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國旗的誕生(2 / 3)

這是一麵紅旗,旗麵左上方綴有5顆五角星,1顆大,4顆小,小星環拱在大星的右側,每顆小星都有一個尖角正對著大五角星的中心點。大五角星的中央,還繪有鐮刀斧頭的圖案。

田漢覺得自己心目中的國旗就應該是這樣的。他舉起了這張薄薄的紙,大聲地對毛澤東說:“這是一幅很理想的畫麵,如果不要上麵的鐮刀斧頭,效果可能會更好。”

毛澤東接過畫稿,眼睛一亮:“這張不錯。鐮刀斧頭可以去掉。”

再坐下來時,大家終於取得了比較一致的意見,同意選五星紅旗為我們的國旗。

大家都說這個方案好,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了我們革命人民的大團結。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鬥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曆史的事實。今後我們還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9月27日,是政協會議的第6天,五星紅旗的圖案被森林般高高舉起的手臂熱烈地接受了。3天後的閉幕式上,主席台的一側走出3個軍人,他們向全體與會者展示了一麵特製的五星紅旗。

這是五星紅旗第一次亮相,頓時滿台生輝,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5一個普通青年的傾心之作

曾聯鬆是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看到征集國旗圖案的啟事的,他一口氣看了十一遍,一顆年輕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了。他立即決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設計中去。

他是浙江瑞安人,少年時酷愛書畫,寫得一筆好字。但他所生的那個年代,祖國正在受難,山河破碎,人民貧困落後。他毅然放棄自己的愛好,去攻讀理工,立誌走科學救國的道路。但他美好的願望,在舊中國根本無法實現,他又改學經濟。他參加過抵製日貨的宣傳,參加過進步學生的集會遊行,後來在黨的指引下,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9年春,曾聯鬆正在上海地下黨領導的秘密經濟新聞據點工作。5月,他和上海人民一道,無比歡欣地迎來了大上海的解放。他不是藝術家,也從來沒有搞過美術設計,他決心要參加這項設計,是出自一種歡呼新中國誕生的喜悅,一種熱切愛國的激情。

上海的7月,正是最熱的酷暑季節,為了設計國旗,曾聯鬆不顧汗流俠(jia)背,蚊蟲叮咬,夜以繼日,伏案描繪,如癡(chi)如醉。他前後設計了十幾個圖案,但都覺得不滿意。這天深夜,他一邊思考著國旗圖案,一邊漫步街頭,望著滿天的星星,他猛地想起了歌曲《東方紅》裏的一句歌詞:

“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他想:把星星放在圖案上怎麼樣?

他三步並作兩步跑回了房間。一個靈感,一連串的聯想,引出了一個新的構思:用一顆中間繪有鐮刀斧頭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周圍再加幾顆代表中國民眾的小星,寓意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在黨的領導下,從勝利走向勝利。

接下來,他又進一步思考起許多細節。

象征中國民眾的星星應該有幾顆?

他聯想到我們祖國自有文字以來的4000年曆史,聯想起剛剛讀完的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裏指出的,人民包含著4個階級,他決定用4顆星星來代表中 國民眾。

星星數確定了,如何布局?為此,曾聯鬆又熬過了許 多個不眠之夜。

開始,他把大星放在旗麵正中,4顆小星環繞在四 周,這樣雖然很端莊,但天地不夠開闊,給人一種局促、 凝滯的感覺。

截稿的日子漸漸近了,曾聯鬆還舉棋不定。這天,他試著把5顆星放在旗麵的左上角四分之一的位置上,頓覺天高地闊,旗麵如廣毛(mao)的大地,五星居高臨下,金光燦爛。

隨後,他又進行了細部的技術處理,讓5顆星形成橢圓形,如海棠葉似的,寓意著祖國的疆土;星為黃色,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黃色人種。

一個代表著四億五千萬人民共同心願的圖案,由這個普普通通的青年設計出來了。曾聯鬆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傾心之作裝人信封,這時已是8月中旬了。

6她縫製了第一麵國旗

1949年底,全國各大報紙上都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關於五星紅旗為國旗的決議案和國旗製作方法的說明。為了迎接開國大典,舉國上下,城鄉各地,立刻掀起了一個趕製國旗的熱潮,特別是剛剛更名為北京的北平——即將成為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大店小鋪的紅綢紅布,轉眼間就被搶購一空。跟著,白綢白布又消失了,因為,沒買到紅綢紅布的人便自己動手將白綢白布染紅。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全北京、全中國究竟亮出了多少麵紅旗,誰也無法說清。

在無數麵國旗中,有一麵特製的國旗。它長460厘米,寬338厘米,這就是毛澤東主席即將在開國大典上親手升起的新中國的第一麵五星紅旗。

縫製這麵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國旗的,是一位美術供應社的女工——趙文瑞。

趙文瑞是一個普通的女工,由於生活重壓,她很小就和嫂子一起,靠縫補漿洗掙幾個錢來艱難度日。1949年1月,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她就沐浴著黨的陽光,參加了北京美術供應社的工作。當她第一次領到65斤小米的工資時,便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工作,來報答黨的恩情。

政協會議開幕的第7天,大會籌備處的同誌來到了美術供應社,因為趙文瑞縫紉技術好,製作新中國第一麵國旗的任務就交給了她。

趙文瑞雙手捧過國旗圖案,欣喜的熱淚就湧上了眼眶。這是黨的重托,是四億五千萬人民的希望呀!一種當家做主人的幸福感、自豪感馬上從她心底油然而生。

當時沒有縫紉機,要製作這麼大的一麵旗幟真是不容易呀。在北池子的一個四合院裏,趙文瑞在地上鋪上草席,以地為桌,開始工作了。她嚴格按有關要求,先用黃緞子剪出2顆大五角星,8顆小五角星,然後精心地貼在紅綢的正反兩麵。她趴在地_卜,一針一線,密密匝(2司匝地縫製起來。

離政協會議閉幕隻有兩天了,趙文瑞顧不上吃飯喝水,也顧不上睡覺。她就這樣趴著飛針走線。想到自己手裏的這麵紅旗是新中國的標誌,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結果,想到自己是代表四億五千萬人民在縫製這麵旗幟,她渾身就充滿了勁兒。

經過一天一夜的縫製,五星紅旗製作出來了。趙文瑞高興極了,拉著在場的人就扭起了秧歌。人們還放起了鞭炮。

這麵在中國現代史上留下輝煌記載的五星紅旗,現在被保存在天安門東側的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裏。

7一個美麗的神話

一個莊嚴的時刻正一步步走近。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中心。

升國旗是新中國誕生的標誌,新中國的第一麵國旗應該由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但屆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是不可能走到廣場上,再一下一下地拉動繩子升起國旗。

軍內軍外一批能工巧匠為此可是費了一番心思。最後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見:設計一個自動升降器,把控製開關放在天安門城樓上。到時候,毛主席隻要伸手一按電鈕,馬達啟動,就可以帶動國旗冉(ran)冉升起。

在今天看來,這個小小的裝置真是太簡單了。可在當年,電鈕升旗在中國尚無先例,僅有個別人在外國畫報上見過。這個任務交給了負責天安門廣場電線安裝任務的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