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大的村莊
走向田野…
一 最大的村莊
―方圓五公裏、 戶頭兩千多、人口一萬餘、全村一個姓的村莊, 國內的確不多見,稱之為“最大”或許過譽,但其千年曆史、厚重文化,卻是其他村莊不可企及的。
根據穀村下老屋村原支部書記李泉水、鄉村醫生李國傑提供的不完全統計數據:穀村現在分為三個行政村,約1900戶,人口9000多。穀村村幹部提供的數字則有2100戶,人口11000多。盤穀公安派出所提供的戶籍數據,穀村農業戶口約為1700戶,人口約為7000人。三個數字相比,差異很大,原因在於統計的口徑不一致。派出所提供的數字,不包括當地城鎮戶口的人數;村幹部提供的數字,則包括遷到縣城居住的人數。
上萬人口的村莊,在中國農村還有,但不多。點擊網上搜索引擎,輸入“中國人口最多的村莊”,跳出來的帖子顯示,全國有好多人口大村莊:
網友一:福建省連江縣百勝村人口已經是一萬多人口,據說才算全國第二多人口。(發帖時間為:2009年12月13日。)
網友二:中國人口最多的村是福建南安蓮塘村,有兩萬多人。(跟帖時間為:2011年6月22日。)
網友三: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井彎鎮下灌村,2008年人口都上15000了,《江南第一村》。(跟帖時間為:2012年4月24日。)
網友四:揭陽市錫場鎮華清村兩萬五千人,大家要不要來比一比?(跟帖時間為:2012年6月19日。)
網友五:人口最多的是上栗縣桐木鎮湖塘村,人口已經達13000人。(跟帖時間為:2012年7月20日。)
對這些村莊,從姓氏方麵作了個了解,多數村莊的姓氏均超過了兩個。福建連江縣百勝村目前已知的姓氏有池、高、謝等,湖南寧遠縣井彎鎮下灌村目前已知的姓氏有歐陽、李、孫等,廣東揭陽市錫場鎮華清村目前已知的姓氏有林、張、向、楊等,萍鄉市上栗縣桐木鎮湖塘村目前已知的姓氏有曾、趙、張等。可見,在中國,上萬人口的大村莊,大都有幾個姓氏,而像穀村這樣隻有一個姓氏的自然村,恐怕難找幾個。福建南安縣溪美鎮蓮塘村是一個“4150戶,人口16200人,統一姓氏為陳姓。村分為東、西、南、北片區,11個中隊,45個隊別,是全省最大的村落,中國四大村之一”。從這段文字所明確的單一姓氏來看,其人口超過了穀村,比穀村更大。
把穀村這個人口大村莊,放在江西省境內來比較,則不是數一也該數二了。網上搜索“江西省最大的村莊在哪裏”,答曰“吉水”。若然,則穀村實為全省最大的村莊;若不然,則穀村亦為全省最大的單一姓氏村莊。這個推斷建立在與上栗縣桐木鎮湖塘村相比的基礎上。
即使穀村排不上全省最大的自然村莊,但在吉水這方土地上,人們依然把它看成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自然村莊,因為他們每天直接麵對與接觸的,是穀村,而其他更大的村莊畢竟沒有直接麵對或接觸過,甚至沒有聽說過,隻是網絡才拉近了他們與那些村莊的距離。再者,相比北方平原地區而言,在南方丘陵地帶,能夠出現這麼一個上萬人口的自然村莊,實是一大奇跡,稱之為最大,一點也不為過。
盤穀鎮現任黨委書記葉太先生,先後兩次到盤穀工作,累計時間達13年。談起穀村的“大”時,他說:“我第一次到村裏來時,花了一整天時間也沒有把這個村莊走遍。”問及這個村莊到底有多大時,他說:“方圓五公裏。”
方圓五公裏,就是二十平方公裏,而且是指建有房屋的土地麵積,並不包括種植莊稼的土地麵積。全世界所熟知的江陰市華西村, 目前的麵積號稱30平方公裏,這是它在成為全國知名的經濟大村之後,不斷兼並周邊村莊和行政村的結果,真實意義上的華西自然村僅有0.96平方公裏。穀村的房屋占地麵積竟然是華西自然村的二十倍!可以想象,當全村人口於年節假日集中回村時,穀村人口的擁擠程度真的幾近爆炸狀態。
從人口密度來看,全國的平均值為134人/平方公裏,全省的平均值為220.16人/平方公裏。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上海市,據2011年9月份數據顯示,其平均值達到了3631人/平方公裏,但這是城市人口。而穀村,一個村莊,在二十平方公裏的房屋占地麵積內,容納了近萬人口,人口密度竟然達到了500人/平方公裏。
從農戶與人口、房屋占地範圍兩個方麵,穀村告訴了人們它那“大”的程度。穀村李氏無不以他們村莊的“大”而自豪、驕傲,而眉飛色舞,而神采飛揚。
原本,大,隻是一個字,隻是一個詞,隻是一個舒展四肢的人。而在穀村,大,竟是一種文化,竟是一種浸淫在骨子裏的性格,竟是一種值得炫耀與矜誇的高貴資本!
