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師傅一聲號令,後麵道士將手中招魂幡迎風揮動,數十人整齊劃一的踏著七星步向前行去。
引魂香的煙霧彌漫開來,方才還若隱若現的陰魂,如今已經完全顯現出來。連普通人都可以用肉眼見到一個個青蒙蒙的人影。
但出乎我們預料的,這次的陰魂竟然沒有呈現出猙獰殘破的樣子,而是保持了完整的人形。雖然表情木訥,可是那都是一個個錚錚傲骨的大明將士。隊伍最前麵,幾個騎在馬上的將領,更是巍然如山。雖然他們已是魂魄,可那凜然的軍威猶在。
人影一個接一個出現,排列成整齊的行軍隊列,浩浩蕩蕩的向著城門行去。那是近萬的陰魂呐,雖然已經收斂了戾氣,可是身在其中的我們,還是被濃重的陰氣壓迫的麵色慘白,有幾個陽氣弱的,甚至從嘴角滲出了鮮血。
在後麵雖然看不到師傅和陳真人的麵色,可是他們的身體已經不住的顫抖,腳步也倍顯蹣跚,所走過的地方,一滴滴的鮮血散落在這條回家的歸路上。
想必他們二人已幾近力竭,若不是用了命針,我們這一行人恐怕根本撐不過這十裏的路程。
應天府的城門前,數千近衛軍,以最高禮節列隊,城樓上,當今洪武皇帝率文武百官手持酒碗迎接凱旋的將士回朝。
城樓兩側,竟然在常夫人的帶領下,上百陣亡將士的妻眷手捧酒碗和紅錦,為她們的夫君,唱起了一首戰歌。
“當年君欲行邊疆,血猶熱,誌四方;
我為君擦拭纓槍,為君披戎裝。
當年君道醉沙場,看九州,烽煙揚;
我唱戰歌送君往,高唱。
如今我歌聲已啞,難高歌,迎君還;
我站在城樓細數,將士三十萬。
忽見君跨馬提槍,舊衣冠,鬢卻白。
我將祝捷酒斟滿,且問,
君可安康。”
嘹亮的歌聲響徹天地,一碗碗烈酒,隨著紅錦飛揚灑下。仔細看去,一些亡魂,竟抬頭看著城樓上的紅錦,露出了僵硬的微笑。
途經的近衛軍,紛紛單膝跪倒,向凱旋的英靈行禮。突地一人抱拳吼道:
“五軍營校尉馬良,送常將軍!”
緊跟著又一聲:“圍子營都尉馮少年,送常將軍!”
接二連三的,城樓下上千軍士一一報著自己的名字,一千兩百名軍士,送開平王凱旋。
高高的城樓上,悠悠的飄下一悲傷蒼老的聲音:“大明天子朱元璋,送常將軍。”
伴隨這一送,近萬英魂緩緩地進入了應天府。
原本以為全城百姓都會躲在家中,可沒想到街道兩邊竟然聚集了半個城的人。他們身披麻衣,眼神中雖有恐懼,可是更多的,是一種莫名的崇敬。行在洪武大街上,兩邊樓上的百姓將純白的花瓣迎風灑落,猶如雪片般飛舞在凱旋將士的隊列中。
一些昔日征戰中幸存的軍士,和那些陣亡將士的家人在人群中早已泣不成聲。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這些都是亡魂。可對於他們來說,麵前行過去的,是他們的家人,是曾經跟他們同生共死的兄弟手足。
而如今,他們,終於回家了。
城內近萬百姓緩緩跪倒,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叩拜聲如春雷滾滾,響徹應天。
浩蕩的隊伍,到了最終的目的地,朝天宮。在這裏,皇長孫早已派人準備好了祭祀用的祭壇,和用來紀念這些陣亡將士的忠烈祠。
數百道人準備就緒,隻等著最後的儀式。
在師傅和陳真人引路下,近萬魂魄整齊的聚集在廣場內,兩位道人毅然走向忠烈祠兩旁對應乾坤二位挖好的兩個石棺,他們最後要做的,竟是以身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