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朱曉雨
朱曉雨,1962年6月生,河南南召人。現在南召縣委工作。曾獲得過首屆及第二屆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一等獎等,南召縣作協名譽主席,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逝水
一
我望見那河了,在冬天的背後。
沿著那些生長的樹木,我走過去。
“我要摸摸那河水。”我對樹木們說。
“為什麼?”
“我走過的冬天太幹燥了。”
“你用什麼去撫摸呢?”
“我的眼睛。”
二
一隻水鳥從這塊鵝卵石上跳到另一塊鵝卵石上。
“我們交個朋友吧。”我伸出手去,輕輕地說。
它沒有言語,隻是一個勁地抖動那雪白的羽翅。這時,我才發現,它翅膀下麵的羽毛是墨綠色的。
“你很喜愛春天,是嗎?”
“我是隻有春天的。”它轉動小小的腦袋,望著我。
三
微風起了。
泛起油油波紋的河麵上,漂浮著一條條灰白色的水沫。一些小草的芽莖在裏麵直豎著。
“你能告訴我,你寫的是什麼嗎?”看著那縱橫旋轉的水沫,我問。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最純真的符號。”水麵閃動一下,吐出它的聲音。
四
我走過的河灘上,有燃燒過的痕跡。
在那黑色的根莖周圍,綻出一芽細嫩的綠葉,它是那麼微小,如果不細心觀察,你幾乎發現不了。小草的生命是頑強的。
小草擁有春天,它也屬於整個世界。
五
當我低下頭去,發現在水草和鵝卵石中間,遊動著密如雨蟻的灰褐色蝌蚪。
我想起了什麼呢?原始人群?草原上的黑駿馬?抑或是那太陽係而外無數的星體?
“生命是神聖而偉大的。”
六
至死無悔。
這便是你投下的背影,籠罩了我短短的人生。
誰把你的名字也刻在了樹上?那麼清晰而執著。
我於是不再給你寫信。
沉默如石。相思是那山中的野草,自生自滅,自滅自生。
七
我走在河岸唯一的小路上,腳印重疊著腳印——那是素不相識的人留下的。
有兩雙腳印,顯然很親密。它們向前延伸,一直轉向樹林的深處,無法看見。
我們走過的路,終究還要有人去走。
八
遠方的雲飄過來了。
當它來時,我看見那樹枝上鼓脹的芽苞盈盈欲滴,河麵上魚類的吻密如急雨,蝴蝶的翼翅在花叢間閃動。
雷聲隱隱,閃電的長鞭擊打著遠山的背脊,岸邊的柳樹搖擺不停。無數看不見的塵埃在天地的一呼一吸中,迅速遁去。
空中彌漫著躁動不安的氣息。
一場大雨就要到了。
在慕田峪長城
一
有一瞬間,語言的鱗片從我的周身脫落了。
我遠遠地望著你,心中一片奇異的空白。
曆史的膠卷嗬,曝光於今人的麵前,是怎樣的蒼涼和凝重!
二
秋風從你的那邊吹來,帶著黃沙白草的氣息。
舉目望去,但見山山嶺嶺的野樹、野草,黃火焰一般,幽幽地燃燒著。
有異人的鐵蹄遝遝而來。
三
大漠落日,斷槍折戟,牛角鳴鳴,殘旗獵獵……
多少甲兵埋骨荒丘,又有多少將士魂繞中原?
從曆史的深處,從殘廢的敵樓上,烽火狼煙嫋嫋而升。
孟薑女徒然哭倒在你的腳下。始皇帝依然站在城堞上,夕陽把血色塗在那冷峻而疲憊的臉上……
四
於是,你一節節蜿蜒而來,把一個柔弱民族的脊梁上鑲嵌一道雄性的脊骨,牙齒一樣,絞碎多少異族入侵者的美夢……
五
我拾級而上,遊人的歡聲笑語在秋天的山嶺間回旋。一個民族的新的氣息,彌漫成一天的影雲。
一位白發老者拄一根拐杖,蹣跚而上,從他偶爾瞟過的目光裏,我看到生命的堅韌和信念的力量。
六
一個小女孩,靠著一處欄杆,手裏攥著一把紅色的野草。她的父親,正彎著身子給她照相。
那背景我再也難忘:你盤繞在嶺上,讓正午的陽光投射出千萬簇利劍,從逶迤的垛口,射向那萬裏荒原。再向上看時,幾縷白雲正悠悠地飄蕩。
就在小女孩甜笑的刹那,快門摁響了。
七
“你覺得長城很好玩嗎?”
