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文學社(1 / 1)

8、文學社

小景的到訪,使我意識到,可以建立一個平台,把這些所謂的文學青年召集起來。說不定,其中就有舒瑤。

我把創辦文學社的想法寫成方案向校長報告,校長十分支持,指定兩名語文學科帶頭人為指導老師,騰出一間資料室為活動場所。

創辦文學社的啟事一貼,來報名的還真不少,上至高三下至初一都有。學姐小景等是意料中的。125班不見她,卻有老錢等來報名。

我從這些人中,按他們交來的習作篩選出四五十人組成文學社,我當仁不讓出任社長兼主編,選出幾個活動能力強或有背景者(有一個的爹據說是某局局長)任副社長,選出幾個文字功底好的任副主編,選幾個字跡端正或者會畫兩筆的為責任編輯。至此,“晨風”文學社粉墨登場。

我的組織能力開始顯現。兩個副社長被我派出去,首戰告捷。一個從她爹那裏拉到第一筆讚助600元作為啟動資金,我用這筆錢買來油印機、紙張和刻蠟紙的全套家什。另一個副社長跟市縣的作協取得聯係,那些作家答應不定期到學校來開展免費文學講座。

與此同時,兩個副主編負責的征文比賽塵埃落定,選出的優秀作品報指導老師評出等級,由責任編輯刻成蠟紙畫好插圖,不出一月,《晨風》期刊就新鮮出爐,風行校園。並且成為這個縣的文脈之一,延續至今。

於是,每周五下午後兩節課,學校的階梯教室就坐著些虔誠的文學青年,仰著求知若渴的小臉,認真地聽作家或指導老師講解作文大法。有時實在沒人來,我就厚顏無恥地上去,將我的雜學無私地兜售。

這裏麵不少人對我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以致多年以後,我走在街上或者在某個飯局上,會有人猛一拍大腿,趨步向前握住我的手使勁搖晃:“哎呀這不是我們的老社長嗎?我那時候可是你的崇拜者啊!”我也隻好做恍然大悟狀,痛苦地在記憶中搜索此人,甜蜜地回憶往事。我記得當時經常在周末的時候率領這些懷才兼懷春的少男少女,騎著自行車到附近的水庫、古橋去郊遊、采風、野炊。我們坐在草地上,一起唱《光陰的故事》: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地這麼想……

這幫人裏,有不少已經青杏半熟,看對眼了,郎情妾意,情濃意濃。我在悵然若失中,品嚐青春的孤獨與苦澀,那是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心事,也是一種不諳世事的迷亂與困惑。

當然,作為這幫人中的所謂才子和核心人物,對我青睞的女孩不少,但我幾乎出自本能地刻意保持距離。我在她們麵前好為人師賣弄淵博,如同孔雀開屏公雞打鳴,但我實在無心追逐她們中的一個。心裏總有一個影子,感覺把她放在某個角落,藏得嚴嚴實實的,很溫暖,很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