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奧林匹克
奧林匹克來自希臘語,是一座叫“奧林匹斯山”的名字。它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是因為當地人認為這座山非常高,而且它的上麵就是天堂。
有天堂的地方,一定令人向往。
但這並不是人們叫響它的真正原因。它現在能夠名揚天下、家喻戶曉,是因為它還擁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奧運會。
奧運會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簡稱。
它是人類曆史上迄今為止最為隆重的體育盛會。有無數個國家為奪得其主辦權而殫精竭力;有無數個運動員為能夠在其賽場上流一滴汗水而歡呼雀躍;有無數個觀眾為能得到其一張入場卷而寢食難安。
奧運會,已成為一座崇高而又神聖的殿堂;奧林匹克,已成為一個莊嚴而又偉大的名字。
是什麼東西使它有如此大的魔力,令全世界的人們趨之若鶩呢?
首先,它有厚重的曆史。
曆史是一麵鏡子,許多人對它有著天生的追隨和探究精神。原因就是在它那裏人們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
奧運會,是世界體育運動史上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其悠久的曆史和所承受的磨難,足以讓所有人為之傾倒。
挫折勵誌,苦難興邦。
關於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800年以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個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個是與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
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而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即不到一會兒功夫便掃幹淨了國王堆滿糞便的牛棚。但國王卻毀約,不想兌現事先講好的贈送300頭牛的諾言,赫拉克勒斯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這場勝利,他在奧林匹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運動會。
這個傳說,不管靠不靠譜,它本身就有意義。一個百姓,如果不講誠信,就會失去朋友;一個國王,如果不講誠信,則會失去寶座和江山。
這段傳說中的曆史,從一開始就給這個運動會披上了英雄主義的袈裟。
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擂響了戰鼓。雖然當時僅有三個國家參加了賽事,即伯羅奔尼撒、伊斯利、斯巴達;也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但它卻以人類第一個融宗教與體育競技為一體的大型運動會而載入史冊。
在這次奧運會上,伊斯利人克洛斯奪得了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人。比賽場上,第一次出現了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
花環,被戴在了優勝者的頭上。
這個英雄的盛會,剛一露頭就大展風采。從此,奧運會成為了古希臘人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根開花,代代相傳。
然而,曆史總是在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轉彎。正當奧運會已深深地根植於古希臘人的生活,化為色彩斑斕的風情畫卷的時候,羅馬人的鐵騎踏碎了這裏的安詳和夢想。
羅馬帝國的入侵,改變了古希臘人的生活。由於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信奉基督教,所以他便禁止了一切關於異教行為的活動。
公元393年,奧運會被廢除。到這時止,它先後共舉行了293屆,曆經1170年。
一千多年的曆史有多長?個人的生命實在是難以度量。但奧運會的花環可以作證:多少人的拚搏與淚水、多少人的成功與失敗,都永遠地留在了那裏,都在用無聲的語言在訴說……
薪火相傳,誰來擔當?
曆史在耐心地等待,等待著奇跡的出現。
終於,一個叫顧拜旦的人在一千多年後勇敢地站了起來。
他是一位法國男爵。1889年,他第一次提出恢複奧林匹克運動的建議。為此,他多方奔走,四處呼籲,甚至為此散盡了家庭財產。
顧拜旦說:古希臘人組織體育競賽活動,不僅僅是為了鍛煉體格和顯示一種壯觀場麵,更是為了教育人。因為體育競賽活動,能夠磨煉人的意誌,培養人的個性。
顧拜旦強調複興奧運會,不是簡單的複古,而是要注入新的生機。這個新的生機就是運動會的國際性,運動形式的多樣性,運動員的業餘性,以及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
顧拜旦的苦心,很快就得到了廣泛的理解與響應。
1894年,顧拜旦召集了第一次國際體育大會,他的建議得到了一致讚許。
國際奧委會,就此成立。
1896年,近代奧運會的聖火,終於在希臘熊熊燃燒起來。
從此,奧林匹克賽場上的發令槍聲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裏此伏彼起、連綿不斷。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越來越豐富的項目融合,越來越多的人們把它視為國之大事,民之幸事,家之喜事。
這就是曆史。
真正的曆史,是不會也不可能截斷的。
人們在這段延續了2000多年的曆史身上,看到了什麼?是自信還是堅強?是現在還是未來?答案,就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
其次,它有穿透一切的文化。
文化如水。許多人對其頂禮膜拜、追根溯源,目的就是要在這裏找到自己成長的力量。
在古希臘時期,那時的國家是鬆散的,由眾多的城市聯邦組成。這些城邦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對此怨聲載道,哀聲遍野。這時有個名字叫伊菲圖斯的統治者開始心生倦意,他想結束這種無休無止的紛爭。
他所在的領地是伯羅奔尼撒城。
曆史在呼喚和平。
伊菲圖斯終於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以對奧林匹克眾神尊重的名義,組織一次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
