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裏爆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是呀,人民軍隊的基本成員都是農民,他們是為保衛祖國、保衛自己家園而入伍參軍的。現在勝利了他們當然願意解甲歸田,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晚間,餘友清副師長向王司令員彙報說:“伊春附近有個小農場,百十坰地,他們願意交給部隊辦。我想去接下來試試。可以種地養豬,做部隊的副食基地。”
“很好,很好。”王震聽了,十分高興。“你快去接下來。黑龍江辦國營農場是有經驗的,先試一試怎麼個辦法,等到自己有經驗了,再向中央和軍委打報告。”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餘友清帶幾個人去接收農場。王震和王桂林幾個順路到哈爾濱、九三榮軍農場去學習黑龍江省辦國營農場的經驗了。
當時,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管理局剛經過機構變動,原來的東北國營農場管理局撤銷了,鬆江省和黑龍江省兩個國營農場管理機構合在一起,新組成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管理局。一位副局長向他們彙報了全省國營農場的基本情況,並簡要地介紹了全省荒地資源。王震聽得非常仔細,還要了許多資料,分給隨行的同誌閱讀摘抄。將軍挑燈夜讀,十分精心。
據鄭加真先生在《北大荒六十年》中記載,王震將軍離開湯原又到哈爾濱專程拜訪了省委書記歐陽欽,他談到了要在湯原建設農場的想法,這位小個子省委書記風趣地對將軍說:“你去的湯原還不是大荒原,真正的北大荒在三江流域——黑龍江、鬆花江和烏蘇裏江形成的衝擊平原。那裏荒草齊天,渺無人煙。完達山下,也有大片的土地可以開荒種地,光密山縣那一帶,就夠你開發的。它相當好幾百個南泥灣哩!”
歐陽欽書記的話正好觸動了將軍內心深處的“屯墾戍邊”的思路。他滿臉喜色的問:“我帶兵進你的地盤,歡迎不!”
“我雙手歡迎啊!你要去密山,就會看到火車站前還立著一個三五九旅烈士紀念碑。戰士們為解放密山獻出了生命,如今在他們流過血的地方屯墾建場,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第二天,王震將軍對隨行的同誌說:“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叫北大荒,是塊肥肉,沙俄帝國主義搶走了一大塊。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北後,有個20年移民500萬的計劃,但是壽命不長,隨著侵華戰爭的失敗而告終了。”
說到這裏,他有些激動,“帝國主義反動派辦不到的事,我們一定能辦到。共產黨人就有這個精神。”
幾個參謀也從資料中了解好多情況,讚同地說:“黑龍江的同誌辦農場有很好的經驗。這裏有榮譽複員軍人辦的農場,也有解放團的複員轉業軍人辦的農場,都是機械化農場。還有各級政府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辦的農場,也大都有機械,隻有一些小型農場是用畜力的。”
將軍感慨地說:“還是毛主席有遠見,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們就是一個學和幹的問題了!”於是,決定先到九三榮軍農場去參觀學習。
西部地區屬鬆嫩平原,九三榮軍農場卻在較高的丘陵地帶。平緩的山巒像起伏的波濤,農場的地號多數就在崗坡地上。場長向俊選原是解放三團的團長,曾在樺南縣創辦了孟家崗農場,是一位久經風霜的紅軍老幹部,跟王震司令員一見如故,而且十分健談。他先陪同他們看了幾處日本開拓團的遺址,介紹說:“這裏的地一部分是開拓團的撂荒地,多數是新開墾的。現在連了片,分了地號。根據便於生產的原則,設了作業區(即生產隊),實行土地、機械、人員三落實,也叫三包。這樣便於統一管理,職責也分清了”。說著,已來到一處陰暗的地窨子跟前。向場長說:“這是日本人關押中國勞工的地方,原先還有鐵絲網圍著。日本人搞開拓,實際上還是用中國人的血汗。現在我們留下來把它改做倉庫。工人搬進了明亮暖和的新草房。”
王震聽了,十分讚許,說:“留下來好,讓子孫後代都能看到,永遠不忘這段悲痛的曆史。”
王震對向俊選場長的侃侃而談,對九三榮軍農場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後他對大家說:“辦機械化農場需要許多學問,不比過去用鎬頭開荒。我們都得從頭學起哩!”
王桂林說,當我們匆匆回到北京鐵道兵司令部時,正好中央軍委讓鐵道兵在鷹廈路前線設立指揮部,便於指揮那裏的重點工程。前線指揮部確定設在福建南平。王震在做了搬遷的安排之後,又急匆匆地回到了北大荒。我則緊隨著他來回奔波。
深秋時節,黑龍江已是霜壓枝頭雁南歸了。我們先來到密山。密山邊城小站,曾經是日偽統治時期的東安省首府,日本關東軍的重要駐地,但那時顯得冷冷清清。許多日本兵敗退時毀壞的房舍還未修複,街市還多半是低矮的草房。縣委領導把我們當貴賓來接待。當聽到我們鐵道兵準備到這裏辦農場開發荒原時,他們表示全力支持。這時,王震熾熱的心田裏,早已按捺不住。他決心把開發北大荒的計劃付諸實施。
在密山聽取了關於荒原情況的彙報之後,他又轉道來到湯原舊地。當晚,他將餘友清和我叫到跟前,說:“鐵道兵的複員轉業官兵到這裏來辦農場是決定了。現在想讓你們去打頭陣,選派一支精悍的小分隊,到虎林、密山、寶清、佳木斯一帶去進行一次實地勘察。”
第二天,餘友清和我帶領的一支小分隊便出發了。我們先到密山,沿著原有的虎密線在完達山以南踏查,有時騎馬,有時步行。密虎線已被徹底破壞,兩側離離蓑草,很少見到村落。有幾處零散的水利設施,都已年久失修。田野裏長滿了蒿草葦稈,據說是日本人的“鐵路自警隊”開發過的地。再往深處走,就是草叢、塔頭墩、漂垡和葦塘,馬不能行,隻好徒步跋涉。進入完達山麓,則又是一番景象了。一條條平緩的崗坡,夾帶著大片大片的穀地平原。山嶺上林木茂密,平原上蒲花如雪,見不到一處村寨野店。偶爾從山穀河口鑽出幾個人影,那是以捕魚狩獵為業的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