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3 / 3)

深:思想深刻、人物深遂、故事深化。正如靳萬農評述道:該書與當今倡導的以德治國、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心脈相通,並大量引用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文化為養料,波瀾壯闊,令人稱奇。闡釋道德,以人性中最珍貴、最優秀、最善良的真誠大愛為主線,反映了21世紀是多元化並存和發展的時期。此外,書中的人物與故事有多元化的深層次思考。正像《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著,不同身份、不同閱曆的人,會體會和領悟的題旨不同。因為簡單中透著複雜,平凡中孕育著神奇。沒有豐富的閱曆,很難有深刻的“暗示”。

猛:勢頭猛、後勁猛、餘波猛。西部小說,就是雄猛強化心靈的衝擊波。這是文淦感悟“鷹飛九天”的一大重要藝術特色。一塊小石子投入黃河,必定沒有大浪。但巨石投入,必定是驚濤駭浪。文淦一出手,就是540萬字的巨著,確實讓人震驚。有人擔心他的《曠世奇緣》問世後,可能是第一部巨著,也是最後的封山之作,沒想到他還有像《風雨沙坡頭》這樣的另一風格作品。跟他聊天,還知道他有不少新的作品即將問世。他的這種創作精神,由此一石激起千層浪,影響廣遠。另外,當今世界有三個文學話題值得研究:走出疲軟、走出私欲、走出困惑。文淦對此心領神會。他筆下許多人物,都有陽剛之氣,而且一些主人公很有“蒼鷹衝天”的神韻。譬如《風雨沙坡頭》中塑造的人物幾位,就有超常的個性與“原子彈衝擊波”。而《曠世奇緣》中的主人公嶽景峰,更是以“超人”的形象活在了世人心中。

旋:人物旋、故事旋、細節旋。這種“旋”,可讓人物有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旋轉感。“旋”與“曲”有大同小異之妙。他在塑造人物和編織故事中,常借“鷹旋獲獵”的景象,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並精心設計人物的神態,靜態、動態和變態,布局故事的承啟轉合,引領讀者在享受中曲幽通徑。對於領悟其題旨的人,都會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既拍案叫絕,又慧得真法、妙法,從而充滿法喜,獲得智慧。更多的,是在感受其藝術價值、美學價值的同時,領悟到許多指導現實人生的真諦。

變:變形人物、變形故事,變形結構,但卻不變形大主題。澄通先生評述過一個非常精彩的細節。他講文淦“在處理主人公三次失憶的情節上,即使人會心一笑,又使人拍案叫絕。每次失憶的情節不同,所要暗示的題旨也不同。從許多變形的處理上,可以看出作者對生活和藝術的深刻理解”。澄通先生這裏講的“深刻理解”還包括:文淦真正悟懂了變與不變的辯證法。三變而有一不變,是他最高明的“變術”。正像《西遊記》中塑造的超人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盡管有神通變化,但自身還是自身。妖精變來變去,隻是外形變化多端,但本性不變。

怪:怪中有怪、怪而不怪、怪中透愛。數年前,對於不明飛行物飛碟眾說紛紜。有人曾想象到了“有人和火星女人睡覺”。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謊言,但也可能是人類文明騰飛的起點。文淦深悟其中的辨證思維,在創作中常寫一些怪人、怪事,而這些怪人怪事仔細分析、品味,又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隻是人們熟視無睹、麻木不仁,他不過是進行了藝術的“變形”。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飛碟劫持地球人的情節,由此拉出了宇宙風暴、時空隧道、黑洞現象、宇宙電子圖、物場接收機以及反物質雲團等神秘怪異的鏡頭,引人入勝,思味再三。說怪,現象頗怪;說不怪,是對現實生活的的提煉和神化。但萬怪不離一愛,慧引人們大善大慧,福壽無疆。

奇:地域神奇、故事傳奇、人物新奇。須知:最聰明的大廚,先知道選最好的原料。最理智的作家,更明白“馬快三步先稱王”的精華。文淦選沙坡頭為背景,就是慧悟此道而占了先機。而且,他塑造的人物多有傳奇色彩,這就提升了作品的衝勢與高度。關於這一點,已有很多人從不同角度評價過了,無論是長篇巨著《曠世奇緣》,還是長篇小說《風雨沙坡頭》,相信讀者諸君均可看到,在此我不贅述。

