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閱讀這部小說時,不能不被作品展示的凝重的民族文化和關中淳樸的民風民俗所熏染。民風民俗是構成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標誌,作品中的會城隍,是目前所有描寫關中文化的作品中絕無僅有的,它的起源、發展以及每一個細節,都是獨特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曆史長河中,呼喚神靈保佑,是形成人們對生命的渴望,對幸福孜孜不倦追求的動力。《龜城》中有不少民風民俗的描寫,如搭方、吃臘八粥、吃攪團等等,不僅生動逼真,而且發掘出了這些民風民俗的文化底蘊;在作品中不僅僅是一種點綴,它是和人物命運息息相關。沈大堯是小說中一個耐人尋味和思索的一個角色,他一生大喜大悲的命運是個人性格之必然。他崇尚龜的作為,讓人覺得十分謊誕。作者正是試圖通過他的荒誕行為去揭示一個極具理性人物的心靈扭曲。這扭曲的過程很值得我們深思。一個不乏理智和才氣的人,一旦被一種偏執所支配,在認識到英雄無用武之地或者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倒塌之後,他的精神淪落也就不足為奇了。他之步入龜的怪圈,他之熱衷於會城隍,無疑是一種精神的自戕。這個人物似乎還留有空間,有待作者進一步開掘。
《龜城》小說的名字富於寓意,它是小說的魂。作品通篇都被這個象征著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意識的龜影所籠罩。它既推動著小說情節的發展,又襯托著人物性格和命運的變化,讓讀者在接受現實故事和活生生人物的同時,又去領悟來自傳統理性的神秘。龜在遠古時代是神聖之物,是負載江山的,因之許多帝王的墓碑都馱在龜背。在這部小說中,作者賦於龜的寓意,象征著中華民族堅軔不拔,忍辱負重的精神,這不能不說是作者獨到的發現。用它來貫穿整部作品,才使得這部小說豐實厚重,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趙豐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以極大的毅力和聰明才智,曆時四年,為我們奉獻出了一部沉甸甸的作品,為陝西黃土地文學又增添了一道新的風景線,我深為他的紮實的工底和表現力而驚喜。由於這是趙豐的第一個長篇,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都不能影響它作為一部品位極高有文化內蘊的好作品的存在。特別讓人欣喜的是,趙豐有他自己的發現,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領域,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這將預示著他將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穩健,創作出更多、更好更富特色的好作品來。我期待著,陝西的文學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