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所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帶有民族特點的文化。在社會主義階段,民族文化是具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內容與具有本民族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的先進文化,是在批判繼承人類優秀文化遺產,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民族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並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優點而發展和豐富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考慮, 當前開展民族文化的融合、傳承和發展的理論研究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
一個充滿自信的民族,不會拒絕同外來文化的接觸,發達的文化無不受益於交流。文化交流,從來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助的,正是世界多種文化的交融彙合才譜寫成一曲曲人類文化史上動人心弦的樂章、廣西的民族文化是在從古百越部族到西歐駱越,秦始王開鑿靈渠,直到改土歸流的漫長的時間長河中碰撞,磨煉,洗禮,最後融合而成的,既有中原文化的因子,又有原始土著文化的血脈,還融彙了海洋文化的特質,基因結構十分複雜。這意味著文化的風景十分壯麗和斑斕。有這樣的底蘊,廣西的文化不斷獲得突破,呈現異彩紛呈的局麵。廣西文化發展曆史的實踐證明,民族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在繼承本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會自然地和本能地向先進的文化學習,向先進的民族學習,這就構成了民族文化融合最重要的原因。曆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絕大多數民族同胞發展經濟文化的願望和要求,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動力。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曆史發展的必須趨勢,是進步的表現:新的曆史時期,既是各民族文化獲得充分發展和繁榮,又是民族文化融合因素自然增長的時期,我們要把握好良好的機遇, 因勢利導,積極工作,努力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的生命力,就在於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傳承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既要開展民族文化的創新, 同時又要保持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我們在開展廣西民族文化研究和對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的同時,一定要把握好民族文化的傳承,在繼承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發展。我們被一種偉大的文化吸引,一定是因為我們發現了它的價值所在。它在當今還有存在價值,它被傳承下來的東西,是具有亙古意義,超越時空意義的:是不會過時的。比如壯族舞台劇《媽勒訪天邊》,是為了得到光明,對光明的渴求是人類永遠不會過時的激情。鬆佬族依飯節崇尚的敬畏天地,與自然保持和諧,尊老,感恩等等這些因素都會曆久彌新。此外,在與現代語境接軌時要注意保持文化的個性。因為個性是文化得以傳承的前提。個性是靈魂,是不能輕易被複製和演繹的。這個涉及到民族文化生態平衡問題,類似於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維持多樣性的價值,保持文化的差異性和個性,像自然界一樣,很多物種現在看來似乎無甚意義,但任何一種物種的消失都會讓生態鏈受到破壞,久而久之,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悔之晚矣。民族文化也是這樣,文化生態鏈斷裂,生態平衡就會受到威脅。所以,在走近民族文化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翼翼,充分尊重其本有的文化形態,要保持文化場中珍貴的場景和原初事物,對於一些民間文化的傳承者要予以充分愛護,鼓勵其培養新一代傳承人。文化生態園中文化物種多樣性的意義顯而易見。任何一種物種的消失都會逐步使生態園薑縮,慢慢失去生機:廣西是個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省份,活躍著個性迥異的文化物種。這些物種既相互傳遞氣息,形成共同的文化生態園,又保持獨步一方的個性,整個文化的基因圖譜豐富無比, 因為差異性的存在,基因可以相互引發,促進基因變異,形成一種從未出現過的基因奇觀。這就是人類可貴的創造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