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講 自我提高發明法
一、觀察生活
——蘋果落地與牛頓定律
生活是創造的源泉。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科學成果,人們創造的唯一動力就是生活,生活向人們提出了需要,而提供需要,解決問題的過程常常就是創造的過程。
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發明創造的能力,就要從觀察生活開始。
牛頓在很小的時候,坐在蘋果樹下,蘋果落下來砸了他的腦袋,由此引起了牛頓的思考——蘋果為什麼會自己落到地上,而不是飛到天上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他多年。後來就是這個問題促使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瓦特在外婆家玩耍,忽然他看到爐子上的水壺冒出了很多的氣體,這些氣體向上噴出的時候,將水壺的蓋子推動起來,發出呱達呱達的聲音,他覺得很有意思,他站在爐子邊上看了好久,他在想:為什麼壺裏的氣體會有這麼大的力量呢?後來,瓦特一直沒有忘記這個問題,他不斷研究,閱讀書籍,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了蒸汽機。
再比如魯班因為被帶有棘刺的植物拉傷而發明了鋸,伽利略看到教堂的燈在風的吹動下來回擺動,而後發現了單擺的運動規律……
世界永遠有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上個世紀末,曾經有一些輕浮的科學家虛妄地預言。科學發現和發明在21世紀已經基本完成。這無疑於胡說八道。科學是永無止境的,人們的生活水平將不斷地攀向新的高峰,新的生活將向人們提出更新的需求。
最重要的就是發現問題。因為我們現代科學引入電子計算機係統,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等已經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重要的是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的重要途徑就是學會觀察。
機遇隻等待有準備的頭腦。很多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可能其中都蘊含著深奧的道理。蘋果落地,水壺噴出水蒸汽,單擺運動……哪一件事不是每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呢?
思考題:
家中有小孩子的話,我們會發現馬桶蓋有一個缺陷,三四歲的孩子坐上去的時候由於馬桶蓋上的開口太大,小孩子不注意會摔到馬桶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將馬桶蓋增加一個可活動的中間環,就像燈子一樣,一個小環套一個大環,小孩子上去的時候,將小環放下,大人上去的時候將小環掀起,小孩子長大後,可將中間一環拆掉。
兒童成人兩用座便蓋示意圖
二、開動腦筋
——非典疫苗的誕生
“非典”的元凶SARS病毒剛剛被確認為“冠狀病毒”,僅在兩周之內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就將其基因圖譜繪製完畢了,港澳聯手計劃在6個月內即可推出“非典”疫苗。你看,現代科學技術具有多麼驚人的速度。
麵對紛繁複雜的世界,發現問題很重要,但是解決問題尤其重要!
發現問題要靠觀察,解決問題則要依靠思考,要開動腦筋。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將平時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不要讓它在大腦中一閃而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生活中發現的問題不斷積累就會從中找到規律,就會發現問題,將這些問題經過細致地總結、歸納、分析、實驗,我們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根據矛盾論的原理我們知道,有矛就一定有盾,有癌症就一定有治療癌症的方法,有愛滋病就一定有攻克愛滋病的手段,隻是我們目前沒有發現而已。尤其電子時代的我們,借助於電子技術,借助於係統分析,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不要害怕問題,思考、分析、研究、任何問題都將被人類攻克,隻是時間長短而已。
人類可以登上月球,人類製造的工具可以踏上火星,人類可以通過納米技術改變患病的基因,實施基因工程,人類可以登上世界最寒冷的南極,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瑪峰,人類可以運用潛艇技術潛到海底去探知不見陽光的海底世界,你說我們偉大的人類還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的呢?
世上的矛盾總是相伴而生的,關鍵是我們如何通過自己的觀察、記錄、分析、總結找到矛盾的另一半。
二、動手動腳
——貝多芬的遺憾
如果我們將自己的東西隻停留在理論上,那還不夠。還要經過一次更重要的飛躍,這就是理論到實踐的飛躍過程。再好的理論、思想都要把它應用到實踐中去,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
美籍華裔馮如兄弟,他們經過刻苦的學習,掌握了很多關於飛行的理論,但是他們如果將這些理論吸收之後不付諸實踐,隻是停留在理論階段,他們就不可能使飛機上天。貝爾、瓦特、牛頓、伽利略、伏達……很多大科學家,他們的成果都是經過無數次的科學實驗所獲得的。畢竟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很大距離的,理論上能夠成立的東西,要在現實中獲得實踐,就必須有一個刻苦艱辛的過程。所謂“紙上功夫終覺淺”說的正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