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小明星
那是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一天,他下學回家,興奮得滿臉通紅。他告訴我,電視台到他們學校去選小演員了。
“他們把我從隊伍裏拉出來,讓我明天
去試鏡。”
望著兒子得意的小臉,我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沒有人比我更了解我的兒子了,他實在不是一塊當演員的材料,別看他平時挺活潑的,但一上舞台就僵直得像個小木偶。挺漂亮的一個孩子,鏡頭前一站,臉部肌肉就緊張,照出像片來,沒一張好看的。在幼兒園
時,老師就幾乎沒讓他登過台,每逢節曰或外賓來參觀,他頂多排在行列裏,揮揮小手,喊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當然,說他完全沒登過台,也不切合實際。他幼兒園畢業前夕,他的老師請我幫他們寫了一個快板劇,可能因為這個緣故,照顧了他一-個角色。
兒子好高興呀,早早就拿來了兩張票、再三叮囑我和他爸屆時一定要去看他的演出。偏偏那天我有事無法脫身,等趕到禮堂時,他的節目已經演過了。我在後排找到了老公,他告訴我,他也遲到了,也沒趕上看。
他還告訴我,兒子演出完畢後,到台下找過我們一圈,聽老師講,因為沒找著我們,他當時就哭了。
“那怎麼辦?”
還是老公鬼主意多:“我們就說我們早就來了,因為坐得太靠後,所以他沒找見。我已經問過老師了,他演得還可以,隻是有點兒緊張,台詞說得快了點兒。”
兒子果然被騙過了。
回家的路上,他臉上還帶著妝,得意地說了道,唱了一道。因為怕把口紅吃掉,麗話、唱歌時,他還特意把嘴撅得高高的。
我和他鬧著玩,把臉伸過去:“兒子,把你的胭脂給媽媽蹭點兒。”
這個小氣鬼,居然一臉的不情願。
看他這樣的興奮,我怎忍心潑冷水?
試鏡自然沒問題,兒子長得很有特點,他很順利地被接納為天津電視台小演員班的成員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家似乎被裹進了一股強勁的旋風之中兒子懷著極大熱情,頻繁地參加電視台組織的各種訓練與活動。時間不長,他就滿嘴的電視專業術語,很有點兒“電視人”的味道了。
很快,他參加了一些公益廣告的拍攝,比如告戒人們要注意愛護社會環境不要在牆上亂寫亂畫啦:提醒人們要遵守秩序,上公共汽車時要排隊別亂擠啦等等。
兒子演的多半是受教育的反角。
這種片子,隻要形體動作到位就行,因為往往攝相機一對準演員的麵孔,屏幕上就會打出一行帶有驚歎號的句子,廣告到此也戛然而止。兒子在鏡頭麵前,習慣的緊張而又尷尬的表情,倒也符合他充當的角色。
兒子演出生涯最輝煌的一筆,是參加了電視短劇《咬耳朵的故事》的拍攝。他演的是
一個愛傳小話,沒有具體姓名的三號角色,他的名字也赫然地打上了屏幕。
我想他當時的感受一定類似於我們這些搞寫作的人,自己的作品首次變成鉛字,而且題上大名時。
那次,我陪他坐在電視機前看片子。我緊緊地握著他的小手,他倒是出奇的安靜。
也許是我的敏感,我感到他的小手一直在不停地顫抖。
兒子為此還得了十元錢的演出報酬。這是他有生以來掙到的第一筆錢,當然由他自己安排。
他為此很是動了一番心思:兩元錢給爺爺;爸爸、媽媽給兩元;他給自己也留了兩元,剩下的四元錢,他買了一些書,送到了他們班的圖書角。
這是他“從影”以來,最令我滿意的一件
事。
在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中,兒子儼然是個“名角兒”了。人們在向生人介紹他時,總忘不了要加一句:“這孩子,是電視台的小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