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五星紅旗遍五洲(1 / 3)

四 五星紅旗遍五洲

1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舊中國一百多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從清朝的西太後、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到國民黨的蔣介石都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的。

新中國的外交,把舊中國的屈辱一掃而光。新中國以嶄新的風貌屹立於世界東方,五星紅旗插到哪裏,哪裏就能看到一個獨立自主的偉大國家的形象。

新中國的外交是從1949年10月I日開始的。就在這一天,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在公告中向世界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同一天,周恩來以外交部長的名義向各國政府發出公函:“毛澤東主席已在本日發表了公告。我現在將這個公告隨函送達閣下,希為轉交貴國政府。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各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是需要的。”

率先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立外交關係的是前蘇聯。10月2日,前蘇聯政府就致電周恩來,決定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並斷絕同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係。隨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德意誌民主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等相繼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1950年1月又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建交。僅三個多月的時間,新中國就同1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它們都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

從1949年到1950年1月,還有13個其他國家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是同我國建交的第一個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它於1950年4月1日同我國建交。在這一年同我國建交的還有瑞典、瑞士、丹麥、芬蘭等。

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是英國,1950年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文來電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前,同我國建交的國家已達22個。亞非會議的成功為新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天地。從亞非會議結束到1959年底同我國建交的亞非國家就有11個。到1965年同我國建交的國家達到47個。盡管1966年至1969年,我國的外交受到“文革”的影響,沒有增加一個建交國家,但是隨後的10年中就猛增了65個。

80年代以後,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外交進人一個嶄新的時代。目前,同我國建交的國家已達160多個。五星紅旗插遍了五大洲,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尊重和敬仰,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2五星紅旗在日內瓦升起

為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而召開的日內瓦會議,於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當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的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了這次國際會議。這是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第一次參加重要的國際會議,五星紅旗第一次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升起。日內瓦萊蒙湖畔,五星紅旗顯得格外鮮紅耀眼。

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是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一手造成的。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悍然武裝人侵朝鮮,並且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赳(jiu)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同美帝國主義進行了直接的較量,把侵略者打退到“三八線”,迫使美帝國主義不得不麵對現實,和中朝方麵舉行了談判,達成了停戰協議。在此期間,應越南方麵的要求,我國政府還派出軍事顧問,幫助越南人民抗擊法國侵略者,也取得了巨大勝利。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顯示出我們年輕的共和國正成為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因此,在1954年1月召開的蘇、美、英、法四國外長會議上,美國不得不同意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國際會議要有中國參加。

會議期間,舉世公認的大外交家周恩來,以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幹,率領中國代表團在會場內外,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為會議取得積極成果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國的外交風格和堅持正義、熱愛和平的國家形象,贏得了世界輿論和大多數與會國的普遍讚譽。

在中國代表團和其他國家代表團的共同努力下,會議達成了實現印度支那停戰的協議,結束了法國在這個地區多年的殖民統治。但由於美國代表的阻撓,關於朝鮮問題的討論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不過,美國代表的“表演”,使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看清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中國代表團的活動,也使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人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星紅旗第一次出現在國際會議上,就獲得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3 聯合國大廳裏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1971年10月25日,位於紐約市中心的曼哈頓區東河西岸的聯合國總部大廈內突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掌聲震動了會議大廳的四壁,震動了整個世界。原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於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將台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聯合國大廈前升起,標誌著中國人民已正式登上了聯合國這個國際政治舞台。

這一天來之不易。

眾所周知,中國是聯合國的發起國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反法西斯同盟國的中國、前蘇聯、美國、英國等四個國家決定發起成立聯合國。之後,於1945年4月25日召開51個創始會員國會議,並於6月26日舉行了《聯合國憲(xian)章》簽字儀式,中國代表團成員董必武出席。1949年10月I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作為中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理應代表中國在聯合國行使會員國和常任理事國的一切權利。但是,由於當時的聯合國被美國所控製,美國以各種手段支持台灣當局占據聯合國的席位。

從60年代開始,隨著非洲和亞洲的幾十個擺脫殖民統治而宣布獨立的國家加人聯合國,讚成恢複中國席位的國家越來越多。木來恢複中國席位以簡單多數票通過就行,美國一看形勢不妙,又提出了恢複中國席位必須有三分之二的多數票才能通過。在這種情況下,雖然1970年11月第25屆聯大在表決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18國提出的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提案時,第一次以51票對49票贏得了多數,但是仍然未能通過。

曆史潮流不可阻擋。隨著我國在世界上地位和聲譽的提高,在1971年9月21日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有80多個國家發言,紛紛譴(gian)責美國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10月25日在表決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關於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權利的提案時,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獲得通過。

10月26日,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打電報給我國外交部,邀請中國政府立即組團出席第26屆聯合國大會。當天下午毛主席就明確指示:派一個代表團去聯大,讓喬冠華做團長。

11月15日,當以喬冠華為團長的代表團出席聯大時,先後有57個國家致歡迎詞,時間長達6個小時。當喬冠華登上聯大講壇時,會場上又一次響起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當時,一家西方通訊社說:喬冠華的講話“是聯合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演說之一”,“它的影響將波及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