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說話是關鍵的一個環節。在說話的把握上,不僅講一個“情”字,更講一個“巧”字。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急於說服對方,往往易招致對方於之拉開距離,使談話進入被動之中。要借題發揮,避重就輕,巧妙應付對方的刁難,使己方擺脫不利的窘境。
日常說話用語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出一些不尊重對方的話語。如:
“那弄錯了!”“已經舊啦!”“沒有價值的喲!”“怎麼搞的!”“應該這樣嗎?”等。
我們用上述那樣的表現來否定對方提出的意見或話語時,這些否定的表現比說主知的內容更傷對方的自尊心。否定的表現作用是傷害那種自尊心。這樣一來,人們在那個時候潛在的“做得親切些”的希望消失了,態度變得僵硬。其後,再說什麼,也不會打開心扉接受進去。假如你說的事情正確,也將造成這樣一種心理狀態:“的確是這樣,不過是說說那樣的事情而已,而接受卻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理性上理解了,在感情上也是排斥的。這是因為沒有符合感情的波長。
確實像一般說的那樣:“人類感情和理性的比例是7比3。”行動常常受感情的支配。一開始就拿出來“不行啊”這種否定的表現,首先就剌激了對方的感情。說的不是談話的內容,對方感受到好像是自己的身價被否定了,從而立即惱怒。
不僅是在日常的會話,就是在會議上也會這樣表現的。與其說“你的意見是錯誤的喲”不如說“那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不讚成”為好,因為後采取的方式是首先肯定對方的發言。說“的確是那樣”,“那也好呀!”先肯定對方的立場、意見和想法,然後再講想說的事情就行了。
可以說指揮人的時候也是如此,說“雖然你不行,還是拜托啦!”對方是絕對不會聽你擺布的。如果說“你一個人是不行的,是不是拜托一下別的人!”人就會動起來。進一步,像“雖然我不行,但如果是你大概就行”一類的話語,更具有驅使對方行動的力量。比如後者,他能使對方的自尊心得到滿足。
說某某“不行”、“討厭”等等,是從好惡感產生並使用的否定的表現,這也是對別人的打擊。比如男職員想請女職員去喝茶:
“B,一起去喝茶可以嗎?”“不行,我忙著哪!”
對於本來是好意相約的聲調,用“不行”的措詞答複,就可能像刀一樣刺向男方的胸膛,即使是後邊加上“忙著哪”的理由解釋,也已經傷害了男人的自尊心。如果改成這樣說“謝謝,可是今天我很忙,改日再去吧”,對方就不會生氣了。
同時要注意對方感情的方向。由於采用尊重對方自尊心的說話方法,就可能提高說話的效果。因此,必須從不斷地注意是否消除了否定的表現,改正自己的說話方法開始做起。
(1)加以思考,掌握情緒是成功的開始
任何高明的講話都是這樣,能堅持以理服人說下去。人類有理性的一麵,同時又持有非理性的一麵,特別是我們的行動,具有理性的一麵,同時受好惡感支配的成分也是相當多的。因此,在說話時,要加以思考,掌握好自己的情緒,把握好分寸,這是說話成功的必經之路。
“話已明白了,如果是那小子說的,就拒絕”,抱這種態度一步也不動;或者是“啊,好!如果是你說的,我就接受”這樣的簡單在加以肯定。前者是對於說話的人沒有好感;後者是對說話的人抱有好感而表現出來的。人類具有這樣的心理:對於友好的人的話,洗耳恭聽;對於討厭的人的話,則封閉心扉。因此,如果想要對方聽你的話語時,必須想想獲得聽方的好感是第一位的,讓聽方了解內容是第二位的。
在工作場所,報告、聯絡頻繁不休,指示、傳達、命令、勸導等驅動人的情況連續不斷。因為工作崗位很忙,在說話時,沒有加以理性的思考,無意中說走嘴等情況也有時發生,但是,彌補這些過失,疏通良好本意,卻在於平素的人事關係。“那個人沒有說到的事,可能因為忙而忘了,並非故意,所以是情有可原的呀!”這樣一說,相互之間為對方著想,就融洽了。如果平時人們對你的好感,則有助於你的主話效果。因此,就必須考慮,情緒是首先要掌握的。
這樣說來,和顏悅色,公平待人,明朗的話語是打開對方心扉的根本。和顏悅色可以向對方表示“你可不能懷有敵意呀”的意思,一般臉上浮笑容的人,我們是以心相許,不人懷有戒備心的。這樣就通過問候會話等來開辟。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向對方提供了一定的情報,使對方知道什麼,了解什麼。這樣做也溝通了雙方的思想,使雙方相互理解,付諸行動。
對於言詞明朗的人,誰都會有好感,比起陰天下雨來,喜受晴朗的天氣,燦爛的光的人是很多很多的,這屬於人類的本能所致。比如,雖然不懂音樂,但是一聽到莫紮特的樂曲,那明快的旋律,無論對誰,都有一種吸引人的魅力。明快的笑臉和語調,就如同莫紮特的音樂那樣,是向聽者傾訴情懷,使其抱有好感的要素。
(2)方言能喚起聽者的鄉土感
