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曆史人物對聯故事(1 / 3)

第二輯 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第一節

歐陽修對聯故事

一、年輕時應對賣卦老者

歐陽修四歲而孤,其母鄭氏含辛茹苦,親自教其識字。家貧買不起紙筆,歐母便以蘆荻畫地教他寫字。歐陽修敏捷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學問日有長進。貧苦的生活也磨煉了歐陽修的剛強個性。

有一天,街上來了一個賣卦的老者。其實,這老者是個讀書做官之人,幾經挫折,看破世情,從此隱於市井之中,以賣卦為生。他見歐陽修天庭飽滿,眉清目秀,料定將來必成大器。但是,他從歐陽修雙目之間又發現其陽剛有餘而陰柔不足,日後仕途恐有坎坷,便有意開導他。老者對歐陽修說道:“看你這機靈模樣,想必讀書不少,我出個對子,你敢對嗎?”歐陽修天資聰穎,怎會在乎對句,便欣然應允。於是,老者吟道:

齒剛唇柔,剛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剛;

歐陽修年齡幼小,一時不能理解聯中之意,隻道老者嘲笑於他,於是答道:

眉先須後,先生何似後生長,後來居上。

老者點頭稱讚,心中卻不免暗歎,此子千裏之才,但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過於剛直,終非好事,非經挫折不能磨其棱角。

後來,歐陽修果然大有作為,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成為一代名臣。

(注:摘自文冰《歐陽修對聯故事》。)

二、襄陽城應對過關

歐陽修未仕時,四處奔波求學。一天傍晚來到一座城下,城門已關。他對守城的老兵拱手施禮道:“煩請老伯開門,權放學生進去。”

守城的老兵說:“我出一對聯給你,對得出就放你進城,對不出明早再進。”

老兵吟道:

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

歐陽修接上說: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吧!

老兵說:“你不對出來,就不放你進去!”

歐陽修說:“我已經對過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開了城門。

(注:摘自《對聯故事》。網絡上諸多網站都載有這個故事。)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三、僻典刺宋祁

宋代文學家宋祁撰寫《新唐書》時喜歡用冷字僻典,晦澀難懂,歐陽修很不滿意,但又不好直接指明,唯恐宋祁難以接受。

有一天,主編《新唐書》的歐陽修知道宋祁要來家裏做客,覺得是提醒宋祁的好機會,於是靈機一動,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

宵寐匪禎;

紮迏鴻麻。

宋祁來到歐陽修府上,遠遠就看見這副對聯,便立住腳步欣賞起來,然而看了幾遍,仍不解其意。

歐陽修笑著解釋說:“昨夜我做了一個噩夢,很不吉利,寫副對聯貼在門上避避邪。對聯的意思就是‘夜夢不祥,出門大吉’。

宋祁說:“你為什麼不直說呢,何必如此令人費解?”

歐陽修依舊笑著說:“我這是學你修《新唐書》的筆法啊!”

宋祁聽了,滿麵羞色。

(此故事摘自“楚材對聯網一對聯故事”網文《歐陽修與老者對對》。)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四、答隨州妙對

相傳,有一年歐陽修到隨州城(今屬湖北)遊玩,走進一家茶館品茶,看見牆上有半副對聯,聯語為:

八角樓,樓八角,一角點燈諸角亮;

“好一條上聯呀!”歐陽修十分讚賞,經過打聽才知道,這是一位書生半年前寫下的,可惜至今無人能對。

歐陽修品茗之後,吟誦一番,未得佳句。他步出茶館,來到花溪河邊,跨上伍眼橋,橋下流水淙淙,碧波蕩漾,八個大字映人眼簾:“一泓清泉,五孔流水。”

“有了!”歐陽修如獲至寶,急速返回茶館,索來筆墨,在牆上寫出一比下聯,曰:

