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驚天之盜(1 / 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間萬象,有生有死,有盛有衰。堯舜禹,夏商周,迭代更替,榮枯盛衰。

卻說大周朝自武王伐紂一統天一,曆經三百多年盛世,周室姬姓一脈,威為天下共主。但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周朝國力漸衰,周室威德不複,以致諸侯並起,群雄爭霸。

公元前347年,天下一百多諸侯經春秋之亂及戰國初的混戰,僅餘齊、楚、燕、趙、韓、秦、魏七個主要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周朝的統治早已名存實亡,根本無力約束諸侯。而僅存的七國之間,戰爭緩衝遠比以前一百多諸侯時小,戰略資源卻更加集中,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比之以前激烈數倍,甚至數十倍。

時值初秋,周朝的國都洛邑顯得有些冷清,這座周朝王城南鄰洛河,西跨澗水,經周室幾百年經營,整個王城雄偉莊嚴,確也不失為大周國都之稱。王宮坐落於西南一隅,與王宮遙遙相望的王城東北,依地勢築起一個巨大的高台。高台之上亭台樓閣,高屋飛簷,三重九層,肅穆而寧靜,這裏便是周王室的宗廟,裏麵不僅供奉著周顯王之前三十四位君王的牌位,更存放著周朝鎮國之寶“九州神鼎”,所以也稱之為大周神廟。

大周神廟與普通的廟宇不同,神廟內不僅有專司守衛鎮國之寶的執戟護衛日夜巡值輪守,更有防範高來高去的修士高人特設的司鼎門修道弟子,這些司鼎門修道弟子,表麵上是負責神鼎日常的祭祀淨掃,實際上全都是身負絕藝的修道高手,景中保護神鼎從未鬆懈,防禦之嚴密比那王宮密院都有過之。

神廟正殿內,凝青石磚鋪地,赤銅巨柱拱撐,四顆鵝卵大小的夜明珠熠熠生輝,鑲嵌於大殿四角的青銅柱頂端,將整個大殿照得流彩紛呈。大殿正中一個高達三仗的巨大太極陰陽渾天神台,八隻巨大的神鼎按四象八極之位布列其上,每隻神鼎中都射出一道五彩流離的光柱,八道光柱齊齊聚向正中的第九隻五色巨鼎之中。

那正中的第九隻巨鼎內盛滿了采自終南山絕頂的寒玉泉水,此泉水冬不結霜,夏寒如冰,清冽無比。鼎內五道玄光遊離,直衝正殿之頂,高達十餘仗。這五道光芒來源於巨鼎底部五條緩緩遊動著的龍。

實際上,稱其為五條龍並不確切,因為那五條在鼎中遊離的龍其實隻是龍魂凝形而成。相傳,天地之初有五龍氏,乘龍上下,各治一方,統領天下,並稱五人皇。後五皇得道,神龍升天,隻遺龍魂收納於鎮國神鼎之中,有蘊養國脈,悉查四方之能。龍魂失卻本體,本應該逝離消散的,但這五條龍魂被鼎底正中豎立著的一隻涅鳳赤玉琮,有涅鳳赤玉琮鎮養,所以雖經千萬年也不會逝化而去。

涅鳳赤玉琮粗如兒臂,內圓外方,長隻半尺,呈短柱形。從其圓孔中隱隱透出一隻火紅的赤鳳身影,與五條龍魂相得益彰,運轉不息,猶如一副五龍戲鳳圖。

這涅鳳赤玉琮原是上古神鳳涅火重生時所留下的赤鳳玉血煉化而成。最能引納天地真靈之氣,又具神鳳涅槃重生之奇效,啟用得法,可令人易經閥髓,脫胎換骨如獲重生。其封存於神鼎內,乃是以其引納天地真靈之能,來蘊養五龍之魂。所以涅鳳琮與五龍之魂一水一火,一陰一陽,一動一靜,組成玄奧無比的陰陽龍鳳圖,可謂是整個鼎陣核心,神鼎之靈。

五條龍魂經涅鳳赤玉琮千百年的蘊養,光澤更盛,而玉琮受龍魂滋潤,也呈紅中夾青狀,光芒更厚許多。從鼎中射出的五道玄光直衝而上,交雜互映,無端顯出一種神秘之感,餘光照到大殿四麵排列著的周室已故君王牌位之上,更顯搖曳不定,隱隱透出神異。

傳說這“九州鼎”神異非常,不僅能鎮攝妖魔,還能上悉天意,下察民心。夏朝滅亡之前,神鼎內的寒泉無故自沸,緊接著便發生戰亂,所以後人也常將國亂起義稱為“鼎沸”;商朝末期,神鼎無風自鳴,緊接著便出現周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種種不同凡響其實都是龍魂活魄與涅鳳赤玉琮起了主要作用,隻是世人不知,多以為九鼎之功。

此時,距周武王伐紂整整七百年,時值初秋,夜風微涼,神廟值祀的八名司鼎門弟子按四相八極方位疊腿盤坐於太極陰陽渾天神台四周,人人默運玄訣,精神高度集中,守著神台上的九州鼎,一刻不敢鬆懈。這八名司鼎門弟子有七人頭戴銀冠,隻有一人戴著金冠,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職務高低,這司鼎門和他們的頭冠也是大有來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