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畔
一個國家的莊嚴美麗,不僅僅是出自她的大自然的風貌,諸如名山大川、物產豐富,而更重要的是,由於她的文化的輝煌,並由此而產生的民族的自豪和人民高尚的情操。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埃及金字塔的名聲不亞於美國的密西西比河,英倫三島不說是“英國的莎士.比業”、而是說“莎士比亞的英國”,列寧把托爾斯泰譽為俄羅斯的鏡子,德意誌以貝多芬的樂曲飛滿宇宙空間,法蘭西以羅丹的雕塑而向世界炫耀。
我們的祖國,幾千年的文明維係著、鞏固著、發揚著我們民族的光榮傳統和人民的忠誠團結。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是世界的瑰寶、曆史的精英。敦煌的壁畫、龍門的石窟、塞上的古長城、擂鼓墩隨侯的編鍾……我們偉大祖國展示著人類最瑰麗的文化的春天。
正是‘舊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春三月,我遠遊祖國東南的富春江。江兩岸杜鵑花盛開,紅滿山腰;江水清藍見底,陽光透射,沙石顆粒分明。江流極富春天的明媚,“富春江”的命名多麼確切,是出自哪一位詩人的慧心?
來到明麗的富春江,誰都會心花怒放,遊興勃發。少年時期我讀過課文上的富春江,但百聞不如一見。雖然現在我已經兩鬢斑白,但卻懷著一顆童心,如癡似夢漫遊在富春江畔,而最使我難忘的是那詩情悠悠的“白雲樓”、神奇的“雙龍洞”和壯麗的“冰壺洞”以及發人幽思的“釣魚台”。
白 雲 樓
富春江碧波蕩漾,下遊卻是渾濁的錢塘江,以桐廬為界,清濁自分。富春江上遊左右彙納蘭溪的綠水和新安江的清流,而蘭溪的上遊是贅江,均屬錢塘江水係。
婆江流經金華。距離江邊不遠,有一座“白雲樓”。建於高台之上,四角飛稽,眼底贅江滔滔,頭頂白雲悠悠。這樓是南北朝沈約所建,詩人悠然自得,心性曠達,命其名為“白雲樓”。
宋朝避金南侵,把京都從開封遷到杭州,千代第一女詞人李清照跟隨南來,流落金華。她失去了丈夫趙明誠,獨居寡處白雲樓。國家破敗,親人死亡,千愁萬恨,集於一身。當年,她那愁腸百轉的心情,她那孤寡淒涼的境遇,完全可以想見。
白雲樓窗臨贅江,沙洲中分二水流過樓前,江水從東西兩側流出,波浪滔滔,那就是“雙溪”。“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舫猛舟,載不動許多愁。”這就是李清照當年孤苦寡歡時寫下的千古絕唱。
現在,我登上高高的白雲樓,臨窗眺望婆江,雙溪流水依舊,那二水中分的沙洲,卻林木吐翠,田禾青青:而在那水流之上,橫斜著兒艘狹長的捕魚船,那船兩頭尖,身長艙窄,淩波踢浪,要善於駕駛,否則容易翻覆,聽說那就是昨錳舟。時至千百年後的今天,人民仍然不忘李清照流寓金華對雙溪的吟唱,一直保留著昨錳舟的造型,以此來表達對宋代女詞人虔誠的紀念。
但我們回頭仰望白雲樓,卻是柱斜梁歪、牆裂屋破、磚殘瓦碎。春日的陽光投落四角飛簷殘缺的陰影,習習的春風吹動朝向贅江的破格子花窗的爛紙。白雲樓年久失修,成了一座任人憑吊的殘破樓台。這裏住著沒有適當住處的人家,隻有一個年輕姑娘在低頭縫補衣服。哪裏是大家閨秀李清照當年風髻高翹的梳妝台?哪裏是“易安居土”她春寒翠袖憑欄眺望雙溪的欄杆?哪裏是千古第一女詞人寫下“隻恐雙溪舫錳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書案?我們端詳低頭縫補衣服的沉靜的姑娘,疑是李清照化身於人間,訴說她當年的清貧與淪落?對著這破落的白雲樓,好似一種幻影,好似一場迷夢……
白雲樓地處大川富春扛、名城金華,為什麼任其風吹雨打、殘敗破落?白雲樓是南朝大詩人沈約所建,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所居,為什麼把祖國的文化精華視如草芥?遙想我們祖國幾千年的光輝文化,培養了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人民,產生了我們曆代的精神財富,使我們中華民族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
但願白雲樓千秋萬代屹立姿江邊,但願白雲樓飛簷水遠局翹,但願臼雲樓金枉玉標與日月回拜,但慫曰石樓的花窗年年春風頻吹。
但願白雲樓共白雲千載悠悠,但願詩人沈約、詞人李清照的勝跡長留人間。
“冰壺”·與“雙龍”
金華,金英精華,是人文薈萃、物華天寶之區。離金華約二十裏,群巒起伏,山川明秀。在山中,有一個“冰壺洞”,洞在半山腰,深不可測。洞裏驚濤奔湧,水聲謗沱。我們沿著洞壁往下走,手扶欄杆,探步石級,膽戰心驚。隻覺得飛沫如雨,隻聽見濤聲如雷。這時,正好一縷陽光照落洞中,水霧飛沫被映成燦爛的彩虹,多麼瑰麗!抬頭一望,巨岩裂縫之間,一條飛瀑奔湧而出,一瀉到底,水珠飛濺,濤聲震耳,驚心動魄。飛瀑奔瀉,衝起雨霧,激起水風,使人身冷骨寒,怪不得起名叫“冰壺洞”。
這飛瀑,從造山以來,多少萬年,經年經月,經日經時,經分經秒,長流不斷。但最使人驚歎的是,這麼一大股飛瀑,從巨岩裂縫中衝出,落人百丈的洞底,卻涓滴無存,不知道山泉流到哪裏去了?
郭沫若同誌生前曾遠遊浙西,來過“冰壺洞”,並為此寫了一首七律,刻碑立於洞中亭中。其詩雲:
銀河倒瀉入冰壺,
道是龍宮信是誣;
滿壁珠鞏飛作雨,
一天星鬥化為無。
瞬看新月輪輪飽,
長有驚雷陣陣呼;
壓倒雙龍何足異,
嵌崎此景城中孤。
而郭沫若同誌一詩中提到的“雙龍”,指的即是“雙龍洞”。
“雙龍洞”在“冰壺洞”的山腳下。“冰壺洞”窄而深,直上直下,而“雙龍洞”平坦開闊,可容數百人。最奇特的是,洞口兩邊有兩個龍頭,左右高翹,即欲出洞衝天奮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但雙龍並不是人工開鑿,而是天然生成。我們不能不驚歎造物的巧妙、大自然的神奇。
暮春氣候,“‘雙龍洞”中清風習習,異常涼爽。遊人人山,疲乏勞累,可以借這洞中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