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1 / 3)

總序

奇景奇書出奇招

——寫在文淦長篇小說《風雨沙坡頭》出版之際

紅枸杞作家  嚴光星

人們很難想象,文淦在家庭清貧、奔波維生的艱難條件下,創作出了近600萬字的13部長篇小說。有人讚揚他是衛寧平原的傳奇作家,有人稱他為“塞上蒲鬆齡”。就文淦的坎坷人生和創作成就而言,已構成了當代中國文化人中非常感人和較為典型的“文淦現象”,涉及到中國文化人的信仰、追求、意誌、成才、利益分配、具體環境、相應的社會體製等諸多方麵,事關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文化的一係列重大社會問題,筆者在仔細品味了作品後,隻是選擇了一個小切入點,旨在拋磚引玉,引起人們對“文淦現象”的深層關注和研討。同時,真誠希望人們觀沙坡頭奇景,讀沙坡頭奇書,交沙坡頭奇人,度過難忘的沙坡頭之旅。

_________題記

引子:沙坡頭奇景奇書

經過了四川大地震,人們更珍惜生命和重視生活質量了。看奇景、讀奇書、聞奇事、交奇人、創奇業,就成為自然發展的一種社會時尚了。尤其是中國南方和國外那些感情豐富細膩、喜歡雲遊天下的朋友,很希望在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享受快樂。這真是天作巧合。沙坡頭景觀雄渾奇絕,沙坡頭文化波瀾壯闊,沙坡頭小說別具一格,值得朋友們來結緣,倘能結識沙坡頭奇人——文淦先生,又是一幸。12年前,他自謙為我的學生,實則比我雄猛!就連我的老師——世界著名作家張賢亮,也連連讚歎“文淦真厲害”,親筆題書,善揚天下。文淦的確文功高強,“雜技”卓越,其想象思維和噴射寫作速度令人驚歎。他繼創作540萬字單體長篇巨著《曠世奇緣》後,現又推出長篇小說《風雨沙坡頭》。這對我們共同認知沙坡頭奇景,慧悟沙坡頭文化,研究“文淦現象”,又是一石三鳥,錦上添花。

寧夏中衛沙坡頭,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區,先後榮獲20大桂冠。自古絕景出奇文,情人眼裏出西施。幾年前,中衛名家楊兆興寫出長篇報告文學《沙坡頭??世界奇跡》,一舉拿下全國大獎;中衛一枝筆張曉磊又新著《解讀沙坡頭》,妙筆生花;中衛新秀實力派作家文淦現,繼540萬字長篇小說《曠世奇緣》後,又創作出版長篇小說《風雨沙坡頭》,出手不凡。楊兆興側重寫實,張曉磊側重寫史,文淦探索實史兼融而講故事。這是發生在沙坡頭的一個紅色革命與綠色治沙相慧融的的故事。上個世紀30年代,中衛地下黨為掩護從蘭州來的西路軍東渡黃河奔赴延安,並為營救被捕的王樹聲將軍,與國民黨軍隊、警察、特務、民團、土匪、日本間諜展開了驚心動魂的鬥爭。剛組建的一支抗日革命武裝力量被困在沙漠,又遇到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沙塵暴,大多喪命。幸存者盟誓,抗戰後回鄉治沙。解放後,主人公回到沙坡頭治沙,要讓鐵路穿越沙漠的理想難以實現。主人公曆盡千辛萬苦,終於發明了麥草方格固沙法,開創了人類治沙工程的偉大奇跡。從此,沙坡頭名震天下,94個受沙漠危害的國家官員、專家、學者紛至遝來、絡繹不絕。而包蘭鐵路沙坡頭地段的治沙成果,摘取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榮譽桂冠,這是與“兩彈一星”、“南京長江大橋”和“神州五號”相提並論的六大獎項之一。不久,又因響譽世界的治沙成果被聯合國環境授予“全球環保五百佳單位”。

《風雨沙坡頭》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讓人物在同一時空整體性地推動情節發展。跨時近一個世紀,在整個故事中,偉人與百姓相處,名勝與民俗嫁接,曆史與現實呼應,抒情與哲理慧融,宏觀與微觀印證,正義與邪惡激蕩,時空與場景轉換,驚險與穩謐交替,使作品主題突出,人物鮮明,故事感人,信息豐富,涉獵廣泛,情節精彩,細節真實,立意高遠,教益效顯。其作品的文學價值、美學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效益及獨特的藝術特色,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論是喜歡蘿卜還是韭菜,自有評判。但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事實,以及喚醒人類珍惜生命、關愛環境的大愛,乃至人性魅力的非凡,值得肯定。從這個意義上說,稱得上一部傳奇力作。