伍眼橋,橋伍眼,一眼流水伍眼溪。

眾茶客看了,齊聲讚歎。不到半天時間,歐陽修茶館妙對就傳遍了隨州城,前來欣賞的人絡繹不絕,茶館的生意也格外興隆。

五、拈口戒酒色

據說,歐陽修對當時社會不滿。有一次,幾個好友聚會,擺酒共飲,席間行令,要求聯句內容要觸犯刑律,並且罪在犯徒以上。

一友人開口道:

持刀哄寡婦;

下海劫人船。

另一友人接著說:

月黑殺人夜;

風高放火天。

輪到歐陽修,他舉著酒杯,沉聲說:

酒沾衫袖重;

花壓帽簷偏。

兩友人馬上發問:“這怎麼會犯法呢?”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歐陽修答道:“在這當兒,就是犯徒以上的事也會幹得出來的。”意即告訴人們酗酒好色,是會出亂子的。

六、賦詩表廉政

嘉佑年間,歐陽修先後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要職,一些從不到府上走動的王孫貴族帶著厚禮接踵而至,名為祝賀,實有所求。歐陽修想,如果滿足這些人的要求,不僅有負君命,違背包公包拯已行之法,而且要遭到百姓的非議和同僚的指責。於是,他想到了一條妙計:設宴款待這些人。

這些送有厚禮的王孫貴族都滿心歡喜地前來赴宴。席上,歐陽修舉杯笑著說:“吾平生雖酷嗜詩文,但為人處事隻追求一個字。”說罷,令書童取來文房四寶,寫了四句:

守徐州失去大半,戰呂布千年巾冠,

罵侯成盜走花馬,恨董卓有心無肝。

賦畢,歐陽修說:“四句詩所詠之字,便是本官言行之鑒。”

公侯王孫中有位頗通文墨者,細細琢磨,唉聲歎氣而去。眾人見之,也跟著走出了歐陽修官邸。

知道歐陽修四句詩的謎底是個什麼字嗎?

“德”。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第二節

楊萬裏對聯故事

一、熟讀經典對尤袤

南宋詩人尤袤和楊萬裏關係友善。淳熙年間,楊萬裏任秘書監,尤袤為太常卿,二人常常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由於他們都是性情詼諧的人,喜歡互開玩笑。有一次碰麵時,尤袤對楊萬裏說:“我以一經句為上聯,請你對出下聯。”楊萬裏欣然應允。尤袤脫口而出:

楊氏為我;

楊萬裏聽後,略一思索即朗聲應道:

尤物移人。

“楊氏為我”和“尤物移人”,都是先秦經典中的成句,二位詩人巧妙地把它們引為聯句。尤袤的集句為《孟子》語:“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而楊萬裏的集句為《左傳》語,《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而“尤”“楊”又分別是二人的姓氏。如此聯句,確需才學“墊底”,可見尤、楊二人都是博聞強記的飽學之士。

(注:此故事摘自太平洋親子網的網文《有趣的對聯:趣味對聯欣賞22條》。)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二、應對鄢藹然

鄢藹然,金灘燕坊村人,南宋進士,與楊萬裏是金蘭之交。

一天,楊萬裏來到燕坊,走進了鄢府後花園,隻見一片翠竹,一池清水,頓生釣意。兩個人帶上釣竿,來池塘邊,可兩個時辰過去,卻沒釣著一條像樣的魚。鄢藹然有些不好意思,楊萬裏卻說:

水清魚不肥。

鄢藹然一聽,知道楊萬裏在考他。看著楊萬裏那一身布衣,他見物生情,立即對道:

官正民心寬。

楊萬裏聽了,連忙說:“老弟過獎了。”不一會,兩個人來到竹林飲茶觀景,鄢藹然說:“仁兄可為今日留詩一首?”楊萬裏即曰:“落葉清風生浪軟,坐抱蘆花把釣竿。”鄂藹然說:“我就借仁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韻對上一句,雨過竹林無窮碧,隔園杏樹別樣紅。”楊萬裏說:“對得好,對得好。”正午時分,鄂藹然見楊萬裏詩意未盡,便說:“仁兄可為燕坊的景色賦詩一首?”楊萬裏欣然命筆,寫下《燕坊午望》一詩:

村外春色染遠山,池中嫩水漲微瀾。

回身卻小深簷裏,野鴨雙浮欲近欄。

後來,燕坊人為紀念楊萬裏在清水池旁釣魚吟詩

就將這園子叫作一清園。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第三節

文天祥對聯故事

一、探父露才華

文天祥的父親文革齋,是一個窮困的秀才,為了謀生,從老家廬陵(今江西吉安)流浪到澄江(今江蘇江陰)教書為業。

一年秋天,文天祥從家鄉來到澄江探視父親。村上有位和他父親很要好的簧門秀士,見塾師的兒子來了,想試試他的才思,因為文天祥是江西人,便模仿江西口音說出一個上聯讓文天祥來對:

寶塔七八層,中容大鶴;(諧音:《中庸》《大學》)

文天祥想了想便對曰:

通書十二頁,裏記春秋。(諧音:《禮記》《春秋》)

簧門秀士一聽,發現文天祥果然有才,便又出一個謎語讓他猜:

一物生來五寸長,秀才帶他進書房,一團衷情為君表,點點熱淚灑桌上。

文天祥在書房裏看了一下,指著燭台上的蠟燭說道:“老伯所說,敢是此物?”簧門秀才點頭稱是。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二、拜師應妙對

文天祥在吉安縣(那時叫廬陵縣)固江鎮候城書院讀書時,先生叫朱澳,字約山,是個很有文采的人,致仕後回到故鄉,不甘寂寞,在此開館講學。文天祥十歲慕名前來拜師。朱先生見他溫文爾雅,有幾分喜歡,便說:“來我這兒讀書,須得過老夫兩關:一關是當眾吟一首詩,二關是須對我二聯,合格者方可人我門。”

文天祥抱拳一揖說:“嚴師手下出高徒,先生考我,是想看我功底如何,學生若考不出,是學生底子太差,當回富田修業。隻是不知先生要我作一首什麼詩。”

朱先生注視著他,此時窗外傳來“咩咩”的羊叫聲。朱先生眼睛一亮,道:“你就來首《詠羊詩》吧,五言、七言、絕句、律詩由你自選。”

文天祥沉思良久,寫成一首七律。朱先生一看,欣喜萬分,詩雲:

長須主薄有佳名,猜首柔毛似雪明。

牽引駕車如衛價,此教起石羨初平。

出都不失成君義,跪乳能知報母情。

千載句奴多牧養,堅持苦節漢蘇卿。

這首詩不僅讚揚了羊的溫馴性格和知恩必報的品格,更讚揚了蘇武牧羊愛國守節、誓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很合朱先生口味。

此時,一聲炸雷驚天動地,震得屋宇搖晃,嚇得學生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哭爹叫娘,隻有文天祥仍然神態自若地站在先生麵前,等候他出聯考自己。朱先生一見這個場麵,得出一聯:

春雨潑雷雷潑雨,唯君子不屈節;

文天祥略一思索,對道:

秋風掃雲雲卷風,是小人才驚心。

朱先生聽了,很是滿意,想不到這個少年竟然有如此敏捷的才思,心想:“這個文天祥才華冠頂,日後必定出人頭地,我再出一聯看看他的抱負如何。”於是吟道:

來日奪金榜,左攀龍,右援鳳,平步青雲狀元才,才冠今古;

文天祥聽了,高興地對道:

有朝沐皇恩,上忠君,下澤民,赤心報國英雄誌,誌滿雲天。

朱先生聽了,喜不自勝,不斷地念著文天祥的名字,聯想到國家維艱,有如大廈將傾,正需要正義之士來匡扶社稷,確是天之祥、宋之瑞,於是給文天祥取字為“宋瑞”,收他為弟子,精心培育。十年後,文天祥果然不負師望,一舉奪魁,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名彪千古。