在某個轉彎處,我用蹩腳的外語問一位黃頭發的外國遊客。
“不。長城使我看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一種韌性的信念。”
他用流利的漢語回答我,藍色的眸子裏閃爍著悠遠而仰慕的光芒。
八
然而,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閉關自守的愚昧王朝,讓這堵護院的高牆再難抵禦火辣滾燙的鐵蹄煙塵……
在血紅色的塵埃裏,圓明園成了大火後的廢墟。逃避兵燹的人們,拖兒帶女,在無盡的原野間,漫無目的地流浪……
你啊,你隻是徒勞地睜著滴血的眼睛,看他們把你身上的血肉一點點地瓜分,《馬關條約》、《天津條約》、《辛醜條約》……
九
如果你真是一條降妖除怪的神龍,何不將你的巨尾強有力地一擺,驅逐蕩滌這殘忍的掠奪和蹂躪?
被歹人強暴的母親,她的淚和血隻有默默地流進心裏,烙印出屈辱的人生?!
十
無數的時光恍然而過。
參差錯落的石級在腳下不斷地更換,延伸,我的視野也逐漸開闊起來。
我望那遠處的山,遠處的山也深沉地望著我。
“燕趙自古多悲歌慷慨之士,和這險峻的關塞、雄奇的峰巒分不開呀!”
一位遊人站在我的身邊,指指點點。
仿佛,北風起了。大雪滿雲刀,刁鬥一夜地驟響。將士裹鎧甲而眠,戰馬銜枚雪夜疾走……
十一
嗒嗒,嗒嗒,一陣奇異的微響傳入我的耳膜。回頭看時,隻見一位盲者抖抖索索地爬了上來。
我心頭不由一顫,便不由得去扶他。
“別管我,讓我自己上去!”
他輕而堅執地推開我,枯瘦的臉上綻開一絲不易覺察的歉意。
“我要爬上去,摸摸長城的石頭。”
他幽幽地說,幹癟的眼眶眨了幾下,臉上開放一朵異彩。
十二
我忽發奇想,要是哪一天我淪為乞丐,再次來到你的身邊,長城啊,你將施舍給我什麼?
十三
這裏的名人墨跡並不多,山下溥傑和楚圖南的兩幅,可以說和江山相發揮,平添了你的魅力。
而我,我能給你些什麼?
一陣浩大的秋風吹過。衣衫和著滿山的樹木,花草,肩上的發絲在颯颯作歌,在風中起舞。
如若是你腳下的一塊頑石,我也知足啊!
十四
坐在今夜的月光裏,我再度想起你。
你無休無止地延伸,那些延伸於想象之外的部分,我該怎樣和它們相見?
長城!長城!
隻輕輕地一歎,淚水便洇透了我的稿箋。
傾聽時間
我聽見時間在流逝。它猶如枝頭的花,開過又謝;猶如峽穀的風,峰巔的雲,該遠去的遠去,該散逸的散逸;它把生命的脈搏推向世界,又把生命的影像從世界上抹去。
但是,時間永恒。你聽,它滴滴答答,永無止歇,分秒不爽;它排闥而前,絕不停留,哪怕一瞬。它讓你無暇去胡思亂想,因為,稍不經意,你將雙鬢飛霜,青春不再。然而時間並非無情,隻要你真正地愛過恨過,流過淚流過血,仰天長嘯也好,悲情一慟也罷,它都會把鮮豔的花朵敬獻在你的窗台。
時間讓人生壯美,時間讓生命輝煌。
凡庸的人擁有時間,將大把大把地揮霍,從不知道嗬護珍惜;睿智的人擁有時間,會用整個生命在光陰的長河弄潮激浪,哪怕一簇小小的水花,他也要放手一搏!一個個體的生命在時間裏顯得渺小,但生生不息的無數生命卻把時間的鏈條結得更緊!
