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見的“雙龍洞”隻是前洞,還有一個暗藏的後洞。後洞才真正是“雙龍洞”的精華所在。
“雙龍洞”前洞的後邊,有一座巨岩,岩底潭水不涸不溢,據說這就是“冰壺洞”。那飛瀑落底不見,形成潛流滲透到這裏來的。有一隻小木船牽引出人岩縫石潭之間,供遊人進入後洞參觀。小木船扁平,最多每次隻供二人緊靠仰臥在窄小的艙底,剛剛可以浮出潭水,出人於巨岩縫隙中。人們被小船牽引著出人巨岩潭水間的時候,冰冷的潭水在身邊漫浸,森冷的巨岩擦身而過,黝暗陰沉,寒氣逼人,心裏不免交織著又驚奇又恐慌的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晴。
不登險峰不識天地的遼闊,不入危穴不知山中“別有洞天”。我們從深潭被牽引‘著扁舟通過巨岩縫隙,進人了雙龍後刀司。這後洞比前洞低矮,但卻更加寬闊。洞內到處都是鍾乳石,濕潤清新,有的像玉柱從頂垂直到地,有的像雨雲倒懸空中.有的像白浪滔滔、波湧連天,真是氣象萬千,蔚為奇觀。而更加生動的是,鍾乳石有的像雲龍,有的像飛虎,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雄獅,真是千姿百態,不可名狀。
這雙龍後洞,使人留連忘返。眯眼細看洞中天地變幻無窮,景色常新;閉目玄想,無異置身於仙鄉靈境。大自然造物的精巧,並非人工所能模擬。
離開“雙龍洞”,有一條澗水沿著山麓嘩嘩地流。潤流彎曲,水色澄碧,浪花跳躍,涼氣襲人。這流水是半山“冰壺洞”的飛瀑滲入山腳的“雙龍洞”,彙成深潭,然後由“雙龍洞”石潭中流出來,形成了這一條長流不涸的山澗。
這條澗水水質好,清例柔和,特別為佛手和茉莉所喜愛。隻見山區生產隊,遍種佛手,到處擺滿茉莉花盆。用這條澗水澆灌的佛手和茉莉花生長得格外大,格外香。因此,金華佛手和茉莉花譽滿國際香料市場,是我國出口的名牌珍品。現在,正當春暖,茉莉花葉光鮮翠嫩,滿枝花骨朵,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再過些時,這裏一定是滿山茉莉花香,香風陣陣,沁人肺腑忘卻爬山的疲勞,一定會使遊人添加探勝“冰壺”和“雙龍”的情趣。
釣魚台
釣魚台在富春江七裏攏上遊不遠,兩座峭崖聳立江邊。山色清翠,更增添江流的澄碧。釣魚台倒影江水,剔透空靈,雄偉多姿。
這一帶山嶺就叫富春山。釣魚台分東西兩台,是由兩條山脊直插江邊,臨流突起兩座屹立的峭崖,巨岩高聳,石壁陡立。據說東台是東漢嚴子陵不為光武帝劉秀所屈,隱居垂釣之處;而西台是宋朝的謝翱哭文天祥的地方。嚴子陵的棱棱操節和謝翱的愛國心,正是代表中國人民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和民族的堅貞氣節。人們到了富春江,念念不忘釣魚台,正是說明這兩位古賢先哲千古為人們所景仰。
嚴子陵又名嚴光。宋朝名相範仲淹為了紀念先賢,還為嚴光建祠於釣魚台下。當然,現在祠堂已毀,連台下江邊的幾塊石碑也被前些年什麼“破四舊”砸成斷石殘片。好在距離釣魚台上遊的嚴州石城還完好如初。嚴州,是後代為紀念嚴光而建置的,是江南名城之一。石砌城牆,城成梅花形,所以現在也稱梅城。梅城位於蘭溪和新安江左右彙人富春江的三江口區城不大,但形勢險要。隻見蘭溪岸上和新安江岸上兩座寶塔朝向梅城,像左右舉起的兩支巨筆,蘸蘭溪水和新安江水,寫不盡古嚴州到今梅城的光輝曆史和美好現實。而膾炙人口的嚴東關五加皮名酒,就是取蘭溪和新安江彙合處的清甜江水釀成的。我們常見的是紅五加皮酒,而嚴州東關出產的卻有白五加皮。五加皮酒,健胃強身,俗話說,飲水思源,我們飲嚴州的五加皮名酒,卻不能不懷念鐵骨錚錚的嚴子陵。
富春江出產名.貴的繃魚。每逢春暖季節,鮮魚從錢塘江溯流遊來富春江,到釣魚台下的江中產卵。遙想當年,嚴子陵在釣魚台上垂釣,繃魚肥鮮。時至今天,富春江還有一種名貴的桃花魚,盛產於桃花盛開的季節。桃花魚額頭上長著一個紅鮮鮮的肉髻,酷似一朵嬌豔的’桃花。不知道當年嚴子陵是不是也釣桃花魚?
釣魚台高聳千尺,我們沿著年久失修的石級攀登。石級歪歪斜斜,山徑曲折,兩邊灌木叢交叉頭頂,野花橫斜路麵。雖然滿眼野花,可是爬山筋疲力乏,無心欣賞;雖然山風涼爽,但是汗流俠背,氣喘籲籲。釣魚台高百丈,攀登吃力。不知道是曆時久遠,山水有了變遷,還是嚴子陵當年用的是長線釣魚,釣魚台竟是這麼高!
好不容易登上釣魚台,東西兩台之間,留存一座石亭,也因風雨剝落,人力摧殘,顯得破敗孤零。
我們臨風站在釣魚台邊緣上,放眼富春江,夾岸青山如煙,江流如帶,江天一碧如洗。我們站立謝翱哭文天祥的西台,遙想民族英雄文天祥至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不勝感慨。然後我們步向東台,憑吊嚴子陵的垂釣處,緬懷先賢,他哪裏是遠避塵世?哪裏是在釣魚?他是在啟示後人:不要被權勢所屈,不重為淫威所汙。
不要把曆史的勝跡視為可有可無,這是我們祖國曆史的驕傲、人類文化的精華。中國人民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我們要善於借鑒,勇於繼承。
(原載《長江》文藝叢刊1979年第2輯)
太湖之春
在滬寧線上,沿途波光粼粼的池塘邊、翠綠的秧田旁,不斷出現黃毛小鴨千百成群。它們瞞珊擁擠,搖擺鑽動,像給江南的大地織上了活鮮鮮的花蕊。而遠遠矗立在萬裏晴空之下的金山寶塔,像一支巨筆,在抒寫著奔騰不息的長江和江南春天明麗的藍天綠野。
這綠漫天野的江南,出現一顆人人珍愛的明珠,這顆明珠就是舉世聞明的太湖。
太湖吸取太陽、月亮、星星的精英,碧濤萬頃,波光千裏。太湖浪拍江蘇、浙江兩省,太湖水像奶汁養育著富饒美麗的江南。
沿著太湖之濱的千裏沃野,城鎮風光綺麗,水流柳蔭下,船穿石拱橋。春天,處處桃林花開如雲霞;夏天,處處荷花澱香遍水涯;秋天,丹桂、金桂、白桂處處飄香。就是這豐姿異彩的城鎮和水鄉,嵌鑲著明珠似的太湖。嵌鑲這明珠一角的是:梅園、鼇園和尾頭諸。
這三座名園,天造地設,都坐落在無錫。無錫是大自然的寵兒,得夭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