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魏國大梁城南幾十裏處,有一大澤,名逢澤。澤邊有一山,綿延十數裏,遠看像是一條巨龍盤蜿,故名龍山。龍山旁依大澤,林木蔥鬱,景色秀美。
就在王城的司鼎門人心惶惶,天下諸侯暗流湧動之時,龍山腳下,依山傍澤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落霞村,落霞村窩在澤灣山凹之內,三麵環山,一麵臨澤,村人春漁夏獵,幾乎與世隔絕。但福禍相依,小村也因之得“福”,外麵再怎麼亂,這裏仍然一片祥和寧靜。
夕陽西下,霞光映澤生輝,瑞彩千條灑滿整個落霞村,漁者回灣,樵夫下山,炊煙嫋嫋升起,日出而做,日落而歇的村裏人們都陸續返回村子。
村口一株大桑樹下,站著一位年約三十的村婦,不停地朝村外張望,似是在等什麼人。村裏人都稱她沈嫂,十年前,她腹懷兒胎,丈夫沈複為了能給未出生的孩子添置幾樣衣物,帶了積攢了整整一年的獸皮和一些澤裏打來的鮮魚出村到大梁城中賣,不想被一群惡霸強搶。要隻是搶鮮魚也就罷了,那些獸皮可是沈複辛辛苦苦一年多才攢下的,沈複如何肯輕易放手,結果被惡霸打得奄奄一息,被村裏人搶了回來,沒過三天,就撒手人寰。兩個月後,其妻生下一個男嬰,因在逢澤邊生,取名沈澤,轉眼十年過去,小沈澤長到十歲了,眉清目秀,機靈中透中村人那種憨直,而且勤腳快手,可以幫著母親分擔一點家中的活。
由於自小沒了父親,加上沈澤的母親是其父從逢澤對岸找回來的外族女子,孤兒寡母的,生活艱難不說,還常受村人歧視欺辱,所以,沈澤性格有些內向,也不大愛說話,但他非常懂事,幫著母親幹這幹那,平時每天都要進山砍一擔柴,自家燒不完的還可以換些油米之類貼補家用。隻是今天沈澤中午進山砍柴,若在平時,他早回家了,不知道今天怎麼了,日落西山還不見人影,急得沈嫂坐立不安,跑到村口來等。
太陽已經完全下山,一彎秋月徐徐升了起來。在一處山凹裏,沈澤正躺在草地上,顫抖著縮成一團,渾身被一片朦朧怪異的光芒包裹著。那片光芒時而變成翠綠色,時而變成血紅色,流離變幻,隱然透著神秘。
原來,沈澤中午進山砍柴,回來時看到路下十幾仗遠的荒草堆邊躺了一個人,一動不動。沈澤出於好心,而且看身形像是比自己還要小上幾分,怕是村裏哪家的小孩進山摔壞了,於是放下柴擔子上前扶起那人,不想一翻過身來,把沈澤嚇了一大跳,因為那人渾身上下全是綠的,嘴角還流著藍紫色的血。沈澤畢竟年紀小,哪裏見過這怪事,嚇壞了,顧不得扶住那人,丟下那人就往回跑。
這渾身綠油油的小人,其實正是潛入大周神廟之人,他本是暗影門的刺客,名叫鄭關,修為深不可測,隻因為自幼身形矮小,常被人恥笑,甚至連暗影門內的師兄弟都常嘰諷於他。還好其根骨特異,修煉又肯下功夫,所以其師對他頗為關愛,但是這遠遠無法彌補他自幼被人冷嘲熱諷留下的變態心理。加之其師死後,暗影門的掌門之位傳給了修為比他低的師兄木風,這更是大大刺激了鄭關原本扭曲的心理。論修為木風雖是師兄卻隻是金丹後期的修為,而鄭關卻達到了元嬰初期修為,其實力隻比司鼎門三大長老低一層。結果掌門之位沒落到他手上,鄭關一氣之下反出師門,投到了魏國魏侯門下,做了門客,幾次刺殺成功後得到魏侯重用,黃金、美女應有盡有,讓鄭關大有士逢知己之感。
然而魏國當時在七國中實力最為雄渾,掌國稱侯也並非魏惠侯的目標,他的野心是推翻周朝,獨自稱王,但大周幾百年來的王威不倒,他一但稱王,其他六國諸侯必將群起而攻之,魏國雖強,也雙拳難敵四手。單打獨鬥,魏國不懼任何一國,但被群攻力量就顯得有些弱了,加之魏國地處諸侯正中,可謂四戰之地,自然不能冒這個險。經多年秘密策劃探查,魏惠侯知道了許多九州鼎的機密,破壞九州神鼎,消除世人對大周千百年來鼎鎮天下的精神信仰,打破周室不可侵犯的神話,接下來再對付早已名存實亡的周室,就非常簡單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經過多年密探,魏惠侯得知九州神鼎中鼎之內有鼎靈,隻要得到鼎靈,就能易經閥髓,脫胎換骨,成就不死仙體。
為此,魏惠侯不惜一切代價,弄到了‘萬毒鴆血索魂煙’、‘陰陽攝靈鏡’和破除‘玄陰斬仙印’秘訣三樣可以盜得鼎靈所必需的東西。可這還不夠,如果沒有身手高妙之人,縱有三樣東西也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進入守衛森嚴的大周神廟,所以,鄭關的出現,讓魏惠侯大喜過望,自然傾心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