二、神奇的開基
―楊藥鬆的誠語、地仙的誠語、奇異的山勢、祖先的選擇,神奇的傳說賦予村莊開基以神話的外衣、神秘的暗示,彰顯出一個村莊非同一般的魅力。
在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自身與自然的認識存在著巨大的局限性,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超越自然的力量主宰,比如神仙或者菩薩。因此,選擇地址建房開基,是神聖而又虔誠的事情,必須得到神力的支持與護佑,必須認真、嚴謹、莊重、肅穆、恭敬。在開基祖的觀念裏,他必須考慮:擇址開基,將給子孫後代帶來怎樣的風水與運程,帶來怎樣的興旺與發達,帶來怎樣的榮耀與輝煌,誰會隨便指個地方就開基居住呢?希望在一個地方永久居住,且希望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榮耀輝煌的村莊,誰都不可能隨意開基,一定是滿懷認真、嚴謹、莊重、肅穆、恭敬與虔誠的。
因此,有的村莊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往往要給村莊的開基塗上一層神秘色彩,附會一兩個相關的神話與傳說。尤其是那些很為外人知道的曆史文化名村、古村,無一例外地都有著神話與傳說,並且堂而皇之地記載在族譜或者相關文獻資料裏。如江西興國縣三僚村的羅盤說,該村地形地貌在堪輿祖師爺眼裏,活脫脫一個羅盤,因此該地乃是風水堪輿家永久的風水之地;如江西贛縣白鷺村的夢鷺說,說其開基祖鍾輿開基前,因為趕路而在這個地方借住了一宿,就是這一個夜晚的住宿,讓他做了一個妙不可言的美夢,夢見許多白鷺飛到這個地方來棲息,從而改變了人生命運。
這樣的神話、傳說和故事,無不是為了借助令人神往的神秘與神奇,讓人產生好奇與探究的心理,讓人們生起恭敬、虔誠的情感,從而對其村莊滿懷敬畏與尊奉。在這裏,神示乃是最好的外衣,這種外衣披在村莊身上的結果,便是神奇神秘的身分、高貴尊崇的地位、美輪美免的象征。
作為最大的村莊,穀村有著上千年的開基曆史,是個名符其實的古村。這種大而古的特征,更令其村人對自己的村莊懷有自戀式的尊崇。在《穀村仰承集》和《穀村李氏族譜》中,這種自戀式的尊崇幾乎一覽無遺,首先便體現在其村莊的開基之上。
穀村開基於後唐時期,開基祖名唐,字祖堯,無論書麵還是口頭,穀村人將稱他為祖堯公。李祖堯在穀村開基,就擁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恰如其他許多有著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村莊開基一樣,充滿神奇、神秘的色彩,充滿神示的意味。
《廬陵文化報》2003年8月31日總第47期上刊登的《江西最大的古村―吉水穀村》一文當中是這樣記載的:
相傳唐嘻宗時,黃巢變亂,長安淪陷, 國師楊綺鬆避亂江南,乘舟而行,至吉水桐江,登陸上岸,行至洋稠坳,見雞籠山神龍踴躍,奔馳起舞,便問當地村民此山山名。村民如實相告。鬆曰:“籠破雞飛,逢穀即止。”祖堯隨父居高村,高村地勢狹小,人氣閉塞,無以圖大業,祖堯早有擇址而居之意。聽得國師有“籠破雞飛,逢穀即止”之說,吉人吉言,定有後福,便請堪輿先生,擇吉日沿途擇址。祖堯公籠雞載酒,審視山水,當行至同江河畔一開闊地,忽然雞從籠中飛出。堪輿先生鼓掌相賀:此乃“籠破雞飛,逢穀即止”之地。於是祖堯即將新址選定,取名“穀村”。時為後唐天成二年。穀村自開基至今,已有1076年的曆史。
這段文字,涉及堪輿界的祖師爺楊綺鬆,涉及“籠破雞飛,逢穀即止”的傳說,涉及“神龍踴躍,奔馳起舞”的神奇地形,恰合了神奇、神秘、神示的特征。穀村下老屋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李國傑說:
開基,如果按神話來說,就是楊救貧從南昌上來,在小江、 同江這個地方看一下這擴山,我們萬華山是武功山的餘脈。他看一下,那邊有個雞籠山,這個地方是一個陽盤,如果在這個地方開基就可以發祥。結果,在唐天成年間,就是唐朝末年,李唐從高村下來,家庭已經困難了, 因為上幾代都是當官,上七代是西平忠武王,到他爺爺手上就沒落了。沒落以後,他的太公是個縣長。高村這個地方好小,沒有發展前途。後來聽到這邊有個傳說,有個雞籠山,這裏是塊平盤,雖然是雜姓在這裏住,他親自到這裏來踩過一下,看過一次,就把家眷遷到這裏來。遷到這裏來,走錯了,從嶺口那邊走到同江,到同江,就回過身來,後發現雞籠山,立到豬婆惱看一下,雞籠山的龍脈是回龍, 回到這個地方來。就花錢買一塊地,買在舊茶地,後麵那個小山坡上,那個地方就是小西湖後麵,做了棟房子,慢慢發展。
李國傑的話開宗明義,穀村的開基,就是一個神話傳說,就是得到了神示。由於是神的旨意或暗示,因此村莊上空自然籠罩著一層神話的光環,一層神的光環。
《穀村仰承集·徙居考·穀村始遷祖》當中記載:
嘻宗廣明庚子,黃巢陷長安。國師楊綺鬆避亂過江南,舟至桐江,登陸行到洋稠坳,見雞籠山神龍踴躍奔馳, 問其山名,人以實對。鬆曰:“籠破雞飛,逢穀即止。”祖龍自袁州分宜鬥雞嶺而起,地仙亦有雞逢穀之截。至是,吳楊溥乾貞元年丁亥三月,祖堯祖挾堪輿,籠雞載酒,審視山水,忽雞自籠出,堪輿者鼓掌相賀曰:“此正‘籠破雞飛,逢穀即止’,公萬年基業之慶。”因不惜重價,得村之舊宅裏,遂自高村徙焉,時後唐天成二年也,公有稅三十六貫。
這段記載與前兩段的述說大同小異,都標明了“神龍踴躍”的神示,標明了“籠破雞飛”之截語,標明了楊綺鬆堪輿的記述。
楊綺鬆,山東竇州人,名益,字叔茂,號救貧,世稱“救貧先生”。他之所以得了這麼一個稱號,據稱是因為他利用自己的地理風水術,使很多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民眾,因為按他的堪輿另擇地址辟基建房之後而脫貧致富了,被窮苦百姓稱為“救貧”。這個楊救貧,在吉水縣境內多有傳說,留有不少與他有關的地名,比如石棺材、楊仙壇、仙人石等。據民間傳說,他在吉水遊覽、堪輿過大東山之後說,“大東山有帝王之氣”,原因是大東山像是一把椅子,在他的眼裏就是皇帝的龍椅寶座了。因了他的這句話,釋道儒等教派都紛紛派遣弟子到大東山辟地開基,建房設壇,招收教徒,一時間香火旺盛,香煙繚繞,弟子雲集,宋朝時期曾經有幾千人在大東山修行,以至於大文豪蘇東坡遊覽過大東山的雲隱寺後,也留下了“天上樓台山上寺,雲邊鍾鼓月邊僧”的優美詩句。
穀村人把楊救貧請進他們的族譜和《穀村仰承集》,請進他們祖先開基的神話傳說之中,難免有抬高自身地位的用意。對比上述三段文字,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那就是在對“籠破雞飛”俄語的記載上。當地風水先生,即地仙也曾堪輿過這個地方的風水,留下了“雞逢穀”的俄語,但沒有引起當地人的重視或注意。從《穀村仰承集》的記載可以看出,本地風水先生的“雞逢穀”之說,要早於楊救貧的“籠破雞飛”說。在高村居住的李祖堯,應該早就聽說了地仙的“雞逢穀”之截,但他同樣沒在意。隻是聽到楊救貧的“籠破雞飛”說後,才會想起地仙的“雞逢穀”之俄,才重視起穀村這個地方的風水來。心中原本就有從高村遷出的念頭,現在碰上了楊救貧的俄語,又恰合了地仙“雞逢穀”的截語,正遂了自己的心願,於是坐不住了,便請了堪輿先生,用籠子擔了雞,用籮筐挑了酒,踏上了尋訪“籠破雞飛”之地的行程。
為什麼地仙的截語沒人重視,而楊救貧的截語卻有人重視呢?其中奧妙,恐怕在於楊救貧的身份和地位。楊救貧十七歲“登科及第”,可謂“神童”;官拜金紫光祿大夫,掌管靈台地理事,可謂“位高權重”;四十五歲欲歸隱山林時,“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術”,由此而成為流芳百世的風水大師。能夠遇上九天玄女,他本身就該是神仙了。仿若神仙一般的楊救貧,自然就成了穀村開基的神示;在吉水人口頭上,楊救貧被稱作“楊仙”。有他作為神示的象征,穀村的身份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每一個穀村人都會為自己生長生活在這個充滿神話色彩、神仙意味的村莊裏而自豪。
三、真實的擇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