倘若獨看《風雨沙坡頭》一書,也許不能感受到文淦的奇才。隻有再讀到他創作的由12部長篇小說組成的巨著《曠世奇緣》,才能觸摸到他心靈深處的大愛。一個奔波忙碌的業餘作家,能從清貧的家庭與艱難坎坷的環境中拚出來,不為世俗所惑,卻把自己囚禁於鬥室之間,用暴逆常規的藝術手法寫出如此浩大、風格獨特的長篇巨著,首開“另類小說”之先河,被家鄉人稱為“塞上蒲鬆齡”,並給予“明天的金庸”的讚譽。就連我這樣被號稱為“拚命三郎”的專業作家,也感到震驚、慚愧、內疚與自責。從某種意義講,“文淦現象”已超越了文學本身,給我們帶來了震撼人心的活力與多種啟示。有人不解地說:為什麼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羅貫中、蒲鬆齡都沒有什麼頭銜,有很多文學巨匠還是名落孫山者,但卻在文學史上千古流芳?正如文淦,雖然也曾叱吒風雲,但在文壇上卻默默無聞,卻因《曠世奇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真是“伏久者飛必高,登先者謝必早”。於是有人問:“文淦的創作奧妙何在?”正在趕寫“新五俠小說”的我,腦海裏雖有“厚積薄發”之念,但還是靈機一動,揮手答道:“三招一式”!

第一招 龍吸九珠

有人告訴我,文淦幾個月甚至幾十天能寫出一部長篇小說,有點像金庸、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於特殊場合得到上乘武功,還像《西遊記》中孫悟空,於短期內得到了七十二變。盡管這樣說,但我覺得一定是蘿卜快了不洗泥。後來將他的幾本書打開一看,處處透著精彩,章章都有啟迪,不由一驚!盡管還未達到世界頂級文學家曹學芹、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那樣的高深功夫,但他已有了相當厚實的生活閱曆與文學功底。尤其是,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噴射寫作的速度,使人驚歎不已。後與文淦麵談,見證了他的不凡:思路清晰、說理精辟,於淺顯中透著禪理。再暗中揣摩、才恍然大悟:文淦有如此大的變化,是“龍吸九珠”的“怪招”幫了他。

何謂龍吸九珠?得從文淦的讀書與感悟說起。文淦雖然在兒時家貧如洗,但一生與書相伴,酷愛讀書。讀過中國的儒、釋、道傳統道德文化和世界各國的許多經典名著,著力研究國學,也細讀研究過各類其他領域的書籍,如天文、地理、哲學、藝術、宗教、科技、民俗、建築、醫學、武術、企管、法律、偵破、服飾、甚至邊緣學科、周易、數術、星象、堪輿、巫術、麵相、手相、氣功。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我懷疑他是人是神?胡楊驚歎“這是哪國的原子彈”,並撰文讚譽!全國十九所高校特聘顧問澄通評價說“怪人寫怪事,怪中有怪,怪怪相異,一怪治怪,怪而不怪”,文化名人李天柱給予更高的評價,稱他是“明天的金庸”,並洋洋灑灑地寫了極富讚譽的文章。聽他講悟空、說宋江、論諸葛、評寶玉、議鬼狐、悟菩提,頭頭是道,頗有主見。在他的心靈中,最深的印象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兒時聽老人講過青龍、白龍、大龍、小龍、黃龍、火龍。龍之所以本領超強,就是吸收了仙珠寶氣。傳說,有一龍王吸收了九天中的九顆神珠,從此便有了王者的威嚴與本領。文淦本來就研究佛法,由“萬法歸宗”頓悟般若,無形中進入了作家“龍吸九珠”的訓練與境界上的迅速提升。

這“龍吸九珠”是:

吸收曹雪芹《紅樓夢》的精華,讓眾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處在同一時空,整體性、交叉性、縱橫性、立體性地推動人物、故事與情節的發展,豐富同一場景、不同性格的人物個性特征。

吸收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的精華,在氣勢磅礴、風雲翻卷、錯綜複雜、扣人心弦的集中性大場麵中,展示人物性格與形象,提升作品內在的震撼人心的藝術能量。

吸收吳承恩《西遊記》的浪漫精華,寫神示人,寫人傳神,在雲霧籠罩的天地間,充分展開浪漫主義的藝術翅膀,不拘一格,隨心所欲,在瀟灑飛揚的揮筆中進入“龍飛九天”的仙境。

吸收姚雪垠《李自成》的精華,在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征時,群山突兀,一日明空,形斷神連,血肉飽滿,使之人物呼之欲來,栩栩如生。

吸收雨果《巴黎聖母院》的精華,張揚人性的多彩與美麗,揭露虛偽麵的醜惡與詭詐,強化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假的對比,激化矛盾,進化文明,亮化人生。

吸收小仲馬《茶花女》的精華,塑造風格不同的特色美女,強化抒情在藝術領域的獨特筆調。讓讀者在感受愛美、理美、完美、敬美、睹美、思美、親美、擁美、諧美、貪美、失美、褻美的多種美色故事中,開目一看,開懷一樂,開心一笑,開悟一品。

吸收現代諜戰片、武打片和美國大片的精華,凸顯引人入勝的驚險、刺激、獵奇、罕聞的特點,追求視覺效果。讓人們的眼熱,心跳,血湧,趕跑疲倦與困乏,激發熱血沸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