(注:此故事依蕭芳麒老師《文天祥妙對驚塾師》一文整理而成。)

三、書院與塾師屬對

由於文天祥聰明好學,很得朱先生喜愛,常常耳提麵命,十一歲時便成為書院的佼佼者。

一天,雨過天晴,朱先生帶著學生外出散步。在書院前,先生舉目遠望,見對麵山上升起縷縷霧氣,聯癮上來了,喚來文天祥,指著對麵山上吟道:

山壑似乎住人家,幾縷青煙騰南北;

文天祥抬頭望天,見一道彩虹橫在天空,觸景生情,立即對出下聯:

天上莫非過神仙,一座彩橋拱東西。

朱先生聯興正濃,散步來到花壇前,吟道:

門前異卉簇簇,春聞夏聞秋聞冬聞,花香四季有別;

文天祥指著書院右側的竹林對道:

屋側翠竹枝枝,前瞧後瞧左瞧右瞧,葉綠長年不凋。

朱先生看著這個應對自如的學生,滿意地笑了,拍著文天祥的肩說:“不錯,大有長進了,去玩一會兒吧。”朱先生的話剛完,眾童便擁著文天祥飛也似的跑了。

(注:此故事依《廬陵文苑》總第48期所載《文天祥與堆花酒》一文整理而成。)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四、出對引來堆花酒

一天,文天祥與他的學友們來到離候城書院不遠的水塘邊,文天祥拾起一塊瓦礫,偏著頭,斜著身,朝水中打去,瓦礫在水中濺起一串水圈,接著他又打出一塊瓦礫。此時,他的學友黃文來到他身邊,禮貌地說:“文兄,適才你與先生聯句,先生有來言,你也有去語,真叫人羨慕不已。請問有何訣竅,能否指教一二?”

文天祥看著這位學友說:“其實我也沒有學問,隻不過這‘讀書’二字,我始終不忘老杜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去多讀書,然後是借題發揮。”

黃文說:“要說多讀書,在下倒也有下功夫,隻是這對對子,卻總是對不出來。”

文天祥說:“俗話說‘熟能生巧’,這是你還不熟悉。這樣吧,我出副對聯你來對。”於是脫口吟了出來:

石擊水,圈圈緊扣;

黃文搜腸刮肚,總是對不出來,搖頭說:“我不是對對子的料,算了吧。”

文天祥見他要打退堂鼓,便點醒他:“先生不是告訴我們‘天對地,地對天,日月對山川’嗎?這‘石擊水,圈圈緊扣’,你說該用什麼回對呢?”

此時,對岸傳來一句:

酒堆花,花花相連。

兩人抬頭一看,見是個挑水的中年漢子。文天祥立刻改對道:

石擊水,圈圈緊扣,滿地濺春色;

中年漢子頭也不抬,挽起兩桶水,對道:

酒堆花,花花相連,全室散清香。

文天祥感到奇怪,酒怎麼能堆花呢?他拉著黃文去追挑水漢子,那漢子也像是在等他們似的,不一會兒就讓他們追上了。文天祥拉住漢子,作個揖說:“老叔,小侄有一事不明,這酒何以能堆花?請老叔不吝賜教。”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漢子駐足,挽肩笑道:“你們讀書人講究的是‘眼見為實’,不妨到我家看看,不就明白了。”

文天祥與黃文來到漢子家。漢子將水倒在缸裏,放好桶。文天祥不失時機地問:“敢問老叔高姓大名?”

