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穿越“大煙炮”

“大煙炮”呼嘯著卷過三江平原,那是龍卷風一樣的災難,仿佛要掃蕩大地上的所有的生靈。那風雪交加的寒流,起始於西伯利亞,越過黑龍江,穿過大小興安嶺的密林,又在完達山下瘋狂起來。雪暴淹沒了村落,封鎖了道路,連邊境重鎮虎林也成了被風雪圍困的“孤島”。

這場暴風雪發生在1955年的一月,但在虎林的曆史上並無記載,因為這片長期被冰雪欺淩的地方,這樣的狂風暴雪並不罕見。可發生在這個非凡的日子的一件事,卻赫然地記錄在《虎林縣誌》上:

1955年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八五○部農場在虎林縣成立。

《八五○農場史》上有更詳細的記載: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籌建,經鐵道兵黨委批準,於1955年元旦“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八五○部農場”宣告成立。餘友清任場長,閆斌任黨委書記。當天餘場長做了《邊開荒、邊生產、邊建設,辦好國營農場》的報告,布置開荒建點和冬季運木材計劃。虎林縣杜春堂縣長出席了成立大會。戰士們敲著臉盆鳴放鞭炮,把《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八五○部農場》的牌子掛在了臨時場部門口。

在北大荒的當代開發曆史上,八五○農場不是最早建立的農場,但以軍隊建製成立的農場它確是第一個。它是中國當代軍墾事業的締造者王震將軍在完達山下撒下的一顆火種,它將點燃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懷抱中的那一片片荒原,實現千古荒原變良田的夢想;它是王震將軍建立的第一個軍墾驛站,十萬轉業官兵將從這裏進軍荒原,在完達山下,密(山)虎(林)寶(清)饒(河)一帶打響了“鑄劍為犁”,化嚴寒為春雨,變蒼涼的北大荒為輝煌的北大倉的偉大戰役。

整個戰役曆時幾十年,但“點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如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一樣永遠值得紀念。

軍號響,紅旗揚,千古荒原第一犁,拉出一輪紅太陽。三代北大荒人前赴後繼,披荊斬棘,如今的北大荒不僅成了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而且成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最大亮點。

我在《仰視你,北大荒》一文中,對如今的這片大地有這樣的描繪:如綿繡般的耕地鋪向天際,像列隊衛兵似的林帶把田園劃成世界最大的棋盤。由衛星導航的金戈鐵馬奔馳其間,播金灑銀的雄鷹在頭上掠過。裝滿穀糧的幢幢銀塔聳立雲端。色彩繽紛錯落有致的座座城鎮,如童話般聳立在田頭林間湖畔。

5.62萬平方公裏的北大荒像一個聚寶盆,她懷抱裏的113座農場,如113顆璀璨的明珠,在祖國的北疆閃爍著奇麗的光彩。那是上天給予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的偉大的拓荒者的最高獎賞,更是數以百萬計的解甲歸田重上戰場的轉業軍人、嘔心瀝血把科技變成生產力的科技人員、熱情如火大有作為的內地支邊青年和城市知青們,以青春和生命為代價鑄就的人間奇觀和曆史豐碑。一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大國的農業現代化的曙光,就在這片荒原上閃現,千百年來飽經苦難的中國農民的小康夢想,終於在這片土地上實現。

曆史銘證:在這場翻天覆地的曆史巨變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複轉官兵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曆史功績不可磨滅。在世界軍墾史上,自古以來,擁兵屯墾的事例延綿不斷,而中國人民解放軍複轉官兵開發北大荒的偉大壯舉,古今中外絕無僅有,有著非凡的意義和影響。

北大荒地處北國高寒地區。當年,這裏荊莽叢生,泡沼遍地,野獸出沒,渺無人煙。寒冷和“鬼沼”使這裏成為恐怖蠻荒之地。許多文人墨客曾這樣描寫北大荒的冬天:“呼氣為霜,滴水成冰,赤手則指僵,裸頭則耳斷……“大煙炮”過後,時見雛鷹跌落於林下,孤狼陳屍於河穀,古泉咽澀,大江斷流……”北大荒自然條件如此惡劣,要想在此立足談何容易!正如當代著名作家聶紺弩在《北大荒歌》中所言:“不有天神下界,匠星臨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麵龐!”

翻閱黑龍江的地方史,北大荒的墾殖,大約可以追溯到遼金乃至秦漢時期。但是有組織的開發則始於明清之時。明洪武年間,朱元璋推行“足兵、屯田、備邊”之策;清初,沙俄入侵,清王朝多次頒布“招墾令”,實行“旗丁”製,屯墾於黑龍江流域,以強防務。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令征羅刹(俄羅斯)之兵,築城屯田,永駐璦琿”。嗣後,便繼之以民國的放荒墾殖。連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也伸向這片土地,移民開拓是他們“大東亞共榮圈”計劃的一部分。

曆代統治者和侵略者終因無法克服的困難,均以最後的失敗而告終。隻有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和人民軍隊,才真正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移民史學者稱,北大荒的開發,不僅遠勝於長江三角洲的規模之巨,艱苦之卓絕,就是與俄國的西伯利亞、日本的北海道和美國西部的開發相比,也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