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如何把握好社交中的說話方式(一)(2 / 3)

這裏說一件男職員所說的事情。由於委托進行一項究,他到某企業采訪,有一個人在他眼前打電話給會議室,進行聯係說:

“老師正在來這兒途中。現在就要到那兒去啦,拜托您接待一下。”

他說我“正在來的途中”,卻好像怕見我似的。說我就要到這兒,偏要趕在我前邊離開。隻有這種人,我拿著裝滿研究用的教材資料的書包,他卻沒有發現。

與此相反,使用“讓您久等了,要去的地方離這兒挺遠,很對不起,請……”這種語言的人,就會飛快地拿起我的書包,有禮貌地充當向導。

選用什麼樣的語言進行會話,因人而異。經常留心選用洗練過的語言,想著要進行有理性的會話,這樣就有可能成為老練的人。什麼時候都使用粗野語言的人,就會成為粗野的人。可以說日用什麼樣的語言,就能塑造一個什麼樣的人。

(7)幽默是現代人的教養,可使人心底寬暢

如果問:“高明的說話方法是怎樣?”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幽默的說話方法”。幽默能抓住讀者的心,使對方平心靜氣,能吸引人。那麼,要想明確“幽默”的意義,那是很難的在這裏可以把它當作“隱隱約約存在著可笑的味道”。

在工作場所講幽默的人,能開導周圍的人,穩定他們的情緒。某公司每天早上都要燒開水,但發現裝開水的水壺丟了。這樣,一個女職員說道:

“股長,水壺沒有啦!”

股長回答說:“嗯,那一定是夜裏丟的喲!”

“為什麼呢?”

“可能被當作夜間尿壺使用嘍!”

這也許是一種惡劣的詼諧話,但在驚異中說出這種話的方式的鄭重的。由於這句話,援救了女職員擔心追究丟失水壺的責任的不安。

幽默就是讓對方“去想”,它的語言隱隱約約也含著溫暖的成分。它是從心底產生的,死板板的小心眼兒是產生不了的。

其次,不能弄錯的是,幽默不隻是為了“讓人笑”。如果錯誤地認為幽默與“讓人笑”相同,從而做出庸俗的表現讓人笑,那就不是幽默,而且會留下討厭的回味。幽默也需要是“文雅”的。要文雅就不能缺少教養。教養就是要有開闊的心襟,也可以說是謙虛、深邃。學曆高深的人中也有若幹沒有教養的人。把學曆掛在鼻尖上的人具有一顆纖細的心,對於軟弱的對手的心情都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8)了解敬語使用雙方的區別,就不會迷惑不清

經常可以聽到的人說,不知道怎樣使用敬語,在日常用語中的敬語主要可以從三方麵考慮:

①尊重對方的說法(尊重語);

②自己謙遜的說法(謙讓語);

③恭恭敬敬的說法(恭敬語)。

在尊重語裏,部長、科長職稱,它們是表示自體尊重的敬稱,沒有必要附以“先生”。但是打電話找對方公司的人時,以附有“先生”為好,如說:“請找××科長先生”。

在工作中由於要表示人的動作,敬語是很必要的。

在有社會地位差別(上級與下級、年長的與年輕的、前輩與晚輩),心理上的差別(老師與學生、顧客與店員)的情況,敬語是必要的。任何時候,上級、年長的、前輩、老師、顧客都是“敬語的受用人”,部下、年輕的、晚輩、學生、店員都是“敬語的使用人”。

(9)適應確切的敬語能夠護衛您

敬語是表現對話者對人事關係的態度的。因此,對接受者來說,可以根據對話的人是否使用敬語,叫道:“你也來吧!”回答“好,去”會怎樣呢?科長會認為職員的缺點是不了解對上司應用的語言,看低了自己,內心的不會平靜的。這樣一來,科長就會用另一種眼光看你。由於沒有使用敬語,招致對方改變對自己的態度,日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會變得微妙。

常常聽到“近年來年輕人連敬語的使用方法都不知道,真可氣”。這就是雖然本人沒有惡意,但由於沒有使用適當、確切的敬語,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風波的明證。

與其相反,使用適當的敬語,接受和回答的人不僅能正常地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會提高評價,特別是對女性職員來說,更是如此。有人說:“適當的時候,使用適當的敬語的女性會話,是日語之美的頂點”。的確這樣。想想看,與前述相同的場麵,如果對於“你來!”回答說:“好,一定參加”。就會使人多少有些美感。心目中對上司抱著什麼態度,從語言中可以大體看出來。這種語言的運用,可以協調上級與部下、年長與年輕之間的關係,使聽的人感到甜美。聽到那個婦女回答的上司和周圍的人,一定會想到“這個女人讓人感覺很好”。因為那種語言會使人感覺到有教養,感情豐富,教育得好。

