是充滿了阿諛奉承。他還傲慢地宣稱自己一定會當選,繼而又大肆吹噓自己的戰功,還無理地指責對手。

這次演說之後,人們紛紛改變了投票意向。結果,科裏奧拉努斯落選了,他心裏很不服氣,決定要報複那些給他投反對票的民眾。

不久之後,元老院投票表決是否要將一批運抵羅馬的物品免費發放給民眾,科裏奧拉努斯在討論中發表意見,認為免費發放物品會給城市帶來不利影響,接著他還譴責民主精神,提議取消平民代表,將統治權收回到王公貴族手中。

科裏奧拉努斯的這一言論再次激怒了民眾。人們聞訊趕到元老院前,要求科裏奧拉努斯出來對質,結果他拒絕出麵。抗議的民眾越來越多,最後全城暴動。元老院迫於壓力,無奈之下隻好投讚成票。盡管得到了這樣的結果,但廣大民眾仍然強烈要求科裏奧拉努斯向大家公開道歉,方才允許他重返戰場。

科裏奧拉努斯終於出現在民眾麵前。一開始,他的言辭還較為緩和,然而沒過多久,他就變得越來越粗魯,甚至出口侮辱民眾!他越說,民眾就越憤怒,他們用大聲的抗議阻止了他的發言。民眾代表們甚至提議判處他死刑。後來,在王公貴族的幹預下,他被判處終生放逐。這樣才使民眾心中的怨恨稍稍平息。

科裏奧拉努斯落得如此下場,原因就在於他的多言,不隻宣揚自己偉大的光環,在眾多的場合中都誇誇其談,還冒犯民眾,最終自食其果。

我們應該注意,在任何地方和場合,都不要說話太多,適當的沉默是值得提倡的。到你發言的時候,也要注意措詞、說話的語調和要表達的情感,要適應場合、適合聽眾才得體。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要妄加評論;不隨便揭露別人的隱私或評論別人的缺點。要知道,這些也許都隻是你的個人想法,或者有些是你道聽途說的,並不可靠。所以話說多了,可能會觸碰到對方的忌諱之處,到時就覆水難收了。尤其是求人辦事時,說話更要謙虛謹慎,表現出對對方足夠的尊重,讚美要恰到好處,避免歧義,沒有十足把握的話要謹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