有的人由於自己說的是方言,就不愛見人了。其實,方言沒有任何可以羞恥的地方,方言是那個地區社會裏交流思想不可缺少的。它不僅能溝通思想,還能傳播由於同感而產生的相交聯感,是傳遞情感的語言。它具有微妙的味道和細微的表情。
城市裏使用的語言叫做“普通語”,“普通話”也叫“共通語”,它是準確度上不一定都能說得標準,因為各國各地的人要想準確的溝通思想,想得有一種共同的語言。共同語言是按照能夠向更多的人正確地傳遞意思而創造的。它與局限於某一地區的人們能夠產生“共鳴”的方言是有根本性差別的。
不過現今,雖然人們以辦事方便、上學方便等理由,聚集到城市中來了,但是由於注意到城市生活的乏味,而回鄉的人又增多了。同樣,語言也是如此。比起單純追求所謂易於傳遞的機能的語言,人們開始感到適於傳遞情感的方言更能喚起鄉士的感情。
每逢星期六、星期日,都會有很多人到鄉下去旅行,簡直有一種所謂民族大遷移的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可能是為了尋找城市裏失掉的“綠色”。這是理由之一,另一個理由是為了尋找“故鄉”而去的。不過現在那裏的站前繁華街道,都與城市不有什麼不同了,令人大失所望。特意為尋找故鄉長途跋涉而來,而那裏卻不見故鄉。此時信步離開街道,看到草舍農家,就很高興。那是因為有一種故鄉般的氣息。
聽到方言也是一樣。聽到方言就像是在故鄉一樣溫暖。過去聽到方言隻是那裏出生的人才感到親切,但是現代,所有老城市裏居住的人聽到方言,都會引起鄉情。現在很多的地方電台都用主言播放節目,用以增加和當地聽眾的感情,讓生活貼近聽眾。
(3)調整呼吸,準備說話
人在休息的時候也要進行呼吸的。說話是在吐氣中載著語言,所以呼吸一混亂,話就會說不出來。這使我想到在上樓後,會喘得說不上話來。
普通的對話場麵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眾多人麵前說話時,怯場,就首先呼吸不正常,那樣就不可能踏踏實實地說話,陷於失敗的事例是不少的。這種情況不僅僅是所謂吐氣之際發出詞兒的說話在原理方麵的原因。人類是依靠呼吸吸入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以維持生命的生物,一旦想要說話時呼吸紊亂,氧氣的吸入量就會減少,勢必影響大腦的正常工作,因此“嘩!血液一下子就衝上頭,說了些什麼就不知道了”的這種人是很多的。這種情況可能是在這一瞬間氧氣的供給停止了,而陷入癡呆狀態,從而不能按照所想的詞語說出來。或者說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為什麼說那樣的事情呢?”話說完了,回想起來,自己也不知道那事情。
在某種意義上說“呼吸”和“氣”是一個意思,因而“調整呼吸”就是“使氣安靜下來”。肉體處於不正常的狀態叫作“生病”,呼吸不正常也可以叫做瞬間的生病狀態!這樣一想,對於怯場時陷於無意識的不可理解和行動,就可以理解了。
因此,“調整呼吸”一事包含著絕非簡單一想就可以的問題。印度自古流傳下來的鍛煉身心的方法——瑜伽氣功,也是重視呼吸法的,從這也可以理解它。仔細想想看,實際說話時怎樣才好。說話時是按下列程次發生不正常情況的:
因此,調整呼吸會使這一情況恢複正常。說話前,全身不要用力,使全身處於鬆弛狀態,靜靜地進行深呼吸,然後在吐氣時稍微用點力氣即可。這樣一來,心就踏實了。“哈、哈、哈”笑的時候,吐氣中加入氣,笑對於緩和全身的緊張狀態有很好的作用。笑可以調整呼吸,還能使頭腦的反應靈敏,話語集中。應該如時何地都要像能夠表現出自然的狀態那樣控製自己。
(4)話題多的人是引人注目的“話題人”
“一和那個人說話,就高興得忘了時間。”
在周圍的人中受到這樣的評價的人,沒有例外,就是話題豐富的人。從關於高爾夫球的話題開始,說到體育的曆史;從釣魚說到大海,進而轉向關於外國的話題,接著又談到當前的市場情況,忽而又成了關於語言的話題,這種狀態止於何處,還不知曉。話題少而談不攏的人是不可能如此的,何況連對於演員的閑話都沒有興趣的人,就更不知其中的樂趣了。
正如逛商品的櫥窗前,可以站在任何時候。會話也是如此,在有興趣的話題上說個不完,隨心而說,說到心滿意足的時候才轉向其它話題。這是會話的妙趣,會話是為了使人對於所談的事物產生興趣,其結果能夠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說話的另一個樂趣就是“離開本題”。在人說話前,要求話語要集中,不允許離題。但是在日常會話中沒有非說這個那個不可的限製。話語依次發展著,最後同開始的話題毫無關係,走到意想不到的方向去了。這樣驚人的事情是有的。那就是樂在其中的“離題”。
話題豐富的人也就是好奇心時事盛的人,對於任何事情都抱有“怎麼回事”的疑問,初一看好像起哄似的,因而別人不曉得的事情他也知道,一聽到說話就高興。讀報也是這樣,別人不看的欄目,他要看,而且呆在那裏一看就是很長的時間。聽到別人說的話,就想“嘿,那樣的話在那兒登出來的呢?”一看報,什麼事兒都有,自己也在看同樣的報紙,隻是沒有注意而已。
“喂,知道麼?實際上……是什麼啊!”
