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鄒元標(1551-1624)
鄒元標,字爾瞻,號南皋,江西吉水縣城人,明代東林黨首領之一,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為“三君”。明萬曆五年(1577)進士,入刑部觀察政務,曆任吏部給事中、員外郎,累官至刑部右侍郎。贈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溢忠介。
題江蘇無錫東林書院再得草廬
坐閑談論人可賢可聖;
日用尋常事即性即天。
注:此聯摘自《太湖美之東林聞聲》一文,作者為蔣北麒。
題東林書院依庸堂之一
峋婆遺夔蒙,華開南嶽;
芙蓉環益郡,秀啟四川。
注:此聯收集於“太子頭上的博客”之《古代書院楹聯(三)》。
題東林書院依庸堂之二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注:此為名聯,多記為顧憲成所作,實為鄒元標撰寫後寫信寄給顧憲成,由顧書寫後懸掛。現依《文化蘆溪》網文章《發雲界猛虎跳牆與打不死的鄒元標》收錄於此。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題母墓聯
日有千竹掃地;
夜攬萬盞明燈。
注:此聯搜集於文化蘆溪網文章《發雲界猛虎跳牆與打不死的鄒元標》,錄人者為冬生。鄒母墓位於武功山發雲界猛虎跳牆。
題樂安鹹口村吳澄“草廬公祠”
文水東環,千古道源流不息;
華山南聳,萬年山鬥仰彌高。
注:吳澄(1249-1333),字幼清,樂安鹹口村人。元代理學家、教育家。宋鹹淳六年(1270)中試鄉貢。宋亡隱居布水穀,潛心著作,學界稱之為“草廬先生”。
題雲陽張桓侯廟宇畫廊
劍氣非關月;
書香不是花。
注:此聯摘自豆丁網一生活休閑一網絡生活欄目的網文《鄒元標雲陽張桓侯廟》。
自題
存誠除百偽;
持正壓千邪。
注:此聯搜集於9610網“明代書法”,摘自鄒元標的《五言詩軸》。標題為編者所加。
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讚隨塘楊格畫像
作吉郡之典型,四民矜式;
綿楊氏之瓜及,六邑開基。
注:此聯集於楊巴金《廬陵史事考述·廬陵楊氏始祖楊鉻考述》
題瑞金羅漢岩半副聯
蠟燭峰,峰上生楓,蜂作巢,風吹楓葉閉蜂門
注:此聯搜集於聯都網,至今未有合適的對句。
李邦華(1574-1644)
李邦華,江西吉水盤穀人,字孟暗,號憋明,明末政治人物。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曆任浸縣知縣、山東參議、光祿少卿、右金都禦史巡撫天津、工部右侍郎、兵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左都禦史,贈太保、吏部尚書,因抵抗李自成起義軍失敗投緩而死,溢忠文;清朝時賜溢忠肅。
題安徽浸縣茂林吳氏大宗祠
延陵世澤傳江左;
荊裏名家著水西。
注:此聯摘於《茂林春秋》之《第一輯:府第園林》。又見旅遊資訊網引自《皖南晨報》文章《茂林吳氏大宗祠》。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答友人
寧為偏枯之學問;
不作反覆之小人。
注:此聯見於《穀村仰承集·忠肅公傳》。
告文天祥丞相矢誌
帝陋唐元真聖主;
誰為伯紀泣孤臣?
注:此聯集自《穀村仰承集》,取自詩中頸聯。
劉應秋(1548-1600)
劉應秋,江西吉水楓江人,字士和,號兌陽,明萬曆十一年(1583)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遷南京國子監司業,召為中允,官至國子監祭酒,後辭官歸鄉。溢文節。著《劉大司文集》。
避署北京龍華寺
無地堪逃暑;
清齋試掩扉。
注:摘自其詩作《避暑龍華寺》。
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題滕王閣
滕王閣下碧波寒;
徐孺祠前木葉丹。
注:此聯引自其詩作《登滕王閣漫興》。
贈李鹿南奉使南還
風外梅花落;
樽煎劍氣雄
注:此聯集自《穀村仰承集》。
朱翎鈞(1563-1620)
朱翎鈞,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翎鈞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挽毛伯溫之一
眷老成之在念;
宜恤典之薦加。
注:此聯引自《毛讓後裔龍城九派通書》所載之明神宗皇帝萬曆二年特贈毛伯溫少保《浩書》,此為讚語。
挽毛伯溫之二
鬥極升華,已晉宮端之峻;
綸章渙寵,永為泉壤之光。
注:此聯引自《毛讓後裔龍城九派通書》所載之明神宗皇帝萬曆二年特贈毛伯溫少保《浩書》,此為結論。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讚曾同亨之一
誌堅若堿;
才敏如流。
注:此聯摘自明世宗晉封曾同亨官階為資政大夫、工部尚書的“聖旨”,見於《上曾家族譜》。
讚曾同亨之二
書稱,平土彼同,紀伯禹之勳;
