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懂得孝順老人,令我非常欣慰。
那年,兒子學校組織去北京春遊。這對課業繁重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次“放風”。
他們坐的是大轎車,可惜兒子暈車,聽說一上車就開始吐,一路上焉頭鴦腦地也沒玩好,給他準備的吃食幾乎又原封不動地背了回來。
走進家門時,他麵色蒼白,都拉不開步了,手裏卻緊緊捏著一個小包。
那是一包牛肉幹,是他在景點時,偶爾聽同學說,此物下酒最好,他便忍著難受,專門給爺爺買了一包。
那包牛肉幹當時隻值兩角錢,因為捏的時間過長,幾成碎末。但老公公感動得不得了,有滋有味地整整享用了兩天。
事情都過了許多年,老公公還記著這件事。
老人就是這樣,總把自己對兒孫的給予和付出,看作是應該的,而兒孫對他們些微的回報,他們便會表現出那樣的快樂與滿足。
現在,兒子最惦念的是外婆、爺爺、奶奶三位老人。
他和外婆通話很困難,他已聽不懂杭州話了,與電話線那一頭的外婆根本無法交
流。每次拿起話筒,他隻是不停地重複,要外婆一定當心,千萬不要生病。
老公公遲暮多病,因為退休早,退休金不高,加上工廠不景氣,有時還不能如期領到。我們每月給老人送生活費,兒子非常讚成。家裏有點好吃的東西,不論功課多忙,他也要抽時間給爺爺、奶奶送一趟。
兒子讓爺爺一定要堅持住,說等他研究生畢業後,由他來給爺爺過八十大壽。
兒子懂事,其實最受益的還是我與老公。兒子還在上小學時,我們一起出門,他就知道要搶著為我背包。他長大一些後,我們進家門時,他會為我們捧上一杯熱茶;我們生病時,他會陪我們去打針;遇到我們煩躁時,他會給我們說笑話,拉著我們去逛街、買東西……
要知道,他和許多男孩一樣,頂不耐煩逛商店了。
從小到大,我總是在給別人過生日,自己卻從來沒有過過。那天,我下班回來,意外地發現兒子已經在家。我吃驚地問他出什麼事了,不是周六,也不是周日,怎麼突然回家來了。
他笑嘻嘻地拿出一隻小蛋糕:“生日快
樂,媽媽。”
我這才記起,那天是我的生日。
說真的,我一點兒也沒想到,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過生日,竟會是兒子為我過的。
兒子送我的蛋糕很小,我老公那時遠在深圳,我和兒子兩人幾乎毫不費勁就把它消滅得幹幹淨淨。
但這是我吃過的蛋糕中最好吃的一個。
吃蛋糕時,不知為什麼,我突然想起了那包牛肉幹,還有老公公那美滋滋的神情……
五年級的郷個夏天
我一直認為,我兒子學習上的轉機始於他讀完小學五年級,即將升人六年級的那個
夏天。
那年,我所在的天津市作家協會在北戴河租了幾間房間,每個幹部可以輪流帶家屬去那兒住上一周。
連我在內,那一期的四戶人家,每家都帶著一個小孩,:
四個小孩子中,年齡最大的是個男孩兒,十九歲,已就讀於清華大學。其次是個女孩兒,十五歲。她在天津乃至全國都很有名氣,不足十歲便開始出詩集,十四歲進人北
京大學外文係。我那個模樣兒機靈的兒子排老三。最小的一位來自昆明,才五歲。他隨父母來天津看望在作家協會當專業作家的姨媽,於是也加入了我們這個團體。
來自昆明的小孩兒當時還沒上學,但絕頂聰明,見識不凡,常有驚人之句。我們都管他叫“小老周”。
在大人們的眼裏,這四個孩子都是那麼的出色,在引見給外人時,也常常會贏得一片讚揚。但我發現,兒子突然變得羞澀起來,特別是將他與那兩個大孩子相提並論時,他的神情多少有點兒不自然。
十九歲的那個男孩兒不大愛講話,我一路上幾乎沒有聽到過他的聲音。但兒子與他相處得不錯,兩個人常常離開眾人,遠遠地坐在沙灘上,不知在說些什麼。
男孩兒的父親平和、幽默,有著很高的文化修養。傍晚時,他和愛人有時會輕輕唱起蘇聯歌曲,那略帶悲愴的旋律飄灑進薄薄的暮色裏,總會引起我久遠的回憶。因為他們唱的歌,有些是我兒時住在杭州機關宿舍大院時,聽一些當時正年輕的叔叔、阿姨們唱過的。
那男孩兒則靜靜地坐在一邊,臉上沒有
太多的表情。
在同一招待所裏,還住著一對畫家夫婦,有時,我們也會結伴去看他們作畫。隻比我兒子大幾歲的女孩兒,總能很快地讀出畫家龍飛鳳舞的題詞,並準確地加以解釋。
兒子和那女孩兒其實是老熟人,有一段時間,他們還經常在一起玩。那時,我總在兒子麵前誇獎那個女孩兒,有一次把兒子誇急了,他一把抱住我,大叫道:“媽媽,你不要喜歡她,要喜歡我!”