誰抱怨時間遺棄了他,誰其實就是在時間中淘汰了自己;誰感激時間對他無私地饋贈,那就證明他在時間中曾經全身心地付出。也許,青春可以逝去,但與青春同在的一切,將在時間中珍存且永恒。
我們不可能知道:一個人生命中會有多少華美的日出,會經曆多少姹紫嫣紅的春天,會收獲多少豐碩的金秋,但有一點,隻要無悔無愧,即使初綻的花朵被閃電擊落,即使生命像流星一樣劃過黎明的蒼穹,這短暫的曆程也會在時光的記事板上鏤刻壯美的印跡!
傾聽時間的當兒,手中的筆吐出一串不清晰的心跡,白色的紙頁留下一行行縱橫的墨跡。也許,這是對時間的浪費或是褻瀆吧,我想。但是,蝸牛爬過有痕,秋雁飛過有聲,既已來過,便無愧今生!
不知在這時間的盡頭,還有什麼樣的奇跡將會發生?!
劉高貴
劉高貴,1962年農曆三月出生於河南光山。當過教師、幹部、編輯和記者,現供職於河南省某省直單位。出版有詩文集多部,並多次獲獎。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散文詩觀:詩化的散文,散文化的詩。既得詩的自由,可以天馬行空,又有散文的平實,可以收放自如。
寂寞一壺酒
小時候,不懂寂寞,總覺得那所謂的寂寞,就是一間空蕩蕩的大房子、一條必須獨自一人跋涉的長路、一種有話要說卻又總也找不到人傾聽的感受。
長大了,這才知道,寂寞其實也是一種境界、一堂自修課、一壺可供自斟自酌的清酒。
古來聖賢皆寂寞。聖賢的寂寞既是自找的,更是修來的。既為聖賢,身邊自然不乏追隨者,倘是他們願意彎一彎腰、伸一伸手,肯定不會缺少酒肉朋友,沒準還會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往他們跟前湊哩。聖賢們之所以甘守寂寞,實在是因為不想降低頭顱的高度,不願壞了自己的操守。高處不勝寒,那又如何?聖賢們俯視的目光,曆經千年風霜,卻依然如燈如燭。
寂寞多與清閑相伴,沒有俗事來擾,豈不正好讀書。就算實在沒書可讀,那也無妨,還可以讀庭前的繽紛落英和窗外的一簾風雨。天上雲卷雲舒,院中花開花謝,得得失失,收收放放,其中的玄機,是怎麼讀也讀不夠的。縱是夜來風吹雨,也無燈火,那也沒啥,正好可以將自己融進無邊的夜色裏,推開小窗,閉了雙眼,任風吹拂,然後一遍又一遍地讀自己的心,讀心中的一條條溝壑和一道道波痕……世間萬物,當數自己的一顆心最難讀,於今終得閑暇一頁頁從容批閱,誰說這不是一大幸事?
寂寞本是水,因為有思想勾兌,就釀成了一壺淡淡的清酒,而且窖之越久便越有味道。寂寞這酒,最宜獨酌,最宜借之歌唱,或借之歌哭。用以邀明月,明月也坦然;用以酬秋風,秋風也忘憂……不是都說壺中乾坤大嗎?有些時候,隻需一杯寂寞在手,就可以醉也風流、醒也風流。更為難得的是,帶著幾分酒意看世事,或許能看得更加從容,也更加通透……
所以,我不害怕獨處時的這份寂寞,卻最怕躋身於人群裏的那種孤獨……
民謠
在還未能聽懂親人話語的時候,就已經在聽民謠了。
在泥土上真實地活著,並且用泥土的語調放聲歌唱——這是民謠給我的第一個啟悟。
民謠就是一種生活。
在貧寒的日子裏,民謠是一種最耐咀嚼又最易消化的食糧。在冰冷的冬夜中,民謠是一盆既溫和又不灼人的爐火。民謠是一間遮風擋雨的小房子,有了它,我就能看到親人們的笑臉。民謠是一片沃土,有了它,我就能找到愛情的花朵……
民謠能刺破暗夜,它是一把利劍;
民謠能溝通性靈,它是一座長橋;
民謠能療治傷痛,它是一劑良藥……
有愛在心
驕陽似火的曠野上,一棵老槐樹兀自獨立,麵對駐足身前的來客,她常會心懷愧疚。或許她還沒曾想到,她那一樹濃陰,才是長途跋涉者最為渴求的東西。
久旱無雨的早晨,一顆露珠在草葉上澀澀地顫動,麵對小草那裸露的根係,她恨自己不能變成一脈清流。其實她沒有意識到,她那星星水色,已給了小草生機和希望。
一個囊中羞澀的漢子,在走過一位乞丐身邊時,紅著臉低下了頭,為一無長物相饋而自責不已。他似乎沒曾想到,他真誠的微笑和輕聲的祝福,已經把窮兄弟感動得淚如潮湧……
生活中往往如此,麵對弱小者,就在自感力不從心之時,實際上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樁義舉——通過一眼熱望、一次握手,甚至是幾聲怦然心動,我們已經傳導了我們的撫慰和關懷。
愛本無貧富,情亦無貴賤。在無邊的暗夜裏,倘是不能做一輪明月,那就做一點流螢吧,有愛在心,不管是滔滔莽海,還是毛毛細雨,都一樣是偉大的……
聽聽青草說什麼
不知究竟從哪一天開始,我們這些尋常人等,竟也活得複雜起來了。
樓一天天高了,路一天天寬了,世界一天天小了,誘惑一天天多了,我們竟也失去了原來那種平和的生活態度,一天天變得浮躁起來。
總聽我們在說,忙啊忙啊!
