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的曆史可以上朔到遠古,她沿著老古漢民族進化的曆史進程,一步不落地從過去一直走到了現代。從漢代以來,金州的也有各種稱呼,直到今日能稱她為金州,也是能夠讓金州人引為自豪的。金州麵積不大,但她卻是中國版圖上唯一的一個能橫跨黃渤兩海的一個區。金州物華天寶,鍾靈毓秀,自古以來,金州的農耕文化就一直領先於其他地區。有位詩人曾經這樣寫道:金州的山是花果山,金州的灘是米糧川。三十裏堡的蘋果,稻香村的大米,兩海四灣的魚鱉蝦蟹,隻有金州的大櫻桃才能端得上人民大會堂的餐桌。一方豐厚的水土方能孕育出豐登的五穀和鮮美的果瓜菜蔬。金州人傑地靈,也隻有這樣一方沃土,才能孕育出傑出的人才。從古以今,金州不知湧現出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從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到運動健將……僅明清兩朝湧現出來的進士舉人,就不枚勝數。所以,在許多人的心目當中,金州就是一座古老文明而有序的小城。

在曆史進化的過程中,大自然不僅賦予這座古城美麗的自然風光,也給她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留下了美麗的故事和傳說。潮起潮落,半轉星移,隨著時代飛速發展,許多曆史的遺跡已經漸漸地在我們眼前消逝,許多屬於金州的老故事,老傳統,老習俗也在漸漸的淡化遠去。比方說金州城,想當年,我們居住的這座城池就是東北最大最好的城池之一。因為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好端端的一座城牆給拆毀了。還有久負盛名的南金書院,多少英才都是從南金書院培養出來的,而今,保留下來的,隻有俄羅斯統治時期的一座俄式建築。毀掉曆史文化遺跡不僅僅是愚昧,而是罪過。能夠保留的,而且能夠延續的,這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徐鐸是金州出生的作家,他對金州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寫的這本《古今滄桑話——金州》,就把金州城過去的許多事情寫了出來。他筆下的金州風光名勝,他筆下的風土人情,還有金州的那些傑出人物,讓人垂涎三尺的風味小吃,風物傳說和特產,讀來讓人倍感親切。你們希望金州人讀了這本書,能夠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故土,外來人讀到了這本書,能夠對金州的過去和現在有所了解。我相信,無論你是金州本土的人,還是外來的旅遊者,這本小書會帶著你漫遊一座古城的過去和當代,並且能夠引起你的思考。

僅以此文,代為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