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如何把握好社交中的說話方式(二)(1 / 3)

別說一有機會,你就改變生活的方式的話。在麵試中,有”如果……“等條件性問題提出時,千萬不要回答與簡曆有矛盾的個人曆史。對自己個人方麵要少談,對自己的將來要樂觀,並陳述有利條件。也不要炫耀與你正在謀求的那份工作無關的或以前的才能和成就。同時,在表述自己的成就時,一定要先說最後一次,然後依次倒敘過去。

不要說你沒有業餘愛好,也不要說你在業餘愛好上花去了大量時間。業餘愛好方麵也許不可避免地要被問到,因此要準備回答,要簡單精練地介紹,不要在一些無關的愛好上大費口舌。

別說你將以正在謀求的這份工作作為跳板去實現自己的抱負。一定要表明自己會安心在這兒幹下去。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成績,這是做上司最關切的希望的。

如果你不是從學校剛畢業,就別隱瞞自己離開原單位的時間和原因。任何隱瞞隻能證明你不誠實、不明智、不成熟。簡短的說明原因,但避免流露出痛苦和抱怨的神情。雖然遭到一點挫折,要表明自己很快就會從逆境中站起來,重新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要對這點充滿自信心。

別對自己從前工作的職位和頭銜甚至工資含含糊糊。以前幹什麼工作、什麼職位、什麼頭銜一定要說清楚,不要猶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別打腫臉充胖子。

在求職麵試時,麵試的主要內容是“問”與“答”。麵試主持人連連發問,應聘者對答如流,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但在麵試中,主考人往往地千方百計“設卡”,提出一些很難回答的尖銳的問題,一方麵為了提高考試的難度,另一方麵為了檢查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考試方法。從中選擇本單位欲求之才。要應付這種局麵,要應答好,就必須有一定技巧,這就是“應付自如”法所要談的內容。

①在麵試場上,常人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曾經熟悉現在忘了或根不懂的問題,麵臨這種情況,默不作聲,回避問題是下策,采取這種方式答應麵試中自己難以回答的問題,有時卻能扭轉被動局麵,給用人單位留下好的印象。

②麵試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主考人提出的問題過大,以致不知從何答起,或對問題的意思不明白。這時,千萬別“想當然”地去理解對方所提的問題,否則,大家認為你不禮貌,辦事馬馬虎虎,不認真,不太明確的問題,事實上要搞清楚再回答,切忌答非所問。此時你可采取將主持人所提了的問題複述一遍的方法,如:“您問的是不是這樣一個問題……”。將自己所理解的問題複述一遍,確認其內容,如果你的理解有偏差,主考人自然會給你補上,這樣,既達到了你對問題理解準確性的目的,又給主考人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這是個認真、直爽的人”。

③在麵試時,主考人有時可能故意挑選些古怪的問題讓你回答,這種提問是作為一種“戰核術”而進行的。在提問中,讓你不明真意,故意提出不禮貌或人難堪的問題,其意在於“重創”應試者,觀察你在此種場合以何言相對,從而考察你的“適應性”和處理隨機問題的“應變性”和“機敏性”,故稱之為“放導提問”。對於此類問題,你反唇相譏、惡語相對,或與主考人員激烈地爭論,就大錯特錯了,對於麵試中的類似問題,首先要冷靜,要不動聲色,以察其動機。

怎樣回答左右為難的話題

回答問題需要有不尋常的智慧,特別是回答左右為難的問題,就更需要有聰明的頭腦幫快捷的反應。例如兩親家好開玩笑,一次,一家辦喜事,宴請親家,請柬上寫道:“來,就是好吃;不來,就是見怪。”另一親家看了這個請柬,也沒有意,還是大大方方地去參加宴會。他帶了一份禮物,禮單上寫道:“收下,就是愛財;不收,就是嫌禮輕。”

請客者的請柬寫得真“苛刻”:或者好吃,或者見怪,兩者都將使對方對堪。若認真探究,請客者設置的二難推理並不高明,因為它不是在特定的語境中自然形成的,而是挖空心思編造的。如果故事隻發展到此,無疑是缺乏機智、缺乏幽默的。被請者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顯得棋高一著,因為他具備答辯的機智,他同樣以請客為題,巧妙地反擊,把難堪還給了東道主。至此,故事才獲得了強烈的幽默效果。

另一個故事是妻子悶悶不樂,丈夫很著急,一直追問原因,妻子說:“你知道嗎?昨天夜裏,我做了一個噩夢!”

丈夫聽,極力安慰:“不要緊,夢是反的。”妻子說:“真的嗎?你可不許編人!”

丈夫說:“不騙你。”妻子要求他發誓。

“我發誓。”丈夫說:“不過,你到底做了個什麼夢呢?”