語言的使用有賴於核心家庭生活中的教養進行培育。所謂核心家庭,因為它是僅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很難培育出善於使用敬語的人。還是和祖父母等長者在一起住的家庭,能夠育出對上使用敬語的有教養的人。那是因為在家庭中不斷地使用著。所以適當、確切地使用敬語一事,不僅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能護衛你的地位,而且對你的評價也會提高一步。

為了更準確地運用敬語,必須注意下列事項:

一、通過耳朵來領會,想要從書本上領會,那是沒有親身體驗的。洗耳恭聽工作崗位上的會話,可以通過耳朵,學到前輩或上級怎樣使用敬語。

二、找典型,從周圍的人中尋找,使用敬語方法較好的人,模仿那個人的一切語言使用方式。

三、試著說,記住了敬語就漸漸地試用它。雖然頭腦明白了,不從嘴裏說出來,還是沒有親自實踐。

(10)適時致歉

事實還未明顯化時,應付對方的抱怨,我們隻能就傷害對方的心情。做有限度的道歉。

“對不起”這句話,在法國被謹慎地使用。肩膀稍微碰到對方,就會說對不起。生活上在各種場所這句話也經常使用,但一旦發生責任問題時,事情就會突然轉變過來。他們不會隨便道歉,始終主張自己的正確觀念。

例如,在商店買了一瓶酒,回家途中運氣不好撞到了人,酒瓶因此破裂,酒灑滿地,這件事如果在日本,雙方各占一半的責任,如果隨便道歉的話,對方就會要求賠償,所以當然不會說“對不起”的這句話。

我的朋友的法國時曾經受到住法的日本人警告說:“假定你闖紅燈壓死人,也絕不可道歉,所一切責任推卸給保險公司去辦。”按日本人的規矩而言,是不正確的。可見,法國人對承認自己不對的行為很慎重,而且很徹底。

我們可以不像法國人那樣極端,可是,當對方做不滿的要求或是抱怨時,我們必須學會小心來使用“對不起”這句話。下麵引用某一個運輸公司車禍處理的態度。他們的意思是說:“假定公司的車不小心撞到小孩時,而且對方受了傷,無論對方的家裏怎樣抗議,隻能低頭,絕不可以一開始就說‘對不起’”。

不是司機單方麵的錯,或許是小孩子突然從小巷裏跑出來,這種不可抗拒的例子,經常發生。所以,在見到小孩家長,且原因尚不太清楚的時候,該公司的人能常都說:“這實在太可憐了,我人很了解你們一家人的心情”這樣慎和理的選擇話題來使用。同時,愈內行的交通事故處理者,愈能夠圓滿地應付因交通事故受傷的家人生氣的話語。

以上所述說的,是對抱怨者做的有限度的道歉:“我了解你所說的話,可是,目前原因不太清楚,一切尚在調查之中,所以,我們還不能說出更詳細的話來,然而,我方傷害了你的心情,使我們一直覺得很對不起,我給你道歉。”隻對對的心情這一點,先做一個有限度的道歉。

人的心理,實在很奇妙,除非是重大的事情,否則,隻要能鎮定住憤怒時候的情緒,當事者或多或少都會逐漸冷靜,而不會蠻橫不講理的。

(11)心理優勢

對方如果無法接受我方要求時,最好要加以考慮如何在心理上占優勢。

大家都曾有這樣的經驗,當彼此約定時間見麵時,萬一自己比加方晚到,就會覺得很不好民,而不容易按照自己的口氣來說話;相反的,自己比對方先到時,心理上自然會產生寬裕,在對方麵前總會抱著一種優勢感,尤其當對方是難以應付的人物時,這種傾向更強。

如果開始在心理上就能讓對方站在更優越的位置,自然可以影響到後來彼此的談話,因此,能夠比對方早到,就達到了先發製人的地步。

某一所大學曾發表過“第二次招生,要采用口試的方式。”結果有二三個學係的考生,出乎預料的多,推究原因,可能是有些學生覺得,第二次招生,如果是學科考式,自己沒有把握,如果采用麵談的方式,自己可能有錄取希望。這所大學,以教育學係報考的學生最多,本來規定錄取的人數是一百人,但是有六千人報考。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如何在一天內完成口試。於是,教育學係當局立刻召開教授會議,大家都認為:那麼多考生在一天中辦完麵試是不可能的。因此,推選代表向係主任建議,停止麵試的方式,這位係主任答應他們再考慮,不立即回答。兩天後,係主任請這幾位教授到係主任室。大家都以為係主任可能會答應他們的要求,於是,匆忙到係主任辦公室。

當時,工學院是始終主張應實行口試,這位係主任對大家說:“因為問題相同,所以,我請各位一起來研究……”