漢子謙虛地說:“不敢當,不敢當,賤姓曠,你就叫我曠叔吧。”

文天祥舉目四顧,見大廳裏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水缸,缸缸盛滿了酒。靠牆處砌了兩個大灶,每個灶上都有個大錫顫,錫嘴裏淌著酒。曠師傅在灶上拿起個水瓢,從酒盆裏舀出一瓢酒,嘩嘩地倒在碗裏,隻見碗裏濺飛的酒花堆成小山似的,散發出撲鼻的香味,叫人垂涎三尺。文天祥、黃文二人順著嘴。曠師傅放下酒瓢,將酒碗遞給文天祥說:“我這是自己研製的大米特酒,二位嚐嚐看。”

文天祥接過碗喝了一口,感到清香撲鼻,醇而不烈,香而不溢,沁人肺腑,回味無窮。他高聲喊道:“曠叔好手藝,這酒果真名不虛傳,好酒,好酒!”從此,文天祥與曠師傅結成了忘年交。

(注:此故事摘自《廬陵文苑》總第48期所載《文天祥與堆花酒》一文。)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五、聯戰群儒

文天祥在十二歲時,便以優異成績升人府學讀書。當時,在府學任教的是吉川名儒歐陽守道先生,生員人學須經他麵試,並要集句成詩,否則會被拒諸門外。人府學那天,歐陽先生出句: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深思;

文天祥對“試題”反複吟誦後,對出:

好學而不貳,廢學而斷織。

歐陽先生聽後,大讚文天祥才思敏捷。因為歐陽先生的出句是以朱熹的《讀書之要》中兩句集成,而文天祥是以《左傳·昭公十三年》及《列女傳》中的兩句相對,真可謂珠聯璧合。文天祥小小年紀能如此敏捷集句成詩,消息傳出,全城儒生都想目睹一下這位“神童”的風采。張有才、李禮生、王蓋華、塗龍騰、任勝群五人不相信文天祥的才能,決定在文天祥拜師那天考考他。

拜師之日,文天祥身穿華麗的袍服,在父親文革齋陪同下,跨上船橋,欲往對岸。隻見張有才上前,施禮抱拳,向文革齋作個揖道:“革齋先生,令郎幼慧過人,才學出眾,但欲進書院就讀,必須與我們聯句,才能進人。”文革齋側頭看看兒子,隻見文天祥從容不迫,走到眾人麵前,施禮抱拳,對張有才說:“這位世伯抬舉我了,晚生不才,願聽前輩賜教,請出上聯,讓我試試。”

圍觀者見文天祥小小年紀卻知書達理,個個讚不絕口。張有才心中也服了三分,對文天祥道:

橋上走樵,樵動橋不動;

文天祥抬頭向白鷺洲望去。此時正是秋天,白鷺洲上萬木霜天,他觸景生情,便立即回對:

霜邊有桑,桑在霜無在。

李禮生見張有才的對聯一下就被文天祥對上了,也想難一難他,就出對道: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義各別;

文天祥沉吟片刻,抬頭見天上飛過一群鴻雁,馬上回對道:

雲間雁,簷旁燕,篙裏鵝,物類相同。

“好!”圍觀者為文天祥的巧妙對答鼓起掌來。李禮生隻好快快退後,站在一邊。這時,王蓋華指著白鷺洲上的層林說:

眼前一園林,誰家莊子?

王的上聯中“莊子”一詞實屬雙關,一是實指莊園,二是虛指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文天祥用手指著匾額說道:

匾上幾個字,哪位漢書?

“漢書”也是一語雙關,一說“漢子”寫的字,二說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這時,塗龍騰上前道:

華佗在世,靈丹妙藥箱中放;

文天祥彬彬有禮地對道:

扁鵲重生,奇法良方腹內藏。

任勝群眼看四個儒生都難不倒文天祥,最後自己上場:

千回煮沸贛江波濤水;

文天祥高聲對道:

百戶品嚐廬山雲霧茶。

文天祥聯戰群儒,在吉安傳為美談。

(注:此故事摘自《對聯民間對聯故事》2002年第11期周巨鬆老師的《文天祥聯戰群儒》一文。)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第四節

解縉對聯故事

一、詩聯對父母

解縉是明朝永樂年間翰林院學士,人稱“解學士”,六七歲即能吟詩作對,是吉水本地遠近聞名的“神童”,吉水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許多關於他對對子的故事。