為名逐鹿、為利奔突,想要紅花,又想要綠草,結果呢?名利有了,紅花綠果也慢慢地到手了,我們卻感覺比以前活得更加艱難了。
行囊日重,能不壓人?
再說,我們得到的,真是當初想要的嗎?那被我們丟棄了的,真是該丟棄的嗎?
於是,我們又開始有了一種新的隱憂,生怕在那金山銀海裏,有一天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那麼,為什麼就不能給心情放陣子假,讓生活變得簡單一些?
比如現在,風正和煦,草正青嫩,花正含苞,我們為什麼不能暫且撂下千煩百憂,去跟大自然親近親近?把腳丫子交給熱土,把目光交給白雲,把歌聲交給微風……躺在地球母親的懷裏,散散淡淡地清純一回,多好!
在季節的入口處,我們至少該跟青草親熱親熱,看看她們怎樣適時而榮、隨風而舞,怎麼從從容容地舉起露珠的杯盞,自己跟自己小酌……
聽聽青草說什麼吧,對於我們,那肯定是非常生動的一課!
吳元成
吳元成,網名三腳貓、南水北調、天天本報訊等。1962年10月出生於河南淅川,新浪網、新華網等有個人博客,大河詩歌論壇版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作品入選《1986—1988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河南新文學大係》、《河南文苑英華·詩歌卷》、《青年詩選》等。詩歌《讓我們去大漠》入選中學生詩歌讀本《新詩選讀》。出版詩集《嚎叫與談說》、《目擊》,長詩《人·鬼·神》、《行走》。
散文詩觀:亦真亦幻,亦大亦小,亦聚亦散,亦文亦詩。
早上的殺戮
一切都在早晨結束。
那些藏在錦袍和袖口的槍成就了這個早晨的記憶。那些少女分屬不同的父親,而那些母親則有一個母親。而我也許是一個下人。那個懦弱的公子或者隻是一個管家,比我剛強。他們遮蔽了孩子的眼睛。在老當家屍骨未寒的早晨,消滅了混亂重建秩序。我是這場血雨腥風的見證者之一,僅僅是之一。那些嬰兒的啼哭,老人的絕望,少婦們的決絕,比早霞和十一月的風更堅忍。一切都在早晨開始。來自夜晚的饑餓,情感的泛濫,燒餅的呻吟,馬蹄的放縱。來自夢,來自夢囈和夢遺,來自曆史和未來。這個早晨,一切話語權屬於子彈。
如菜佛講菜經記
惟公元2000年後,網絡風行,我佛慈悲。如菜佛應運而生,五環輝映,佛光普照於菜園之中。其馬甲非一,或雲老菜子,或曰食菜道人。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做《菜經》八萬六千章。忽一日心血來潮,端坐於菜壇之上,開壇講經。眾弟子一條龍、二人轉、三腳貓、四不像、五花馬、六耳獼猴、七星瓢蟲、八哥公主、九頭鳥或坐或立側耳傾聽弘法大義;更有紅白蘿卜、土豆、西紅柿、絲瓜、南瓜、豆角、洋蔥、大蔥,西瓜、蘋果、香蕉、葡萄、橙子、柚子、甘蔗、椰子、櫻桃、木瓜、胡桃、獼猴桃以及超男、超女、80後、90後、博客、閃客、暴走族以及騎在牆頭等紅杏、醉臥繡樓思王子等菜農以億數計,於電腦前,於視頻前,於各菜地田埂上,沐浴焚香,望空而拜。如菜佛終開金口,各愚頑齊盼覺悟: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一菜爾。