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千年之戰(1 / 3)

第七章千年之戰

隨後的幾日裏,江無跡便靜心在蜀山之上調養,此次中此奇毒,開始兩天心裏還有一些放心不下,直到真氣流暢,沒有半分異象,這才放下心來。

每日修行的間隙,葉走都會跑過來看他。他這幾日裏也聽師弟、師妹們說了葉走的事情,他歎息之餘,也試圖勸說葉走與人相處的道理。奈何葉走聽了他的話,隻是不發一言,她脾氣倔強,也從不在別人麵前示半分弱,隻有和江無跡在一起時,才會展現自己柔弱的一麵。江無跡心中雖有所感,但奈何自己早已被定為蜀山的接班之人,這情看在眼裏,放在心中,不敢有絲毫的逾越。

李夢璿也來看過他幾次,見他無礙,也是心中大慰。見葉走對江無跡照顧得無微不至,牽連到一些往事,也不由唏噓歎息。趁葉走不在的時候,向江無跡叮囑道:“無跡,這事為師本不該多說,你自幼修行,又是蜀山的下任掌門,這千均的重擔要挑起實是不易,但為了蜀山一門,也隻有難為你了。何況修真之人,心如止水,你切莫因為兒女之情而拋開師門。這次征討妖界,此行之人恐怕都凶多吉少,有些事情本待你正式接任掌門之日才告訴你的,如今看來,是盡早告訴你的時候了。”江無跡見師父察覺,心中也是慚愧,說道:“弟子絕不敢忘記師父和師門之恩,定會一心一意為蜀山死而後已。”

李夢璿歎道:“此事說起來容易,到頭來卻又如何能夠自己?若不是因為這‘情’一字,我當年也不會在危難之中出任這蜀山掌門,蜀山絕學‘萬劍歸宗’和鎮派神劍‘無塵劍’又怎會失傳?”

江無跡之前從不知道這些事情,心中驚道:“師父,這無塵劍和萬劍歸宗是怎麼一回事?”

李夢璿道:“此事是本派絕密事務,隻有我和幾位長老知情。當年我們師兄弟之中還有一人,此人天賦極高,無論劍術練氣,都是我們中的翹楚。我師羽化之時,將其定為蜀山仙劍派第七代掌門人,並傳授無塵劍和萬劍歸宗。這一劍一招,乃蜀山不傳之秘,曆代隻有掌門可以習得。其餘的就算是劍術練氣稍遜掌門的真武長老,也隻有資格佩戴七星劍,傳授‘劍舞九天’劍招,但威力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江無跡道:“既是掌門才可相授,弟子卻從未見師父佩戴過無塵劍,那位師叔還是師伯怎麼從沒聽師父和其他幾位長老提起過?”

李夢璿歎道:“這也是師門之恥,大家又怎麼會提起?那第七任掌門,是我的師弟,名叫意孤行。我們師兄弟之中,就數他天分最高,我師也最為喜歡,將掌門之位,以及無塵劍和萬劍歸宗,都傳予了他。未曾想到,如此出類拔萃之人,竟然在蜀山危難之際,為情出走,當時蜀山上下群龍無首,危機之餘,眾人推選我暫代掌門一職,天可憐見,也是門派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最終化解了那次危機。然而意師弟攜無塵劍和萬劍歸宗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想我蜀山享譽近千載,竟將鎮派之寶失落,為師每每想到此事,真是痛心疾首。”

江無跡不知原來蜀山還有如此巨大的變故,心下也是駭然,又問道:“那師父所說的危機是怎麼回事?又怎麼會令意師叔出走?”

李夢璿臉色鐵青,說道:“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至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梁武帝蕭衍信奉佛教,斥蜀山為邪魔歪道,召集無數高僧,法師上蜀山修建佛塔。遍及天下金剛白玉石,花費二十餘年完成,並由高僧,法師對塔下了符咒。以圖從內部瓦解蜀山,佛塔建成之後,蕭衍率軍馬征討蜀山。此時意孤行卻為情所困,愛上一隻女妖,我率眾長老苦勸,他卻一句話也聽不進去,到得後來,竟攜那女妖出走,從此不知去向。我們師兄弟驚怒之下,臨時推舉我為蜀山代掌門。我不敢怠慢,率蜀山一門奮力抗爭,鏖戰七晝夜,梁武帝人馬慘敗,其修建的佛塔被蜀山接管,改為‘鎖妖塔’,作為囚禁妖類之用。神界嘉獎蜀山除妖衛道之功,賜化妖水,降下結界,塔中諸妖再難逃遁,而鎖妖塔也成為蜀山‘神權仙授’的象征。然而蜀山遭此一役,也元氣大傷,掌門不知所蹤不說,還帶走無塵劍和萬劍歸宗,我無奈之下代掌蜀山,成為第八代掌門人。這許多年來,我一直追尋意孤行的下落,盼他能浪子回頭,以蜀山大業為重,重掌山門,可卻始終沒有找到他的下落,也成為我的一塊心病。話說回來,其實人各有誌,如果實在不能勉強,也就由得他去了,隻是無塵劍和萬劍歸宗,是蜀山萬萬失不得的至寶,我任蜀山掌門這百多年,始終沒能尋回,愧對曆代先祖。如今大戰在即,你接任蜀山掌門之後,務必著力調查,尋回二寶,重振我蜀山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