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嘯天背手向天,長出一口氣:“那鼎承受八鼎傳來的臣爆之力,雖然看起來仍然如同完好無缺一般,可隻要用力拍它一下,必然碎裂。”
“啊!”姬海和張瀾又是異口同聲驚呼。
“就是說……就是說中鼎已碎?”姬海表情麻木,似在自言自語。
姬嘯天微微閉上雙眼:“數年之前,我與隱仙門的王前輩於魏國之龍山有過一晤,他當時對我說:‘天下之勢,分而合,合而分,陰盡則陽,陽盡轉陰,自然之理也。”
稍頓了一頓,姬嘯天又接道:“王前輩的話我思之良久,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開始,天下亂象已現,九鼎移位,我司鼎門秘不外宣,但自周幽王始,九鼎曾出現種種異樣,天下紛亂,你我豈有不知?天意使然,不可逆轉,大禹治水,成在於疏,而非截堵。諸侯並起,勢如洪流,可隨勢引之,而難以掩其發。’”
一向精明的張瀾此時也大失方寸:“師兄所說的莫非是據傳已得證大道,人稱鬼穀子的王詡王前輩?”
姬嘯天點了點頭,張瀾急道:“連他都這麼說,那……那我司鼎門千百年來守護神鼎,當下該如何是好?”
姬海經過短暫的失神,此時聽了張瀾的話卻挺起胸背來神情激蕩,目光堅定地道:“我司鼎門千百年來的門規:‘鼎在人在,鼎失人亡’,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張師弟身為長老卻不記得門規否?”
張瀾聽得大長老姬海之語,看了看姬嘯天,忙將頭低下去,不敢吱聲。
姬嘯天聽了姬海的話,睜眼回過頭來,眼神中透出對這個師弟的滿意,上前來將兩人從地上扶了起來,再一一按坐到案幾旁才道:“我司鼎門有你們這樣的長老,還有幾百名甘為神鼎舍身忘死的弟子,是我司鼎門之幸,也是天下之幸。然而,門規乃是針對妖魔奪鼎所言,如今卻是人禍,是有人要破壞千年血誓,是有人要為了一己之私,陷天下蒼生於無邊的戰火殺戮之中,簽於此,我們不能死,更不能不管。”
張瀾看向姬嘯天:“還請掌門示下,我們如何去做?”
姬海也抬眼望著姬嘯天,姬嘯天稍作沉吟:“首先,也是最緊要的,中鼎已碎之事止於你我,絕不對再讓其他人知曉。其次,鼎靈乃上古神物,妙用無窮,即使它離了神鼎不能再行蘊養國脈之大用,但其吸納天地真靈,蘊養靈根之效用,也是各門派思之眼紅的無上寶物。其失於我等之手,責無旁戴,定要將其追回,三弟心細,這個任務就交由三弟,你速率領座下弟子,明查暗訪,一定要盡快追回鼎靈。”
“張瀾誓將鼎靈追回,奉於掌門案幾之上!”二長老張瀾跪地拱手,朗聲接受任務。
姬嘯天接著道:“其三,速令在外招尋新弟子的三長老吳錚回來接大長老手頭之事,鎮守門派。大長老姬海德高望重,馬上以追回鼎靈名義,親領座下弟子下山,暗中秘密聯絡各派正義之士,行那隨勢疏導,解危濟困之舉,盡量減輕世間紛亂,緩阻諸侯屠殺。”
姬海也跪地接令,但卻沒有馬上起身,朝姬嘯天問道:“掌門師兄鎮守本門即可,老四下山才半月,此時召他回來……”
姬嘯天擺了擺手道:“鼎碎妖出,魔族殘魂經千年修煉,雖還不能重鑄魔身,但也聚成妖靈,因有神鼎鎮懾不敢露頭罷了,如今鼎陣已破,鼎靈已失,世間妖物必如雨後之筍紛紛現世,神州大地再無寧日,我也得下山了。”
人亂未平,妖禍又起,姬嘯天說完,三人都知道事態嚴重,默不出聲。姬嘯天笑了笑道:“也不要過於悲觀,有道是‘大道不滅,正氣長存’,集天下正義之力,齊力同心,待時機成熟,我等再推波助瀾,協助明君一統山河,再鑄盛世之鼎。”
三雙大手緊握在一起,眼中都透出堅定不移,世間紛亂齊起,生靈塗炭,正道者肩上的擔子何止千斤,司鼎門幾百年來最大的考驗,現在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