解縉七歲時,有一天早上,解縉的母親叫他掃地、放雞。解縉隨口應道:

打掃堂前地,放出籠裏雞。

他母親一聽,哭笑不得地說他:“你又吟詩啦!”解縉隨口接話道:

分明是說話,又道我吟詩。

有一天,父親解開帶他去贛江裏洗澡。父親脫下衣服掛在江邊樹枝上,向解縉吟出一句上聯:

千年老樹當衣架;

解縉望了望煙波浩渺的大江,立即對道:

萬裏長江作浴盆。

父子倆在贛江裏愜意地洗澡。解父忽見天空中白雲團團,變幻出各種造型,仿若各種動物,於是又吟出一比上聯讓解縉對:

白馬尾拖銀掃帚: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解縉聽後,一會兒仰望天空,一會兒看看河岸。河岸一棵大樹上有個烏鴉巢,正有一隻烏鴉飛回來。見此烏鴉,解縉立即觸動了靈感,對出了下聯:

烏鴉項帶玉絛環。

洗完澡回家,穿過街道,途中見一繡樓上有女子吹簫,簫聲悠揚婉轉。解父又出一聯讓解縉應對:

仙子吹簫,枯竹節內生玉筍;

此時,街道上恰好有一女子打傘經過,解縉不假思索就對出下聯:

佳人撐傘,新荷葉底露金蓮。

解父聽了兒子的應對,也十分歎服兒子的才智。

又有一次,解縉的父親與友人弈棋,友人仰望高空,忽吟一上聯,請解縉父親續對:

天當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解父苦思良久不能對答。這時,在旁邊觀棋的解縉接口對道:

地作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解父的友人一聽,驚歎此子日後必成大器。

(注:此故事為編者搜集整理,大體故事情節在多個版本的典籍中有記載。)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二、以狗嘲舉人

年紀尚小的解縉出口成章,能言善辯,有神童之稱。吉水城有個紳士,附庸風雅,喜歡結交文人。一天,那紳士宴請名士,解縉父子也在受邀之列。受邀者中,有一個並無真才實學的舉人對解縉道:“我有一個上聯,你若對不出,便早早丟了神童的稱號吧。”說完便道出上聯:

蛤蟆蟈蟈鬧庭園,蹦東蹦西討人惱;

解縉聽他出口傷人,也很惱怒,毫不客氣地對道:

瘋狗汪汪咬門檻,搖頭搖尾惹客笑。

在座眾人聽後,無不捧腹大笑。

【注:此故事摘自故事大全網一《解縉對聯故事(共十四則)》

三、以花助秀才

吉水城有個出名的美貌才女,以才招婿,慕名而來的人不少,但能進門的卻很少,那些紈絝子弟隻好在門外團團轉,因為門上貼著一副上聯: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一日,一個英俊瀟灑的縣中秀才匆匆而至,小解縉便上前看他如何應對。但那秀才望門興歎,也隻搖了搖頭,便愁眉苦臉地轉身而去。解縉殊覺可惜,便追上前去笑道:“大哥哥,要進此門有何難哉?”秀才急道:“難道你能對出此聯?”解縉點了點頭,說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秀才大喜道:“真不愧為小神童,大哥哥不知如何謝你。”那秀才在小解縉的幫助下,終於迎來洞房花燭夜。

(注:此故事摘自故事大全網一《解縉對聯故事(共十四則)》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四、改聯服尚書

解縉自幼聰敏,曾夢五色筆,筆上有花。一次,他的·族祖抱他在膝上,笑問他:“小兒何所愛?”他應聲作了首詩:

小兒何所愛?夜夢筆生花;

花根在何處?丹府是吾家。

解縉家和歸隱的曹尚書門對門,曹府門前有一片竹林。一年,解縉在門上貼上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