競技期間,一律停止戰爭。
這個倡議,立刻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在那個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盛行的年代裏,能提出這樣的倡議並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實屬不易。
看來和平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並作為一種文化從奧運會發芽的那天開始,就深深地紮在它的根基。
但這場要實現休戰的奧運會由誰主辦、在哪兒主辦呢?當時是四個城邦在打仗,四個首領你爭我奪,各不相讓,誰都想當老大。當然,這也在情理之中。
經過多次的討價還價,最後,作出了這樣的決定:每個城邦每年各舉辦一次。
這樣,在古希臘就出現了四個運動會接踵舉行的壯觀場麵,即奧林匹克運動會、匹西亞運動會、尼米亞運動會與伊斯米亞運動會。其中,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伯羅奔尼撒城邦、位於雅典城西南360公裏外的奧林匹亞村舉行,這裏正是宙斯等眾神的歇息地,所以自然就居為各個運動會之首。
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請神來裁決,這倒也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伊菲圖斯,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古代奧運會的創始人。奧運會,理所當然地給人們帶來了期望已久的和平。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它能讓戰場上刀槍相見的“仇人”,頃刻間化幹戈為玉帛;能讓不同等級、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遠離偏見,親如一家。
這正如顧拜旦所指出的那樣: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吸收古代傳統構築未來的力量之一。這種力量體現在:雖“不足以確保社會和平”,但仍可促進和平;雖“不能更加均衡地為人類分配生產和消費物質必需品”,但仍可促進公平;雖“不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接受智力培訓的機會”,但仍可促進教育。
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就是完整的、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
這個精神,就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之魂。人們千裏萬裏地去瞻仰那個五環旗,目的就是要感受這種精神,要從這種文化中吸取到自身的力量。
隻要對和平的向往不減,奧運的旗幟就會永遠高高飄揚。
第三,它承載著夢想。
體育是一種藝術,競技是其藝術表現的最高形式。而藝術又是人精神追求的載體,每個人都會在這種追求中獲得自己的價值觀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人類曆史長河裏,為價值觀及精神追求而獻身的人和事比比皆是,他們用汗水、甚至是生命在不斷地構建著通往精神高地的階梯。
這個高地,承載著人們無數個夢想。其中,智慧和意誌是托起這些夢想不可或缺的翅膀。
奧運會就是這兩個翅膀的搖籃。
通過這樣的盛會,把全世界的人們團結起來;在這樣的盛會中,每個人都要承受最嚴酷的考驗。這是智慧中的智慧,這是意誌中的意誌。
2008年,中國北京成功地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共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以及6萬名記者、外國友人參加了這場盛事。本次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大大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和地位,它讓世界全方位了解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
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第29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為北京時,整個神州大地沸騰了,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歡呼雀躍……
奧運會,架起了中國和世界人民相互溝通的橋梁。
從奧運會申辦成功的那一天起,許多國人就以奧運為己任,把奧運盛事當成自己的家事,爭做奧運東道主,爭為奧運添光彩,爭著自己多奉獻。人人為奧運,事事想奧運,“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新主題。
毫無疑問,奧運會拉近了國內國外人們彼此間的距離。
在本次奧運會上,中國無論在金牌的數量,還是在獎牌的總量上,都穩穩地坐在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上。體育大國、人才強國的風采,在這裏展示得淋漓盡致。
奧運會,成為了中國的名片。
智慧,使人們離夢想愈來愈近。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一次又一次地跌倒、爬起,一次又一次地衝擊、攀登。每一個運動員都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都在揮汗如雨的賽場上爭分奪秒、奮力搏殺。
“更快、更高、更強”,這是所有奧運賽場上最響徹雲天的一句口號。
這句話本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首次提出的。
但這句話一走進奧運賽場,就變得與眾不同起來。
在它的旋律裏,我們看到有的運動員即使身受重傷,仍然能夠完成全部的比賽動作;有的運動員在接連出現失誤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頂住巨大壓力奇跡般地發生逆轉;還有的運動員雖然已是勝券在握,但卻視名利為糞土,毅然地向自己發出更高、更嚴峻的挑戰。
這樣的旋律在奧運場的天空中響徹了多久?沒有人記得清楚。但那一塊塊耀眼的獎牌會記得,那一次次奏響的國歌會記得,那一個又一個被刷新的記錄會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