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媽的強製“鼓勵”下,沒辦法,含著淚也要光腳走啊!楊小貝背起行李,挽起褲腳,一咬牙一閉眼,踩到了冰冷的泥水裏。
冷……還好,並沒有想象中的冰冷刺骨,隻是在剛才踩出去的時候打了個寒顫,稍微習慣了一下也還好。其實主要是心理上麵覺得冷,而且你越捂越冷。如果有勇氣的話,可以嚐試在冬天站在冷水裏,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其實在水裏腳會變燙,這就是那些勇者挑戰冬泳的原理。當然你離開水以後的滋味就不好受了。
好久沒有嚐試過赤腳走路了,據說城裏人還特地做了步道來赤腳走,不得不說城會玩。你要是在鄉下赤腳走個一段路就知道了,硌腳啊!全都的泥還好,軟乎乎的,一腳踩下去泥巴就從你的腳趾縫隙裏麵擠出來,挺舒服的。可是冷不丁就有一顆小石子,常常把楊小貝硌的齜牙咧嘴的。
自己選的路,流著淚也要走下去!在老媽的嘲笑聲中,楊小貝咬著牙扛著一把竹柄油布傘艱難前行。路可真難走啊!腳下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硬扛石子路。頭上是淒風冷雨不停地迎麵而來,春天的不大,但是又細有密,沒過多久衣服都已經濕了,潮乎乎地穿在身上特別難受。風一吹,冷的打哆嗦,偏偏後背還出汗了,楊小貝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為下雨,整個世界都是霧蒙蒙的。能見度太差,總感覺在路上跋涉了很久了,老媽卻說前麵才到哪裏哪裏,讓她想死的心都有。不由得苦中作樂,大聲念起詩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還好下雨天路上還真沒有什麼行人,否則人家要離她三丈遠,這年頭有證的人最得罪不起啊!
因為馬上要過清明節了,清明宜早不宜遲,到時候她們回來一趟不合算,所以兩家今年都比較提前一點過了清明。老家這邊沒有什麼特別的風俗,比如吃青團、清明果之內的。重頭戲是大家一起去上墳,老規矩香紙燭蠟鞭,還要加上“清明條子”。是一種用彩紙手工剪貼、用長的枝頭高高懸掛起來的紙條。就像過年的時候滿山蠟燭一樣,清明過後,滿山都飄揚著花花綠綠的清明條子。
這次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見到老爸,雖然現在還沒有清明國定假,看來學校還是打算等過幾天清明了在放假,讓學生們好回家祭祖。楊小貝特別跟家人交代了下個月她回家的時間,叮囑他們一定要轉告老爸讓他下回在這個時間內回來。好久不見,十分想念!而且到時候還能和老媽碰個麵,聯絡聯絡感情什麼的……
與回家時候的輕鬆相比,上學的路程之艱難簡直是天壤之別。還好兩個人一路談談說說,好歹轉移了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實在是走不動了,老媽就帶她到路邊的人家稍微坐一下休息休息。但是也不能久坐,身上都濕透了,一直運動還好,一坐下來就容易感冒。所以老媽總是一個勁地催她快走,早點感到學校好把衣服換下來。
正走得欲仙欲死的時候,居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叫她,“小貝!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