妻子說,我夢見咱倆一起去首飾店,我想買那條24K的金項鏈,你偏不肯,今天咱們去好嗎?“

妻子是個會施展伎倆的人,她不直說自己的要求,直說恐怕丈夫回絕。她先用一個問句要把丈夫降服住,再逼他就範。她使用的法寶就巧設二難,她的悶悶不樂,原來是裝出來的,目的是誘導丈夫落進自己的圈套。她讓丈夫發誓,把丈夫牢牢地拘禁在自己的語言陷阱裏,當妻子亮出”謎底“,丈夫才發覺上當,已經為時太晚了,他陷入二難困境:如果”夢是反的“為真,那麼他就得為妻子買金項鏈;如果”夢是反的“為假,那麼他的誓言就不真實。妻子的計謀天衣無縫,順理成章,丈夫隻好俯首聽命。

因此,對於許多突如其來的問題,回答問題之前,要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在未完全了解問題之前,千萬不要回答,要知道有些問題並不值得回答。有時候回答整個問題,倒不如隻回答問題的某一部分。

逃避問題的方法是:回顧左右而言他。以資料不會或不記得為借口,暫時拖延,讓對方闡明他自己的問題。倘若有人打岔,就姑且讓他打擾一下。針對問題的答案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回答,它們可能是愚笨的回答,所以不要在這上麵花費工夫。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利用下列常見的答話辭句,如:請你把這個問題再說一次;我不十分了解你的問題;那要看……而定;那已經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你必須一下曆史的淵源,那是開始於……;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以前,你必須先了解一下詳細的程序……;對我來說,那……;就我記憶所及……;我不記得了;對於這種事情我沒有經驗,但是我曾聽說過……;這個變化是國為……;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演變的;那不是”是“或”否“的問題,而是程度上”多“或”少“的問題;你的問題太吹毛求疵了,就像一個玩文字遊戲的教授;你必須了解症結之所在,並非隻此一件而是許多其他的事情了這個後果,比方說……;對於這個一般性的問題,讓我們來個專題討論……;對於這個專門性的問題,通常是這樣處理的……;請把這個問題分成幾個部分來說;喔不,事情並不像你所說的那樣;我不能討論這個問題,因為……;我並不是想逃避這個問題,但是……;我不同意你這個問題裏的某部分。

怎樣應付咄咄逼人的話語

咄咄逼人的談話,一般是有備而來,或是對自己的條件估計得比較充分,有信心戰勝你。他的談鋒一般是指向一個地方,對你的要害部位實行”重點攻擊“會令人開始就處於被動位置。

這是使自己能站穩腳根的最有效辦法。特別是中國人,更善此道。在中國古代哲學中,關於”以靜製動“、”反守為攻“的論述很多,本節是無法論述的。每個人也許都有這個經驗:先把拳頭縮回來,到一定程度,看準了對方,再猛烈地打過去,打得準,打得狠。

咄咄逼人者,其時開始鋒芒畢露,也許你根本到他的破綻。但是,你抱著這麼一種觀念,他總膛攻自破的地方,總有軟弱的地方,隻是你還沒發現而已。等待時機,一旦其鋒芒收斂,想作喘息、補充的時候,這時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當對方已是山窮水盡的時候,這進就是對方已經把要進攻的全部進攻完畢,把要打擊你的部位打擊完畢,而後發現,他連你的”傷口“部位還沒打到,其鋒芒所指,無非是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或者其打擊的部位亦不全麵,從體質上動搖不了你,這就是所謂的”山窮水盡“。他技窮之時,也是你反守為攻之時。

針鋒相對即是以對方同樣的火力,向對方進攻。對方提什麼問題,你就給予十分肯定或或否定的回答,絲毫不退讓,一點也不拖遝,也不沾泥帶水,使對方無理可言。

假如對主的問話是你所必須回答的、不能推辭,而又要對方跟著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裝作在第一方麵退卻,對方乘機逼過來,你把他帶得遠了,讓他完全進入了圈套,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他反擊。

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西方記者突然對周總理提出一個問題:“中國有沒有妓女?”這是個嚴肅的問題,關係到我們國家的聲譽,甚至還可以聯係到社會主義製度與資本主義製度的問題,回答當然應該是“沒有,絕對沒有。”周總理卻先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小圈套,微笑著對那位記者說:“有”,全場馬上發生一些騷動,許多記者把脖子仰起,期待下麵更具體的答案,周總理話頭一轉,說:“在中國的台灣省”。回答得多麼巧妙,一箭雙雕!

這是在你幾乎無計可施的時候,對方話鋒之強烈,火藥味之兒濃,使你無法反擊,他提出的重大問題,你卻無法回答。這種情況下怎麼辦?迅速找到他談話內容中的一個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無所謂,可以把這一點無限擴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開其他方麵的進攻。你就在這一點上,來回與他周旋,並迅速地想出應付其他問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