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道粗壯的霹靂扯破天幕,將黑暗的雲層與下麵的世界連接起來。細小的閃電分支從耀眼的主幹邊緣蔓延分裂開來,在一瞬之間密布了整個夜空。短暫的鏡頭雖然轉瞬即逝,但留給觀察者們的印象卻極為深刻。最好的比喻和描述來自一位中學生,他當時正呆在他海員父親的貨船上過暑假,因而有幸觀察到了這幕駭人的景象。這名中學生後來在作文中認為,這一壯觀的場景很像是科技館中高壓電流襲擊玻璃所造成的“沿麵放電”演示實驗。
緊接著,黃豆粒大小的特大號雨點便隨風追至,應聲而來,直撒得撲天蓋地,漫空飛舞,似乎是在向世間萬物昭示著它們的出現和到來。
這樣大的暴雨如果落在地麵上,那麼很快就會覆蓋起原有的地貌,並迅速改變它們的顏色,隨即彙聚成一條潺潺小溪或者鏡麵湖泊,僅在幾十分鍾之內就能展現出一個巨大的水體世界。可是,此時此刻,傾盆大雨已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下麵的“承受者”卻沒有發生絲毫的改變,依舊保持著自己原有的風貌。
不錯,它沒有改變,因為它根本就不可能改變。今夜,在這裏承接“天水”的並非一馬平川的陸地,而是一片波濤洶湧的海洋!
這是一幅令人驚心動魄的畫麵。它最為震撼的地方在於,整個畫麵中的所有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天上的烏雲在翻滾,海麵的波濤在澎湃,位於它們中間的雷電風雨也在巔撲震躍,狂流不息,宛若一條條剛猛的遊龍,仿佛要把整個世界都翻轉過來!
在這全方位的運動之中,敏銳的觀察者——假如有觀察者的話——將會發現,在巨浪的包裹之中,還有一黑一白兩個小點也在動!
運動場景中的運動物體是很難被看清的,因為人類的目光根本就難以聚焦其上。但是,根據“白點”的形態特征,細心的觀察者完全可以斷定,這是一個人!
可是,那個“黑點”又是什麼呢?
那個人之所以能夠造成“白點”的視覺效果,主要是因為他身著一件電光綢的白色夾克。夾克在海水和雨水的雙重浸泡下,已經緊緊地貼在了他的身上。而那個“黑點”,則在他的下方隨著海浪上下起伏,一步步艱難地向前蠕動著。
浩瀚的海洋以她巨大的氣度容納和迎接著猛烈襲來的暴風驟雨,直到製造這場動蕩的上蒼疲勞地停止了自己的操作。海洋再度恢複了原有的寧靜,就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氣候變化一樣。對於她——地球生命的母親——來說,這點小小的惡作劇實在算不了什麼。數十億年來一直如此,她早已對此司空見慣,沒有任何值得大驚小怪的,並且,她還將把這種心態保持數十億年的時間。
終於,一抹與黑色海水不盡相同的淡黑色輪廓進入了觀察者的視野,這無疑為 “白點” 帶來了無限的振奮和生機,因為那就是他一直賴以生存的空間——陸地。不過此時他根本就不可能感到興奮和激動,因為他早已昏厥過去很久了。
“黑點”一絲不苟地完成著它最後的任務——把這個人推向沙灘。這項工作進行起來本來並不十分艱難,但也許是由於“黑點”已經過於勞累,因此這項工程進展得非常緩慢。不過在“黑點”和海浪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工作最終還是被圓滿的完成了。
“黑點”滯留片刻,才戀戀不舍地轉身沒入浪中。從這時開始,它就不再有絲毫的彷徨和猶豫了。
不過稍加留心的觀察者一定會看到,在“黑點”的背後,拖曳著一縷暗黑色的液體——它受傷了,而且傷得不輕。
現在好了,我們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被推上了沙灘,以一個“大”字的姿態躺在那裏,靜靜地等待著黎明的到來,等待著救援者的出現。
這個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