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黑暗漸漸隱退,曙光已經來臨。隻有一個拉上窗簾的房間亮著燈光。外麵係在鏈子上的狗威嚴而低沉地吠叫起來。樊金慧迷迷糊糊地伏在書房的桌子上“衝泠”朦朧中聽見了芳梅的嗓音:
“沒睡,又是一夜沒睡,老是夜裏起來寫東西不要命啦!”
芳梅輕盈的腳步和親切、熱烈的擁抱完全趕走了樊金慧的睡意。
樊金慧顯出疲倦的笑容,對她說:“芳梅,本來這個星期不打算回來,昨天宣傳部文聯打電話給我,要我參加2012年下半年全國微型小說會議。要我對這次會議的組織、召開給予支持。”
芳梅是位很體麵的賢妻良母,雖然五十剛出頭,舉止卻像少女般靈活;她有著一雙黑溜溜的、透著靈氣的眼睛,容貌雖不如做姑娘時漂亮,但精神飽滿,招人喜歡。她笑了笑,靠近樊金慧說:
“開會要你支持,無非想你出點錢。我支持你,我也很願意,還有什麼新聞嗎?”
“嗬,新聞多啦。作協主席說我是高產作家、文聯要在會上宣布我兼任縣作家協會副主席、縣微型小說學會副主席,我真高興極了。”
芳梅眉飛色舞地說:“你從九二年開始,特別近幾年出了這麼多作品,我也說你是高產作家。不過,你多少年都是夜裏寫作,這太傷身體了,在家裏這樣,聽說在雲台也是這樣。”說到這兒芳梅流淚了。
樊金慧陪芳梅坐了一會兒,去洗漱、吃早飯,開會去了。
宜城是全國微型小說之鄉,所以全國微型小說學術研討安排在宜城召開。會上,參加研討會的全國作家、名家、大家們來自全國各地。他們中有的五歲時就看了《三國演義》《西遊記》,有的六歲時就開始閱讀《紅樓夢》《金瓶梅》,這讓樊金慧既感到吃驚又感到慚愧。
會議上安排樊金慧講幾句。這難壞樊金慧了,樊金慧一下子臉通紅,手都不知道往那兒放了,不能出醜、出洋相。
樊金慧硬著頭皮接過話筒說:
“各位老師、名家、大家,我實在是個沒文化的人,當你們飽覽群書時,我也在閱讀;但和你們相比是不堪一提了。當然,我也必須承認,在我的青少年時代,也一直愛好、渴望學習,我也讀過幾本書,但那時我的家境實在貧寒,能找到的書很少,我用出賣勞動力的方式,把那幾本書換到手之後,就錯誤地認為,我已經把世上的書全部讀完了。後來,我工作,有些錢了,我一有時間就往書店裏鑽,一有機會就進圖書館,才知道自己當年是多麼可笑。我自幼就愛好文學,喜歡學著記日記、習作,力爭多看,多讀,多寫。我的作品算起來有200多萬字,我認識到,官方編寫的曆史教科書,民間相傳的曆史,前者是政治的需要,後者把口口相傳曆史傳奇化、神秘化是心靈的需要,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我當然更願意向民間的曆史傳奇靠攏並從那裏汲取營養。因為一部文學作品要想激動人心,必須講述出驚心動魄的故事,必須在講述這驚心動魄的故事的過程中,塑造出性格鮮明、非同一般的人物。我歇望有太多文化,通過聆聽、閱讀、習作為日後的寫作作了準備。我想,在我聆聽,閱讀的三十多年裏,培養起了我與大自然的親密聯係,培養起了我的曆史觀念道德觀念。我十六歲工作後,除了生活必需地以外,剩餘的錢都買書了,看書時,把書本裏我喜歡的和從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統統裝入自己的大腦,而這些神秘而悠遠的故事在我的腦神經的發酵下,也釀出了一壇又一壇耐人尋味的文學之酒。”
樊金慧吞吞吐吐結結巴巴地講了大約五分鍾。
會議開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走進了屋子。芳梅躺在床上,裹進被子,一直期望著這一夜親親熱熱,並懷著這種親熱慢慢睡去。
清晨,芳梅還在熟睡,樊金慧就醒了。他急忙穿好衣服,為了不驚醒芳梅,輕手輕腳地走進院子開門駕車去了雲台。
轉眼到了2014年8月,樊金慧到雲台已有三年時間了。
一天,宜城建工局的華紅平局長到到雲台看望楊總,中午當然要招待一下,工作餐略加了兩個菜。
飯桌上華局長問楊總:“雲台招商引資環境好嗎”。楊總笑了笑,未作回答。
樊金慧嘴快,他對華局長說:“這邊招商引資環境好啊!在政府的關心下,支持下,項目才三年多一點的時間,方案通過問題看樣子是瞎子磨刀快看見亮了。”
華局長有點疑惑的問:“不知道你說的是真話假話,三年時間方案還沒有通過呀?你這個大作家在寫小說吧?”