心經 沙坡鳴鍾

近幾年,我翻閱了不少書籍,從中國曆代狀元中領悟出了“狀元十八心經”,其中一經是“沙坡鳴鍾”。應該說,這與文淦的思維特點完全吻合。

在沙坡頭的百米陡坡上,遊客們結伴乘滑板飛下,不但速度是人們下坡走動的數倍,而且還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人們美其名曰:“沙坡鳴鍾”。對此,有淒美的傳說,也有科學的解釋。其奧妙之一,就是氣流獨特、沙坡摩擦之故。也就是說,坡越陡、沙越活、壓力越大,就會產生一種超常速度與鳴響。這就是“坎坷孕智慧,苦難即財富”的神韻。從小在沙坡頭長大的文淦,早就明白了這個深入淺出、豐富深刻的哲理,使他的創作爆發出另一類“沙坡鳴鍾”的奇效。

追溯文淦的前半生,已經曆了許多坎坷與苦難:自小挨餓、家庭失落、母親西去、賢妻患病、讀書受挫、險出車禍、警務出事、講課落冤、清官難做、律師轉折、鞋廠倒閉、酒廠風波、廣東受騙、京城棄貨、寫書熬夜、出書曲折……再從他的祖輩查起,祖先都是清末名人,到了父輩便家道中落,由書香門第淪為農民,到他出生的上個世紀60年代,他在娘胎裏就成了承受饑餓的窮百姓了。為了躲過饑荒,父親總是從山上帶來燈絮,棉棚、草籽這些難以下咽的粗物維係生命。母親當姑娘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叫李雪梅,頗有幾分“小姐身子丫環命”的風韻。但她喜歡嫁給落難並且忠厚老實的父親,又是一部“雪梅後傳”。這一係列的遭遇,像一個荒涼的大沙坡,不但高陡,而且時有沙暴驟起。但誌大骨硬的文淦,便乘著自已癡心相愛的“文學滑板”,一聲驚呼、飛翔而下,便出現了“沙坡鳴鍾又鳴鍾,蒼天造化磨難人,跨越坎坷成金道,一部奇書驚鬼神”的人生境界了。

更值一提的是,文淦並沒陶醉眼前的成功。他明白:每滑一次沙坡,多一次情趣。多滑,常滑,變法兒滑,才能滑出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沙坡鳴鍾”來。因此,他虛心向張賢亮這等文學巨匠學習,向身邊的師友虛心請教,並與56個民族的人交朋友,不斷變換工作環境與思維方式,然後進入創作。他寫罷一部又一部,不僅寫小說、散文、詩歌,還寫電視劇、情景劇、戲劇小品。越搞越有摩擦力,使之矛盾升級,苦惱迭堆,閑話雜話,灌入腦際。他全然不管,把一切的坎坷、苦難,以及來自各方麵的嘲諷化為一碗心靈的雞湯,喝下去添膽增識,抬起頭仰望藍天,與書中主人公把酒舒懷、談笑宇宙、掃瞄天下、清風仙骨,願化一縷青煙隨風去。

尾聲 真誠寄語

目前,做為衛寧平原最有活力、最具潛力的青年文淦,已取得了文學上的很大成功,博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推崇。尤其是近兩年,給他寫信的絡繹不絕,發短信的也不少。更有甚者,有的讀者在看到《曠世奇緣》的妙處後,竟然帶著書不遠千裏來交朋友。有一些讀者,最奢侈的願望就是希望與他合影。他不願負其美意,隻要有空,都予滿足。不少對他有著嘴頭子、筆頭子、本事子的“三子”評價,我看確實如此。

從文學自身來說,文淦雖然寫了大部頭的東西,耗費了他畢生的心血。從社會對他的評價看,他的虛懷若穀、平易近人是出了名的。加之他是一個佛教徒,由於對各種宗教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科學的評價,所以心地善良,助人為樂成了他的品德。不少人看了他的《曠世奇緣》的某幾部,已經感受到了文淦的魅力。其實,作品如人品。如果不是他的修為達到很高的境界,怎麼能倡導“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盡管文淦做人做事都倍受身邊親友的推崇,盡管他的作品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盡管有人已研究“文淦現象”,但我認為他的成功還不是最後的成功。正像他本人所說: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是那些在曆史天空留下輝煌,並為解脫人類苦難而獻身的人,還有那些為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而奮鬥的人。當然,書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請讀者朋友處於公心大善相輔,大雅指正。做為老鄉同門,我祝賀他的成功,敬佩他的膽識,更要學習他的精神。最後寄語互勉:

隻有在意念中,真正把宇宙握在手心的作家,才有可能成為名傳千秋的大作家。

庸人之所以庸,就是把大事做成了小事;奇人之所以奇,就是把小事做成了大事。

盡管小說創作有“二十四美”之說,但不忘家鄉有句俗語:酸湯麵好吃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