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逆向思維發明法
一、難點轉移發明法——
飲譽世界的茅台酒
中國的茅台酒是飲譽世界的名酒。但是,最初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我國的茅台酒參展時,卻由於包裝、裝潢不起眼而無人問津,第一次評比就被淘汰了。這可愁壞了來參展的中國工作人員,總不能就這樣打道回府吧?於是一個工作人員拿著撤下來的茅台酒,走到展覽大廳,故意將酒瓶摔在地上。頓時,展廳裏醇香四起,參觀者無不為之傾倒,紛紛前來詢問這是什麼酒?其他的工作人員趁機過來把茅台酒分給大家品嚐,品嚐者個個交口稱讚,中國的茅台酒由此譽滿全球。
那位工作人員使用的方法,也是一種發明,就叫“難點轉移法”,他的機智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那就是遇著難題,避開難點,轉移思路,尋求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美國的大富豪亞默爾最初是一個淘金者。在他17歲那年,加州發現了金礦,千萬人都擠到那兒去淘金。其實淘金要想發大財真的是很難的。在當時的那個山穀裏氣候燥熱,又沒有水源。於是就有淘金者說:“誰能給我一壺涼水,我就賞他一塊金幣。”亞默爾是個有心計的人,於是他就退出了淘金行列,改去找水源,挖水渠,修水池。他用細砂將水過濾後運到淘金現場去賣,結果,幾年以後,他便成了一個大富豪。你看,他富起來的原因,正是利用了難點轉移法。
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辦的事,難解的題,那麼我們是否試過這種難點轉移法呢?我想這也許就是兵法上說的“避實擊虛”吧。凡事不能“硬碰硬”,要學會“四兩撥千斤”的技巧,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最難、最複雜的問題。
思考題:
動腦筋:你在生活、工作、學習有什麼難題嗎?嚐試用難點轉移法尋找一個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二、缺點反用發明法——
將計就計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或者看過《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吧?其中說諸葛亮帶著老弱殘兵守著空城一座,卻退了司馬懿的百萬大軍。其實諸葛亮就是抓住了自己城中無兵無將和司馬懿多疑的缺點,而且也正是利用了這個缺點從中找到了一個時間差,為援兵的到達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裏還有一個吸墨水紙的發明故事:那是在德國的造紙廠裏有一位工人技師,他在造紙的一道工序中忘了加入漿糊,結果生產出來的紙無法書寫,筆尖一接觸到紙,墨水馬上就會化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寫就“潤”的紙,這樣相當數量的紙張隻好報費,而這位技師也隻有等著老板“妙魷魚”了。這時恰巧一位朋友來看他,知道此事後,建議他試著看看這種紙能有什麼新的用途。他們發現利用其易滲水的特性,可作吸墨水紙,效果非常好。於是他們很快便申請了專門生產這種紙的專利,工廠因此受益匪淺,效益大增,而那位險遭厄運的技師也因此成了該廠的董事。這也是利用了事物的缺點而成就的大事。像這樣利用事物顯而易見的缺點,將其化害為利的發明方法稱為缺點反用發明法。
思考題:
多觀察:你能想出幾個我們身邊壞事變好事的例子嗎?
動手做:請根據你的發現動手對你發現的東西改進一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新功能的物品。
三、反問發明法——
大王是怎樣從座位上走下來的
大家都知道孫臏是一位軍事家。他初到魏國的時候,魏王想考考孫臏的本事,就對孫臏說:“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從座位上走下來呢?”孫臏想了想就說:“大王坐在上邊我沒有辦法讓您下來;但如果大王在下邊,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這時,魏王洋洋自得地從座位上走下來,邊走邊說:“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辦法讓我座上!”孫臏哈哈大笑:“我雖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有法讓大王走下來。”這就是孫臏的智慧,他這就是從相反對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反問,創造學家奧斯本指出:當人們思路閉塞,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時候,有九條辦法可以對你的思想起“激發”作用,而其中之一就是“顛倒”反問,反過來想想看會怎麼樣?
重慶市北碚西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五年級學生關磊的爸爸媽媽經常上夜班。有時候半夜才回家,那時她和小妹已經插上門睡著了,無論爸爸媽媽怎麼大聲叫,也叫不開門。後來爸爸一出去就把門反鎖上,這樣她和小妹妹想出去玩也不成了。
於是小吳磊就想,要是門在裏麵插上外麵能開開,或者外麵鎖上裏麵也能打開,那就好了。小吳磊陷入了沉思,同時也不斷地實驗。她用鐵片做了一個內外雙用門扣,再準備好兩個鎖扣,一個釘在門的外麵,一個釘在室內的門框上。注意,這個裝置必須用兩個扣,屋裏的扣用銷子,屋外的扣用鎖,這樣才能裏外都能鎖,又都能開。既然用兩個扣子,就不能把活頁釘死。活頁不能用螺釘釘死,就必須內外連接。爸爸媽媽走的時候就從室外把活動門扣鎖在門上,室內的鎖扣沒有上鎖,可以隨意進出。當她和小妹妹睡覺的時候,把室內的門扣扣上,插上銷子,門就鎖好了。爸爸媽媽下班回來,從室外就可以開鎖進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