“這裏進入夜晚很不相同,雖然有蟲鳴和蛙鼓,但還是顯得非常安靜。夜晚或陰雨比都市更加涼爽,撒尿的時候會產生寒冷的感覺。光著屁股在路上大搖大擺也不用擔心誰說你耍流氓。如果遇到女人,她頂多罵你一句驢操的,根本不會狼哭鬼嚎喊救命,保不準還會上前摸你一下抓你一下然後罵著走掉。我們摘牌的那個地塊真是個靜呀!到了深夜,你信不信,你就閉著眼睛用機關槍掃,保準傷不到一個人”。
樊金慧帶著點諷刺幽默地說。
華局長聽樊金慧這一番話把嘴裏的飯菜噴了一桌,哈、哈、哈、哈大笑起來。風趣地說了一句:“你寫小說有題材了……”
“華大局長,不瞞你說,我在這兒三年,在辦公室靜靜的空間灌滿了那深沉而醉心的電腦裏的字裏行間,我的心像被這文字洗過一樣聖潔。我的座右銘是;‘世上幾百年傳家無非是積德行善,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修心。’我把讀書看作是人生儲蓄。”
汪為祥插嘴說:“我們樊總實在令我們敬佩,他不管白天有多忙,有多累,他深夜都能堅持讀書、寫作,有時我起夜發現他還在房間的‘電棒’下一個人‘尖心’的寫作,太疲倦了,他大半夜不睡覺,真是少有,他這三年出幾本書了。”
隨同華局長一起來雲台的房總,也是一位文學愛好者。他講了北宋思想家、文學家範仲淹小時候的故事。他說:“範仲淹小的時候,家裏很窮,讀不起書,但他又十分喜歡讀書。十歲時,範仲淹的一個親戚知道他愛讀書,就幫助他,在一個大山的廟裏,請求和尚收留他,讓他住在和尚的宿舍裏讀書,範仲淹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夜以繼日地苦讀,他家裏沒有錢給他買米,他經常吃不飽飯,每天隻用一點點來煮粥喝。他的同學發現他每天都喝粥,就把這事告訴父親。他父親說:‘這是個將來很有出息的孩子,你把我們家裏好吃的東西送給他一些’。範仲淹的這個同學就把家裏的好菜好飯給範仲淹送去。過了幾天,這個同學發現送來的飯菜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裏,就很不高興地問範仲淹:‘我的父親聽說你的生活很清苦,特地讓我送些飯菜給你,你竟不肯吃,這是什麼意思?’範仲淹說:‘我多年喝粥,已經習慣了,如果突然享受好的飯菜,以後吃不了苦怎麼辦?’範仲淹就這樣晝夜不停地刻苦讀書十餘年,每天靠喝兩頓稀粥度日,5年未解衣就寢,專心致誌,讀書成材。後來成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範仲淹的座右銘,也是範氏家族的祖訓。”
一個天氣炎熱傍晚,樊金慧周末從雲台駕車回到家。芳梅說:
“萌萌他們還有個把小時候就到家了。”
晚上吃過晚飯,萌萌推開房門,在門檻邊說:“爸,跟你聊聊,我最近工作上不太順利,領導上一會兒把我調到這兒,一會兒調到哪兒,嘴上說要提拔我,培養我,就是嘴動身不動。我有點度日如年的感覺……萌萌把一些情況告訴了他。”
芳梅一麵聽,一麵傷心地流淚。聽萌萌這麼一說,她心裏難受,難受的是兒子不在身邊,有苦、有難一個人受。樊金慧對萌萌說:
“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先讀書,讀更多的書,多少人因為發奮讀書,最終實現了自己遠大的理想,讀書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因為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知識就是生產力,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如果沒有知識,一輩子沒有生活質量是不用商量的了。李嘉誠成功靠的是什麼?他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比如現在招聘錄用公務員,文件規定,學士每年生活補助為2600元,碩士每年生活補助為3800元,博士每年生活補助為20000元,毫無疑問,知識就是生產力。讀書能幫助人實現理想,讀書同樣可以幫助人實現財富夢想。當今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在不斷縮短,學習一陣子使用一輩子的現象一去不複返,而不斷學習、終生學習已成為現代人發展的第一需要。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經濟之所以快速發展,與國家的全民教育政策是息息相關的。發達國家對公務員的學習教育,提出兩點要求:一是終生接受教育;二是讀書學習是每個人工作的組成部分,不是個人的私事”。萌萌領悟道:“爸,我一定記住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