那時,他還沒有讀小學。
算來,他們也有三四年沒見麵了。
這次相遇,他們顯得有點兒生疏。每當女孩兒講話時,兒子會轉過身,好像在專心地研究另一張畫上的題詞。
女孩兒很浪漫,那天下雨,且天色已晚,他們一家三口還打著傘往外走原來,清新、涼爽的夏雨引發了女孩的詩興,於是,父母便陪著女兒到雨中去尋找詩句。
女孩兒的父母常讓我們心存慚愧,我們對兒子,遠沒有他們對女兒這般盡心。
“小老周”長大後一定是個熱情奔放的赤誠漢子,聽說我兒子演過電視,立刻對我兒子佩服得五體投地,並堅持說,他在電影
裏見過我兒子。他管我兒子叫“虎子哥”。以後幾天裏,他亦步亦趨地跟著“虎子哥”,分手時,還戀戀不舍地再三叮囑我兒子一定要給他寫信。
兒子後來真的給“小老周”寫了一封信。洋洋灑灑地寫了好幾頁,但他不讓我看,至今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寫些什麼。但聽“小老周”的姨媽說,這封信在“小老周”他們的大院裏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小老周”上學後,這封信還由他老師在班上念過。據說上麵有許多鼓勵“小老周”要好好成長的話。
“小老周”也給“虎子哥”回過一封信,沒有文字,是一張畫,畫了三棵小樹,用蠟筆塗得綠綠的。
七天裏,一向活躍的兒子有點發蔫,“小老周”的崇拜也沒能使他快樂起來,他甚至很生氣別人老提他演過電視那一段事兒。
四家人有分有合,過得十分自在。
我們爬山、遊湖、洗海澡;觀雨景,看日
出……
我們中間,女孩兒的父親最年長,理所當然地被人冠以為“老”。我兒子小名“老虎”,.再加上“小老周”,湊成“三老”。集體活動時,“三老”備受照顧。每逢上車,人們都笑
鬧著把他們往前麵讓,大家都開心得不得了。所以,當回家後,兒子對我說“媽媽,我很慚愧”時,他一臉的不快,多少還是讓我感到有點兒意外。
當然,我很快就讀懂了他的意思,並著實為此感到高興。
別看兒子一向成績平平,有時自己也免不了會覺著難看,但他總把這一切都歸結為自己不夠細心,太馬虎,對一些功課好的同學並不完全服氣。
“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他總這麼說,“隻要我……”
他的意思是,隻要他稍稍細心一點,局麵就會有個大改觀。
孩子不可能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他其實是在重新審視自己。這七天裏,從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哥哥、姐姐,還有比自己小得多的弟弟身上,他看到了那麼多令他驚歎的東西,他開始不滿意自己了。
而且,這個感受是由他自己獲得的,這個結論也是由他自己得出來的。於是,他便“慚愧”起來。
生活中,人們常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另一句話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真
是太有道理了。
兒子的變化,也使我由衷地佩服起幾千年前的孟母來。我估計她決不會像我那樣,擁有一張大學文憑,但她懂得要“擇鄰”,她不辭辛苦地把家搬來搬去,就是想給孩子提供一個好一點的成長環境。她比當今許多母親都要高明。
人的體驗是不可替代,無法轉讓的,隻有自己強烈地意識到了,才可能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兒子變得安靜多了,他很快做完了所有的假期作業,而不是像往年那樣,臨近開學時才開始突擊。
他還看了許多書,而且看得很仔細,故事的來龍去脈,人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他都能搞得清清楚楚,講得明明白白。他的記憶力、理解力實在是很棒的。
球還照樣玩,但有節製多了。
他心中似乎有—目標,並為之在暗暗地使勁兒。
我感到,我的兒子可能真的要變了。
升旗手
兒子升人六年級後,一個姓趙的女老師,教數學的,出任了他們班的班主任。
趙老師熱情、爽氣,接手新班不久,就把班裏的學生摸了個底兒透。兒子因為是個中等生,按慣例很容易被忽視,但趙老師接任不到一周,便發現他不僅解題速度很快,而且總能想出幾種解法去解冋一題,於是,連著在班上表揚了他幾次。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特別是像我兒子這樣一向不大被重視,很少受表揚的孩子。
來自老師的肯定,頓時使兒子對數學爆發出了從未有過的熱情。他自此每日解題不
懈,而且百解不厭,常常解完後還不肯歇手,顛來倒去,一心要找個更便捷的方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