“啊,看過今天早上××報了吧!”
如果是一般人的話,說到這種程度就算完了。話題豐富的人持有不同的樂趣,在社會情報化的今天,人們想要插手的事情,什麼樣的情報都想弄到手,而且收集情服不擇手段。
如果能夠矚目別人的不屑閱讀的報紙版麵,持有少年那樣那樣的好奇心,具有“什麼事情都要做做看”的意識,你的情報就會源源不斷而來,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五大感官都動起來進行收集。這樣,你的知識麵就廣了,您的話題自然就非常豐富了,說話將會愉快。您要從周圍注意起,你會變成“話題人”。
(5)變化的答茬兒,能使談話活躍起來
為說不好話而苦惱的人訴若說:“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好。”在眾人前集中講話時,有必要考慮必須說的內容。但是在通過的會話中,考慮“說什麼好”,不如行考慮“對方要聽到什麼”。對方關心什麼事情,要知道其中最得意的是什麼,以此為焦點進行傾聽,是能夠滿足對方要求的。在答茬兒,僅用幾句話就能取得效果,它具有能使談話繼續下去或終止的威力。如果掌握了答茬兒的技巧,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引出或是終止對方的話題了。
想想看與同事的談話。休息日的第二天是想要聽到休息日所發生的事情的日子。
“昨天真刺激喲!雨中上山,真不得了,……”
這樣就找對了對方想要說話的情緒,正好像剛要進門,眼前嘭地一聲把門關上那樣。不受人喜歡,或是不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人,經常有愛答茬兒否定對方的傾向,自己充分了解的事由,或做專門的工作時,容易發生打斷對方話語的事情,說“那樣的話是不對的”、“和我所聽到的不一樣喲”等等。這樣一來,談話就不能向前發展了。發生幾回這樣的事情,漸漸人們就不願同你交談了。在同樣的條件下,如果改變一下答茬兒的方法,比如:
“昨日真刺激喲!雨中上山,真不得了,……”
“嗯,那後來呢?”
“飛似地進了山上的小木屋。小屋子地在擠滿了人。”
“然後……”
“貼身的衣服也濕透了,……”
這樣,話就會無限地延續下去,聽者隻是簡單答茬兒。“於是”、“其後”、“那麼,怎麼啦”等詞語,都屬於此。此外還有下列答茬兒的詞語。
同感的答茬兒:“的確”、“誠然如此”、“我也是那樣想”、“實在是”的等等。
同情的答茬兒:“那真愉快啊”“實在有趣”等等。
這隻是一些例子,好好想想,我們在無意識地使用著各種各樣的答茬兒詞語。今後要有意識地使用它。傾注感情的變化的答茬兒,可以使談話持續性地活躍下去。
(6)能倍增你的魅力的是具有理性的談話。
想象中的美人,從外表來看,一定是非常好的女性,但稍一說話,卻智能不佳,是沒有教養的婦女。男性也是一樣,穿著嶄新的西服,身上帶著的香煙和打火機也是一流的,但一說話卻是粗野得令人討厭。雖然外表可能偽裝,但卻不能偽裝內心世界。
可以說人的魅力就在於談話。在談話中就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本色姿態。越能說話越能發生魅力。這是真的。與在工作崗位上的女職員談話,是可以打聽出來她們的事情的。
“昨天星期日,你去哪兒了?”
“滑雪去了”。
“回轉非常困難,沒辦法。回家後母親……那樣,還是比較好的滑雪場呢!……”(語無倫次——譯者注)
這樣,無論什麼樣的美人,都無人感興趣。雖然臉是可以化妝的,而語言是不能化妝的,能立即露出馬腳。對方是女性時候,是否使用“失禮了”、“您請講”、“是那樣”這些話語,就成了談話的理性。也就是“選擇什麼樣的話語”,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智慧。使用“失禮了”的話語,就不能用腳踢開門吧,而是要把門輕輕推開。選用好的語言,必然產和優雅的動作。這樣做,能夠倍增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