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見了,心中十分妒忌,便命人將好好的一片竹林砍成了竹樁。解縉見了,心中有數,便在聯尾各加一字,變成:

門對千竿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見後越發生氣,命人將竹樁連根拔起,誰料解縉看後,又將對聯改成:

門對千竿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曹尚書無可奈何,遂在春節過後解縉父子登門做客時,有意為難解縉,要他走小門。解縉不允,曹尚書便出了一個上聯:

小犬無知嫌路窄;

解縉立即應道: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見他對答如流,也沒什麼話好說了。

【注:此故事摘自故事大全網一《解縉對聯故事(共十四則)》

五、對句贏竹林

一天,曹尚書出外訪友,傍晚時醉醺醺騎馬回家。聽到馬蹄打在橋上得得作響,忽生一聯,急忙找解縉對句:“我有一聯,你若能對上,我便將屋前的竹林輸給你;若對不上,你便認輸不得再稱神童。”解縉點頭,曹尚書便道:

馬過木橋蹄打鼓;

解縉忽見母親出來喂雞,幾粒穀子掉在銅盆上,幾隻雞正在啄食,叮咚作響。解縉喜道:

雞啄銅盆嘴敲鑼。

曹尚書隻好認輸,將竹林輸與解縉,並道:“我的幾個不爭氣的兒子,有你一半聰明就好了。”

〔注:此故事摘自故事大全網一《解縉對聯故事(共十四則)》

吉水曆史人物對聯作品輯錄

六、索球賞紋銀

一次,解縉與小夥伴們玩踢球,其中一人用力過猛,將球踢進了將軍家的花園。由於將軍是當地一個有權有勢的人,小朋友們誰也不敢人內要球。解縉挺胸大步上前,被守門的家丁攔住,兩人便在門前吵了起來。那將軍出門,見是解縉,便對家丁道:“休得無禮,快放神童解縉進來。”解縉進門後有禮貌地說明原委,將軍笑道:“我出個上聯,對得好重重有賞,對不好就不還球給你。”解縉說道:“既是將軍有令,解縉莫敢不從。”

將軍便指著掛在牆上的龍虎圖說道:

畫圖中,龍不吟,虎不笑,見個童子,可笑可笑;

解縉看見桌台上一棋盆內,正有一殘局,隨即答道:

棋盆內,車無輪,馬無窖,喝聲將軍,莫跳莫跳。

將軍又驚又喜,忙命人將球取來,又打賞紋銀百兩給解縉,親切地說道:“銀子助你上學,好好用功,將來必有作為,有空別忘了來看看老朽。”

〔注:此故事摘自故事大全網一《解縉對聯故事(共十四則)》

七、續聯道實情

第二輯曆史人物對聯故事

明朝洪武年間,吉水遭受水災及蝗蟲,民不聊生。災情報到京城,皇帝便命欽差察看。就在欽差到達災區時,途中遇上兩個醉漢。欽差遂以此為由,堅決不開倉販災。縣令隻好苦苦哀求。欽差沒法,便想了個刁難的方法道:“要開倉,先要對個句。”說完,便道出上聯:

紅綠交加,醉漢不知南北;

縣令苦苦思索,怎麼也對不出下聯。此事傳到解縉耳中,他急如星火般走到縣衙,往欽差麵前一站,大聲說道:“下聯早已有了。”隨即說出下聯:

青黃不接,窮人賣盡東西。

大臣見下聯對得工整,又道出了實情,隻好立即開倉賑災。

[注:此故事摘自故事大全網一《解縉對聯故事(共十四則)》

八、金水橋巧對

解縉兒時和父親在南京住了一段時間,很多文人都喜歡與解縉來往,一起吟詩。有一次,一個叫胡子祺的和解縉一起來到金水河畔,信步上了金水橋。隻見沿河兩岸長著金線細柳,柳絲懸垂水麵,三兩漁人垂釣河畔。胡子棋即景生情,便對小解縉道:“我有一聯,請你對下聯。”說完便道出上聯: