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暫別(1 / 2)

這簡直就是意外之喜,給黃智義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R國土麵積僅377,835平方公裏,相當於一個雲省,且大多是山地丘陵,深林覆蓋率超過65%,可耕種土地很少,而且分布散亂。政府為了能靠自身基本滿足一億多人的糧食需求,在耕地上大量使用小農業機械(大型機械隻能用在平原),采用精耕細作的方式提高畝產量。

因此,無論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都相當高昂,即使是經過政府的大量補貼優惠,R國農產品的成本比其他國家(如美國)出口的價格還高幾倍,價格自然昂貴。盡管這樣,農產品也越來越依賴進口。以前內地政權混亂,沒有這方麵的業務,但是到了後世,幾乎大部分的農產品都是從內地進口的。

但是R國對農產品要求嚴格,特別是進口商品,必須要嚴格的檢驗檢疫,還有生產管控才能取得進入本國市場的資格。之前黃智義沒有想到這一點,實在是鄉下種地都是粗放式的,十分的原始,這樣的生產方式完全不能滿足出口要求的。所謂的有機農產品,不僅僅是不打農藥,不用化肥而已。

可是因為要參與到合作社的準備工作,黃智義發現,合作社雖小,也剛剛試運營,但是各方麵的運作都是按照標準化,十分正規。再加上機緣巧合得到了參加廣交會的資格,這一趟下來,肯定也會有一些收貨。他對合作社的未來還是很看好的。

不過現在想這些都是多餘的——合作社隻是第一年小範圍的試種,無論產量和產值都是小打小鬧,黃智義哪怕有這個心,人家也拿不出東西來。他正好趁這個機會可以多了解一些東西,為了將來開展這項業務做準備。

時間不等人,八月底正是酷熱難耐的時候,周品正他們一行人卻急匆匆地踏上了去廣市的列車。臨走時周品正固然是依依不舍,黃智義也正式和楊小貝道別——他跟隨參展後悔直接回國,就不再輾轉回鄂了。

這次他們出去的時間較長,除去前麵準備的時間,參展、後續事宜,最起碼半個月的時間都在外麵。二舅這次使盡渾身解數,終於打上了這班順風車。行萬裏路如讀萬卷書,他可是立誌想成為大企業家的男人,怎麼能老是在縣裏、省城打轉呢?至於合作社的事情,隻能暫時由王大成負責起來。有什麼拿不定主意的,反正還有楊小貝呢!

診所的事情依然按部就班。在連續兩次考試折戟沉沙後,老媽也對當初的雄心壯誌產生了懷疑……怎麼看小貝學起來就那麼容易,隨隨便便就能考出來,到了她這裏就那麼難呢?還好沒人給她壓力,老爸放暑假在家,沒事也來診所幫幫忙,給她複習一下。隻是無論老爸和楊小貝,都沒有想過她逼她,順其自然吧!

除了這樁不順心的事兒,診所倒有了一個固定病患。本地人要是生了病,大多是來看一次,好了就算了,很少有一直跑過來的——藥費再便宜也是錢,誰家那藥當飯吃啊?但是這位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