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我們的下一代或比我們年輕的一代是否仍然以當作家為榮以文學為業,像我們一樣?我常常這樣想, 當我們看到發表我們作品的文學期刊的發行量大多數隻剩下幾千冊的時候,我們是否依然保持著高漲的文學熱情和創作衝動?當我們領取的還是一千字三十元以下稿酬的時候,我們的寫作速度和態度是否依然從容不迫精益求精?就像當我們進入城市安身立命或功成名就之後,我們的心是否依然保存著山村的清樸品性和醇厚情悻?
時於我這樣的人而言,文學是我通往新生活的橋梁。因為文學,我的命運得以改變―從鄉村進入城市,從中學教師成為刊物編抖、專業作家。而在我之前,我看到或知道有很多人,也正是通過文學而改變了個人的生活命運。他們因為在地區的刊物發表了一篇以上的小說、詩歌或散文,而調到了縣裏。又因為在省級的刊物發表了一篇以上的作品而調到地區。後來又因為在國家級的刊物上發表作品而調到了省城,甚至進入京城。在他們連續幾級的跳躍中,文學始終是他們人生的踏板。他們的成功模式或奮鬥事跡成為我學習的榜樣。我終於像他們一樣知願以償,成為他們隊伍中的一員。但是在我的後麵,我們的效仿者卻沒有了如此的幸運,哪怕他們的成就和才氣在我們之上,他們的生活道路已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像先行者那樣一路順風馬到成功。這是為什麼?
生不逢時,或許是。
在傳媒像商業一樣昌盛的今天,文學被電視所淹沒,作家被演員所打倒。過去通過文學才能傳這的思想和情感,現在似乎通過電視就能表達。人們的視覺幾乎從書本全轉移到了熒屏上。文學名著徒有“虛”名。作家為作品出版困難而發愁。征婚啟事裏已看不到“喜歡文學”的字眼。過去被公眾敬仰的作家把尊榮的地位讓給了貌美色佳的演員,像爺爺成為家奴,而孫子成為了小皇帝。
為此,廣西民族出版社依然一如既往重視作家作品的出版,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尤其是推出我們這些文學新人的作品以很高的境界和投入,以最新最美的設計和紙張,以藝術的、市場的規律與法則,把我們的作品推薦給讀者”
這樣說來,我和與我同齡並且有著相似經曆的作家就不是文學最後的受益者和守望者。事實上,文學是永遠不會消亡的。還會有更多的後來者像我們一樣感謝文學,獻身文學。我之所以對文學持之以恒或一往情深不僅是因為文學是我力所能及的謀生門路,更因為文學是我美妙的精神家園。在我生活和生命的天地裏,無論是最大的經濟收入還是寶貴的精神收獲,都來自文學”每當有作品發表出版和稿費彙領,都能使我快樂和安寧,盡管平實的作品不能使我揚名微薄的稿費不能使我富有。
但隻要有快樂和安寧就夠了!我們還需求什麼?企圖什麼?
現在,我仍然快樂和安寧地寫作著,甚至比以前還要快樂和舒適, 因為我可以自由地支配時間和自如地運用電腦。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放棄文學終止寫作。創作是作家的天職,就像耕耘是農民的本分一樣。事實上除了寫作,我不知道我還有什麼能力與激情支撐和完善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