你菜,我菜,眾生平等,皆菜矣。菜你,菜我,菜一切可菜之物,菜一切不可菜之非物。惟菜之貴,不在食,不在果腹,不在維生素,在種也。種天,種地,種菜,種非菜,種道種德,種善種惡,種真種假,種美種醜。種者,種也。菜種、人種、物種,物競天擇。物種滅,菜種滅,人種滅,地球滅,宇宙滅。滅而後生,生而後滅,而後種,而後收,而後偷,而後之而後,循環往複。惟菜存,惟種存,或於空間及空間站,或於黑洞及暗物質。以心為菜園,以空為菜地,以星座為菜種,以流星雨為化肥,以射線為灌溉;以佛為道,以道為儒,以儒為佛,以我為小菜,列位弟子幾近佛也。
……
偈語冗長,不再贅述。至於正經全版《菜經》,請善男信女於公元3000年1月1日1時1分1秒至烏有省虛幻市非正道3000號如菜佛空色菜園出版社門前購後參悟即可。
郝子奇
郝子奇,1962年生。現在河南省鶴壁市檔案局任職。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中國散文詩研究會會員,河南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全國報刊,散文詩入選《中國散文詩90年》、《60年散文詩精選》、《中外愛情散文詩精選》、《讀者》等選本選刊,多次獲獎,有個人作品集出版。
散文詩觀:是大自然暮秋的野菊,淡雅而灑脫,散文詩應在文學的原野獨立出自己的風韻;是交響樂中的主旋律,凝重而回蕩,散文詩應在文學的混響中演奏出自己的音色。
散文的飄逸奔放,詩歌的濃縮容納,使散文詩無羈而神聚,花飛而香留。
散文詩的創作,需要在形式上創新和追求,更需要在精神上和這個時代融合。
深秋,與那隻螞蚱一起舞蹈
深秋,這是生命最後的舞蹈。
在淒淒芳草叢中,展開還帶著濃厚的冷霜的翅膀,展示生命的力量。
那隻綠色的螞蚱,在舞蹈,讓我的心展開翅膀。
愈漸愈濃的,是秋的匆忙。
愈來愈厚的,是秋的凋零。
花已凋零,草已枯萎。一切的生命,似乎都在終結著一段曆史。
而那隻螞蚱,就展開薄薄的羽翅,抖落很重很厚的霜寒,作一次生命的開始。
開始或者結束,都是一種過程。
過程是美麗的,就如枯草叢中綠色的羽翅。
開始或者結束,都是一種結局。
結局並不重要,就如寒冷中舞蹈的釋放。
深秋,這是生命最後的舞蹈。
在哀哀歸雁下,抖擻看很短很短的生命力,作一次熱情的展示。
那隻綠色的螞蚱,在舞蹈,讓我的心作一次飛翔。
忽隱忽現的,是冬的隱形。
忽遠忽近的,是冬的腳步。
冬已走來。滿目蕭蕭。一切的生命似乎都在遁逃或者隱匿。
而那隻螞蚱,就昂起重重的頭顱,無視風霜,作一次美麗的綻放。
綻放或者凋零,都是一種狀態。
狀態是必需的,就像無邊的死亡中生之蹦躂。
綻放或者凋零,都是一種展示。
展示各具昭示,就像草之枯萎和翅之飛翔。
深秋,這是生命最後的舞蹈。
滿目滄桑中,讓秋的幕帷展開,展開,
我就與那隻螞蚱一起,作一次生命的舞蹈。
舞之翩翩,蹈之無疆,
把所有的活力釋放到極致,而後,
笑傲冬的到來。
深秋,獨步野外,芳草萋萋,落葉飄飛,忽見一隻綠色的螞蚱,無羈地跳躍在荒涼中,感動於生命的釋放,草就上文,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