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這本書的寫作經過了比較長的時間。
國家正在倡導創新發明,學校也正在進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質教育,所以我們從素質教育的目的出發,從觀察、分析、動手、動腦等實踐的角度著眼開始了我們的寫作。
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刻苦的學生,在世界舉辦的奧林匹克競賽上,中國的學生拿到了很多大獎,為其他很多國家所豔羨。說明中國的學生學習是刻苦的、認真的、是有成績的。但是在科學創新和發明創造的能力上卻總是不如人意。我們擁有非常悠久、非常偉大的四大發明,但是中國的科學技術卻一直落後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諾貝爾獎金至盡沒有人得到過。而在美國工作的很多華裔科學家卻能夠不同凡響,丁肇中、李正道、楊振寧等多名美籍華人卻獲得了諾貝爾的殊榮,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國人的頭腦是聰明的,中國人並不笨,但是我們的科學技術為什麼就上不去呢?
是什麼出了問題?是教育!
中國的應試教育,填鴨式的學習方法使中國的學生成為了隻知道背誦書本的書呆子。他們習慣於作題,習慣於背書,習慣於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各種各樣的考試。但是他們不善於分析問題,不善於解決問題,不善於思考,不善於動手實踐。還有,在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老百姓比較喜歡用乖寶寶一樣的模式來約束孩子,在家孩子聽父母的,到學校聽老師的,到社會聽領導的……按理說這也沒有什麼不對,但是這種家長式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養成了順從的思維習慣,甚至不敢有半點“叛逆”的行為和舉止。在日常的行為、習慣上是如此,在學習上更是如此。
比如作數學題,孩子隻能按老師教的方法去解答,如果不按照老師的方法答,即使回答正確,或者比老師的計算方法還簡單,也不行,隻能按錯誤處理。比如語文的填空,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
老師在黑板上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大家( ),都說出了正確的答案,老師很滿意。
有的學生在空裏填的是異口同聲,有少數的同學填的是眾口一辭。結果填異口同聲的算對,填眾口一辭的就算錯。我真的不知道這樣的答案錯在哪裏,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方法,要把中國人帶到何方?
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編寫了這樣一本小冊子,要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條條道路通羅馬。
地球是圓形的,南轅北轍固然遙遠,但是也能夠達到目的,走寬敞的大道比較舒適,但是容易塞車;走稍微遠一點的路費油,但是速度更快;走旁門左道有時候卻獨辟蹊徑……
所以,沒有最好的,隻有更好的。
成功很重要,快樂也很重要。
不要把學習、考大學看成是唯一的成功之路。愛迪生沒有上過大學,但是並不妨礙他成為世界級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雖然上過大學,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學生,他甚至敢於顛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說;梵高的畫作在生前並沒有帶給他任何成功的喜悅,但是他卻給人類留下了不朽的成果;瓊謠連中學都沒有讀完,但是她寫的小說照樣能夠使中學生、大學生讀得痛哭流涕;韓寒沒有考上大學,但是他一邊寫書,一邊賽車,卻也自得其樂……要讓孩子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要讓孩子在學習中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要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思考,要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創新、敢於否定。
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真實目的。如果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是聽話的乖寶寶、是隻會背書的呆子、是領導的應聲蟲,我想這是我們教育的悲哀。
杜忠明
201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