工學院跟教育學係同樣有困難,然而聽到工學院要實施口試,使得好些教育第的教授們,不好意思開口主張“我們教育學係不能舉行……”這句話。這位係主任,很巧妙地運用了工學院教授的話,製服了教育學係的教授們。

這位係主任又說:“一天辦不完,可以分做幾天來做,但我們絕不能對考生宣布要取消事先無通知的考試科目,請各位務必要按照我們實施的方向加以研討。”聽到係主行這番話,大家認為無論如何要在一天內做完。這真是人類心理上和奧妙的地方。結果,真的如規定,那一年的入學考試,一天就辦完了口試。

(12)小題大作

有人提出抗議時,若能對這件事表示非常重視,反而會使對方的氣勢減弱。

有個在奶品公司上司上班的學生,說過一則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一位消費者來到奶品公司抗議說,他們出產的奶粉裏麵有對死蒼蠅。

奶是衛生管理相當嚴格的商品,為了防止酸化,必須抽掉空氣而裝入氮氣,然後才加以密封的,所以百分之百不會有蒼蠅遺留在這裏麵,那麼問題就是出在消費者本身。當那位學生的上司出來時,他認為上司一定也會有以上的現由說服對方,可是他開口所說的卻出乎學生意料之外。

消費者憤怒地向那上司抗議著,那位上司便開口說道:“是嗎?如果是真的,那事情嚴重了,我們必須將工廠裏所有的機器停下來,對整個製造過程作一個總檢查。”下屬看著緊皺眉頭的上司,感到大惑不解,直到聽了下麵的話,才了解上司的用意。他對上司說:“我信工廠的包裝時,必需要先抽掉罐內的空氣,然後注入氮氣,再加以密封,所以不可能有死的蒼蠅在裏麵的,我們向來是這麼確信的。可是我想立刻作嚴密的調查,請你說明你開封時的情況以及開封後的保管情形。”

被那位上司這樣逼迫的對方,好像沒想到自己所提出的不滿,竟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問題,因而麵露驚訝的表情,然後才想起自己的保管狀況似乎有問題,便對上司說:“算了!希望你們以後多注意,不要再發生這種現象。”說完便匆匆回去。

一般人在自己有充分理由可以對抗對方提出的不滿時,都會從正麵攻擊對方的不滿,暴露對方的不對,但是這種作法反而會使對方的情緒愈來愈高昂,態度也會更頑強,所以不算是有效的方法。應該像前例一般,故意重視成為焦點的問題,對方會因為事情弄得太大而感到害怕,抱怨的鋒頭會遲鈍下來。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展開道理的說服,對方也會承認自己的不對。

(13)各個擊破

對以眾人意見作為後盾提出要求的集團,應該讓每個人說出各自的意見。

一位大學係主任,有次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這時很多教授紛紛在開會時候提出一些問題。

係主任看了一眼那提出意見的教授們,然後說:“我很了解這些要求,但是你們真的是經過討論,才決定這些意見的嗎?為了慎重起見,我想請問每個人的意見。”說完後指著一位教授說:“從你開始吧!”“然後是你”……就這樣一一指名要他們說出自己的意見時,發現其中的差異存在,於是係主任說:“各位的意見好像還有相當的差異嘛!這樣我也無法正麵作答複,所以還是暫時讓我考慮一下吧!”

一般人對於全體的意見或是經過討論決定的意見,都覺得無法反駁。在此姑且不論民主的原則,隻要聽到是多數人的意見,想要論其是非很困難的,因為一般人的觀念,大多數人支持的就是最有道理的結論。

所以想要擊破這種集體討論過的要求,不要去批評要求的內容,應該先擊破造成要求的原因,即所謂“一致的意見”的根本。雖然說全體人員的意思,或是開會決定的意見,人都要先問清楚是否真的是一致承認的,對方是以這點作為最大的根據,認為另一方不會產生任何懷疑。當聽到另一方提出問題的實性時將會心慌起來,如果當場要求他們提出個人的意見,其間一定有很微妙的差距存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種差距性說:“你們雖然說這是大家的意見,為什麼還有這麼大的差距呢?”他們所根據的是“一致”,一旦被擊破就不得不退卻了。

古人曾說:‘我為一,敵為十,我須攻十中之一。“這也就是說在對付集團時,需要采取各個擊破、分別作戰的方法。

(14)衡量低下

對於自認為是不幸的對方,應該提出比他更加不幸的例子讓他比較。

有一天,李恒到張欣家玩,告訴張欣一件有關他的小孩的事。李恒的孩子隻有三、四歲,常會要求說:“我想要一個像××擁有的玩具。”“××有××塑料玩具,買一個給我好嗎?”當父親在他的強烈的要求下,不得不答應,所以花費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