易著,戒裙有備,勒周公之鼎。
注:此聯摘自明世宗晉封曾同亨官階為資政大夫、工部尚書的“聖旨”,見於《上曾家族譜》。
李日宣(1579-1646)
李日宣,江西吉水穀村人,字晦伯,號緝敬,明萬曆十一年(1613)進士,曆任中書舍人、禦史,巡按河南,還朝後掌管河南道事,任大理寺丞、太常卿、兵部右侍郎、左侍郎總督戎政、兵部尚書、吏部尚書。著有《敬修堂全集》《太仆誌》《祀戎奏議》《按豫勿喜錄》(枚卜始末》等。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悼叔父李邦華
從容報主於今易;
慷慨殺身自古稀。
注:此聯摘自其詩作《哭家總憲憋翁寄來別筆》之
四
緬懷李讚李貢
一代文章微國獻;
千秋俎豆在吾廬。
注:此聯集自《穀村仰承集》,取自其詩之頸聯。
劉同升(1587-1645)
劉同升,字晉卿,又字孝則,江西吉水楓江人,劉應秋之子,明朝崇禎十年丁醜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明末愛國詩人。文才過人且兼通武略,是明末抗清將領之一。著有《錦鱗詩集》《明名臣傳》等。
題湯顯祖故居玉茗堂
門滿三千徒四海鬥山玉茗;
家傳六七作萬年堂構金湯。
注:此聯存於臨川湯顯祖故居。
棲霞寺題贈友人
神妙獨超倫;
纖林皆合度。
注:此搜集於雅昌藝術網,為劉同升書法作品照片展示,紅色宣紙書寫,下聯落款處書“晉卿劉同升”並有印鑒。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立誌忠孝
千行馬上思親淚;
一寸階前報主心。
注:此聯集於華夏綜藝網之《大器晚成劉同升》網
藍民信(約明朝末年)
藍民信,號千澗,舍族,江西吉水文峰鎮城關人,曾任曲阜縣學正、國子助教、翰林院國史編修、樂平路推官司等職。
應對廉訪使柳公
嫩蘭堪染綠;(廉訪使)
高柳正抱金。(藍民信)
注:此聯摘自《毛讓後裔龍城九派通書》之《吉水七神童》篇。
朱由檢(1611-1644)
朱由檢,明思宗(明毅宗),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亡國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一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 即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節儉樸素,並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農民起義蜂起,關外清朝勢大,已處於內憂外患交集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後,於煤山自4k身亡,終年35歲,在位17年。廟號思宗,後改毅宗、懷宗。清朝上謐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憋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恰儉搖文奮武敦仁悉孝烈皇帝。葬於十三陵思陵。
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賜李日宣
期王旦而調鼎鼎,四海想建太平;
簡毛價以秉栓衡,一世鹹推公正。
注:該聯搜集於《穀村仰承集·創建·堂·敬修堂》之中,見該書第8頁。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第三節
清朝及以後人物對聯作品
李元鼎(1619-1695)
李元鼎,字吉甫,號梅公,江西吉水盤穀人,明天啟壬戌進士,曆官光祿少卿,入清朝後官至兵部右、左侍郎。著有《石園全集》。
贈友人
戎馬歌殘孤劍在;
風霜字抉一笨隨。
注:編者少年時曾見一李姓同學常詠此聯,並錄於其讀書筆記扉頁,炫為其祖之精髓聯句。今查詢《清詩選》,實為李元鼎《同邑有友人過訪寓舍授以二詩依韻答之》一詩之句。
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寄贈四弟
風煙滿路誰青眼;
兄弟相看共白頭。
注:此聯集自《穀村仰承集》,取自其詩之額聯。
朱中楣(1622-1672)
朱中楣,字鼓則,一字遠山,人稱遠山夫人,江西廬陵人(一說南昌人),明宗室輔國中尉朱議汶次女,兵部侍郎李元鼎妻,四部尚書李振裕母,明末清初女詞人。有
《石園隨草》傳世。
攜子振裕登滕王閣
繁檣依斷諸;
孤鶩沒遙天。
注:此聯亦為編者少時同學讀書筆記所錄。查《晚晴籍詩彙》,實為朱中楣《上巳同外攜兒子振裕登滕王閣》詩之句。
即景感懷
黑雲片片歸前浦;
紫燕紛紛掠短蓬。
注:此聯摘自《吉水縣人物誌》。經查,該聯出自其詩作《舟行晚眺》。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歸途感懷
出山原草草;
歸路任蒼蒼。
注:此聯摘自《吉水縣人物誌》。
李聞孫(1624-1688)
李聞孫,名長世,李邦華長子,盤穀穀村人
諫烈婦周氏
芳草有時而為艾;
素絲何往而不淄?
注:此聯見於《穀村仰承集·烈婦·烈母·周氏傳》。
李振裕(1642-1710)
李振裕,字維饒,盤穀穀村人,李元鼎之子,康熙庚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工、刑、戶、禮四部尚書。著有《白石山房集》。
題王山史山館
法物依然藏漢魏;
主人自在臥羲皇。
注:王山史,即王弘撰,字無異,一字山史,明諸生。清康熙十七年,以博學鴻詞征,不赴,居家開山館教學為業。李振裕留宿王山史山館時特意贈詩《止宿王山史山館》,此聯為詩中之句。據傳,詩中額聯頗為王所欣賞,嚐書於山館之內。
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
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莫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溢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賜李振裕
日色才臨仙掌動;
香煙欲傍衷龍浮。
注:此聯聯語實為唐人詩句,愛新覺羅·玄燁以此禦書並刻製木匾以賜予李振裕,原物現存於穀村李氏某戶人家,複製品存吉水縣博物館。
周瑞淇(約1680-1750年間在世)
周瑞淇,江西吉水盤穀下居北嶺村人。
寄金輪山諸友
禪房花木通幽處;
賓客羽筋歡暢時。
注:此聯集自《穀村仰承集》,為詩之額聯。
郭綬光(1741-1806)
郭綬光,字紫仲,號茲堂,晚號平溪,阜田高村桂林人,乾隆三十年拔貢,乾隆三十五年中舉人,次年考取進士,先後任山西臨縣,安徽石縣,山東囚水縣和峰縣知縣縣,後升任山東璞州知州,浩封奉直大夫。乾隆四十八年至嘉慶九年,曾任山東六科鄉試同考官。
賀表姐夫婦六十雙壽
元圃瑤森供湛露;
靈芝仙草映長春。
注:此聯搜集於網絡,刻於一對柏木之上,赭紅色底,陰刻文,上聯兩邊均有題款,照片中看不真切,右側似為“黎翁茵表姊丈暨”,左側似為“德配蕭孺人表姊氏六十雙壽”,下聯左邊落款,似為“笛堂郭綬光”及兩枚印章的陰刻。
郭緝光(約1750年以後出生)
郭緝光,字止文,號敬臣,阜田高村桂林人,清乾隆癸卯科歲貢,敦授修職佐郎,選授贛州府零都縣儒學訓導。著有《訓鹿草堂詩稿》。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螺川贈別李赤城
風塵歲月青山老;
城市豪華白眼多。
注:此聯集自《穀村仰承集》,為詩之頸聯。
醉題李憲楊
一簾陰卷雲深處
三徑涼生雨到時。
注:此聯集自《穀村仰承集》,為詩之頸聯。
無名氏中醫(清末,具體生卒年月失考。)
該中醫姓名已無可考。
藥鋪聯
但祈世間人無病;
何愁架上藥生塵。
注:引自知己網文章《(群創)中醫對聯集》。
徐元誥(1876-1955)
徐元浩,字寒鬆,號鶴仙,吉水縣城人,先後畢業於江西高等學堂和日本中央大學法律係, 中國同盟會會員。新中國成立前曆任江西政法專門學堂校長、江西省司法廳長、上海道尹、江東道尹、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長、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長、中華民國最高法院院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等職,解放後任上海文史館專員。為我國近代文字學泰鬥,著有《管子釋疑》《說文》《法學通論》和《民法》,主編《中華大字典》《辭海》。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贈伯垣
室度心香窗舒意蕊;
琴號珠柱書名玉杯。
注:此聯搜集於華夏收藏網。照片中的對聯紙質殘破,但字跡清晰,上聯右邊緣有題款“伯垣仁兄大人正正”字樣,下聯左邊有題款“鶴仙弟徐元誥”字樣及紅色印章。伯垣是誰,未曾考證。
歐陽武(1881-1976)
歐陽武,字南雷,楓江林橋人。1909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回國後,曾任江西護衛軍司令官,江西護軍使兼都督,國民黨南昌市政府參事、江西省參議會參議員,江西裕民銀行、實業銀行董事。1949年參加江西促進和平會。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副省長。
題贈孫春華
百姓有蓄四方天稚;
萬事世傳八音克寧。
注:摘自《民間愛掛“正氣歌”》一文。孫春華為當時南昌市區一黃包車工人。
第一輯曆史人物對聯作品
題贈北垣
七星共仰文昌氣;
一葉自成天下秋。
注:此聯搜集於華夏收藏網。北垣是誰,未曾考證。
挽張勳
戴發效孤忠,無言不仇,無德不報;
丹心照千古,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注:摘自《奉新張忠武公哀挽錄》之《挽張勳聯選錄(十九首)》。
周佐邦(1904-1984)
周佐邦,阜田莫坑東園人,民間譜碟家、雕刻藝人。
題宗祠
周公功德顯家祖;
葉溫賢良耀吾宗。
此聯為周佐邦1980年春節題其村王家R村東園周氏宗祠大門聯,原漆書於門柱,現已風化難尋。“周公”為吉水泥田周氏開基祖,名周揮,號沂濱;“葉溫”即指其泥田開基祖周探之妻,姓葉,泥田藕塘人。
曾秀蒼(1919-1987)
曾秀蒼,原名曾汝鍾,江西吉水盤穀下石瀨人,著名作家,天津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編輯。著有長篇小說《太陽從東方升起》《山鳴穀應》。
訪漢洲遺英兼寄歐陽生之一
春風桃李鷺飛早;
月影桂華人眠遲。
注:摘於同題詩中。後聯同。
訪漢洲遺英兼寄歐陽生之二
卅年詩友情逾舊;
萬裏山河意轉滋。
注:出處同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